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目的 本研究针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多模式镇痛护理的效果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为了在护理工作中全面展开多模式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为非同期对照研究,选取多例在医院进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进行传统镇痛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以及在传统镇痛护理模式基础之上采取多模式镇痛护理的研究组。然后分别就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疼痛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等进行对比来进行两组护理模式的评价。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数据分析可得通过多模式镇痛护理的患者数据明显优于传统镇痛护理模式的患者。结论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中通过多模式镇痛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手术之后的疼痛,并且对其睡眠质量以及术后的康复质量也有很好的提高,对于护理满意程度来说也有很大的改善。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心胸外科;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164-01
引言
疼痛是一种痛苦的感觉体验,被认为是继体温、血压、脉搏、呼吸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也是在临床表现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尤其是在心胸外科手术中患者所承受的疼痛是外科手术中最严重的,但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镇痛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或者是防止患者出现因为疼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身体的加速康复也有一定的增益作用。当前在医学护理中所提出的无痛护理以及个性化护理理念正在兴起,一种多模式镇痛护理模式就是个性化护理中的一种。进行多模式护理的原则