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师范学院国学教育研究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师范学院国学教育研究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师范学院国学教育研究

杜泳林

(信阳学院文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摘 要: 国学教育的社会教育目标就是为了避免社会大众对国学产生狭隘的认识,拓宽社会大众的国学眼界,提高社会大众对国学的理解能力。高校学生的国学教育也应秉承这个目标。但是,目前基于师范类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较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学教育的研究也是处于空缺状态。因此,本文笔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希望对师范院校将国学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植入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范学院;国学教育

一、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国学”的西方认识

我国社会大众对“国学”这个词很熟悉,但要详解它的内涵和体系,往往不知道它的学科结构、门类关系应该如何梳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特指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叫做“汉学”学科的。以俄罗斯为例,其高校开设的《汉学》课程已经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包括:汉语言文学、中国民俗文化、中国历史、政治经济学、古典哲学、古代艺术、国际关系、社会风俗,甚至包括从心理学、人类学角度研究中国人心理特征。当然,他们主要研究的还是汉语言文学,总体上可概括为中国文化研究。

(二)“国学”的国内共识

“国学”这个词的起源是清末民初,旧知识分子为了与我国“汉学派”分庭抗礼而提出的。因此,《国学》分为两派,即“汉派”和“国派”。“汉派”认为国派以儒家思想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狭隘;“国派”认为汉派用西方思想研究中国文化,是先天不足。我国一些学者也认为西方“汉学”研究内容不全面,不能与“国学”对称。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导致的一种文化自信现象。客观地讲,西方的“汉学”研究毕竟面临着文化空缺的现象,即使抓住了中华文化的主体脉络,但对于各种开枝散叶的汉文化扩展现象仍抓不住研究规律。[1]

(三)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倡导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客观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学术体系中都有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常在讲话中引用古代经典以表述其思想。这是因为这些经典语块已经在我国文化中有了明确的语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学中的思想都是人们对美好社会形态的向往和追求。

二、国学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国学教育的必要性

前些年,我国兴起了一股学习“国学”的热潮。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学者也将“国学热”视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也发出了一些呼吁和提倡。然而,社会上一些商人从中嗅到了商机,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大肆开办“国学班”“国学讲座”。社会上包装出了很多“国学大师”。这些“国学大师”对国学的内容理解十分狭隘,还有以《三字经》《弟子规》作为教材向社会大众传播的。如果以这种“国学”去与西方研究的“汉学”对照,就很容易让外国学者产生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变弱”的心理。

除思想以外,中国古代的器物文化、文化艺术、工艺文明、建筑建造、历史现象都是国学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对社会大众进行“国学”概念的普及。

创新是当前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惯于进行模仿,因此在出现一种答案的时候学生会下意识的进行学习,而不是同时自己的思考,另辟蹊径,以另一种方式进行问题的解答。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打破学生的这种惯性,选取合适的“一题多解”的题型,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答案的阶段,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解答,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力的发展,进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发展。

(二)师范教育对国学教育的促进作用

我们如果要将《国学》分类,大部分细类可以归入汉语言文学当中。在我国大多数师范院校当中,中文系都是比较大的系,在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化、汉语修辞学、音韵学、文献史料研究等方向涵盖了大量的国学内容。因此,我们在中文系学生中普及国学概念、国学教育方面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许多中文系学生,他们有的将来会涉及到为外国人开设汉语班。这对高质量的国学输出,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第二个现象,我们通过对比研究寻找一些国学教学的规律:外国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很高,主动性很强。因为外国学生对国学有一种陌生和新鲜感,进而产生求知欲望,这和上述现象中中国学生显示出一些相似的规律,这就是心理学上普遍的“隐秘性原理”。中国学生并不觉得国学更有神秘感,而外国学生则认为国学很神秘。再从文化输出的形式上来看,外国文化输出形式通常采取强烈的、直观的、容易留有深刻印象的大众表现形式。而国学教学往往停留在讲授和语音语义层面上,两者相比较,国学文化的张力不足。学生更偏向强势文化。因此,教育工作者只能从教学层面上进行反省,探索国学教育的多元化形式,增强国学教育的文化影响力。

(三)国学教育与文化强国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国学”归根结底也是一种语言,而语言的强势现象直接关联到文化强势现象。英语使用人数多、使用国家广,即使在文化内容上不如我国的历史悠久,但扩张力很强。美国的文化历史仅仅只有200多年,但美国国家的营销能力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美国以英语为武器,通过各种影像、书刊、电台等媒体成功地向世界范围内构建了“美国梦”的文化内容。

目前,一些师范院校单独开设了国学教育等相关系列课程,举办了一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但收效甚微,影响范围有限。实际上,国学课程对于大多数师范院校来说不存在师资力量问题,然而从国学教育的内容来看,学生们不需要掌握国学的高级形态。70%的国学教学内容属于思想教育内容。通过语言语义分析,我们引用国学经典其目的也是为了阐明某种现象,验证某种观点。语义功能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相通的。教师将国学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课内容当中,就完全可以通过一种课程设置容纳两种教学内容。这样,教师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当前师范院校国学教育问题

(一)师范生国学认知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学教育思想内容的共性方面,总书记是有清晰认识的。国学教育并不是灌输式教育,没有办法学术化,也没有必要学术化。因为横向打通十几个学科的教育成本完全可以通过植入式的思想政治教学起到相同效果。我国在高校中开展国学教育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将当代大学生从自我意识中点醒,使其抵抗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让学生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找到人类发展中的一些共性意识,树立国家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企业独特、稀有的能力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竞争优势,这一观点目前被多数学者所认同。其中蕴含的企业能力的思想早在斯密的企业分工理论中已有萌芽,马歇尔的企业内部成长理论更是明确地指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存在着差异分工,这种分工源于其各自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等能力”。而后,潘罗斯在《企业成长论》一书中指出,企业是个具有不同用途、随时间推移并由一系列管理决策决定的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体,而决策能力是企业自有的一种典型能力,因而企业能力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

(二)不能不清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学的关系

国学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修养、哲学智慧、道德规范,至今对人们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师范生来说,他们要从语言文字中将中心思想概括出来,这是最基本的理解能力。青年学生有自由的天性。部分学生对教条性的强制灌输内容比较反感,以至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态度不认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一并视作教条主义在课程学习中不加以重视。教师如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拆开来单独讲授,学生则不会产生抵触心理。国学中带有哲理意义、教育意义的成熟语块,教师直接采用个别教学法,学生则通常表示欢迎。实质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学,两者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是一致的。学生这种只注重表象,不重视内涵的学习态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认识上的帮助,让学生改正错误认识。但是,这往往却被教师们所忽视了。

第一个现象,有一部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却不肯学习国学,有点崇洋媚外的思想。这就值得我们反思了。目前,确实有少部分学生信仰混乱,言必称外国现象,在日常口语中外语夹杂。这有其形成原因。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下,学生接触外国文化尤其是英语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文化输出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在影视与动漫产业方面的影响力非常强大。这些都是正常的文化输出,我们无法取缔。

(三)部分学生缺乏文化自信

收获区向日葵如果整齐度不一,除了加大机械操作难度外,割台也容易丢失葵盘造成总损失率增加,机械收获作业完毕后还需要人工捡拾。

缬沙坦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陈 琳,朱 燕(3·211)

适当增加培养基中琼脂浓度,造成细胞吸水阻遏;降低培养室的湿度,注意组培苗封口的透气性;适当降低温度,增加自然光照,控制光照时长,会使玻璃化消失;在培养过程中适当增加无机物含量,降低氮和氯的比例,特别是降低铵态氮浓度,提高硝态氮浓度,可减少玻璃化苗[12]。通过调整基础培养基中离子浓度和激素配比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玻璃化现象[13]。

事实上,对于语言学的学生而言,国学内容完全可以体现在他们日常课程教学内容当中,院校没有必要专门开设国学课程。因为语言学的许多学习内容本身就是国学的范畴。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学教育的结合点

(一)课程设置方面的结合点

汉语使用的人数虽多,但影响力仅局限于东亚地区。汉语与其他语种等值翻译不易,与英语进行语际翻译能完全实现语义对应的词汇也只有40%左右;许多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文化语义学上体现得不够充分。在正式场合下,国学文化输出的机会非常少。我国有许多丰富文化语义的经典语块,诸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言必信,行必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都承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文化语义在世界各国都可归入名言格言一类,这些文化语义的输出可以对外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不是一天就普及世界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输出过程,才能让其在国际上树立形象和被人认知的。因此,在人们充分认知的情况下,我们主动输出国学是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

(二)思想内容方面的结合点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每年有近800万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其中,师范院校毕业学生约70万左右,大约有25万人将走向社会各级教师岗位。这些师范毕业生关系着中国未来青少年的个人素质。按照国家对师范类学生的要求,拥有教学能力是师范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公共教育能力是对师范生最基本的要求。但现实中,不少师范毕业生尤其是中文系毕业生,尽管在校期间每天都在学习国学,但在“国学热”大潮来临之时,对国学丧失了概念语义上的判断能力。这表明,师范院校在日常课程中并未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国学意识”。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师范院校国学教育推进对策

(一)更新国学的学习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本身就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和名人效应作用。各师范院校适宜着力落实,而不应过度体现政治意义。国学是个社会认识的盲区。首先,师范院校要从理念上对其形成统一认识,将国学理念提到它本身应该有的认知高度上来。师范院校要在文科建设方面体现出“国学”的学术优越性和权威性。其次,国学教育要从行动上落实。国学教育并非学术研究,也绝非形式主义。国学教育并不只是让学生诵读经典、穿着汉服等简单形式,而是要将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并且要从思想层面上进行融合。这样,国学教育才不流于表面形式。

(二)用发展的态度阐述国学教育

我国发展到今天,国学教育中有些内容比较狭隘,不宜进行教学。例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儒家文化的“华夷之辨”,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不符合大国理念,应该剔除掉。中华传统文化也不是儒学一言堂。我们如果照搬照抄儒学文化就会否定我国的文化遗产是在多民族基础上构建的。高校的国学教育要用发展的眼光来传承古代华夏、汉民族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这些通识性的知识需要向大众普及。

(三)合理的课程体系

国学课程可以设为必修课,也可以设为选修课。因为国学课程主要是突出它的教育意义,考试难度低,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陌生。所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内涵关联的“国学入门”课程,适宜设为公共必修课。历史、哲学、宗教、古典文学、教育、艺术、饮食与服装文化等则可以设置为选修课程。[2]

(四)整合师范院校内国学资源

一般师范院校不设国学专业,也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但多数师范院校有学生社团以及相关文化活动是与国学相关的。最简单的形式,汉服社团在当前高校中较为普及。社团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公益性社团居多,对其进行整合开发也有利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国学社的讲座、经典诵读、知识竞赛等活动大有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操作空间。这些社团适宜在学生会的组织下进行整合,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校园内常态化地进行思想传播。

六、结束语

本文不断对“国学”正本清源,首先是总体认识上。国学汉学的分歧主要是由于清末民初中国与西方的矛盾尖锐、不可调和。如果从今天相对缓和的国际形势下来看,国学与汉学两者很可能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与国学的关系大致与国学、汉学的关系类似,内容有高度一致之处。我们要消除师范院校学生对两者之间进行割裂的观点,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学教育之中,使师范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国学教育,并主动将这种正确的认识传递下去。

池莉在其新写实小说中对日常生活津津乐道,并且将自己高雅脱俗的追求编织在小说中的日常生活中。下文将从具象幸福观和抽象幸福观两方面来分析池莉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教育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梁莉.关于在高职院校开设国学课程的思考[J].时代农机,2015(8).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学教育中的践行研究”(编号:2019-JSJYYB-1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杜泳林(1983-),女,河南息县人,信阳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

标签:;  ;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师范学院国学教育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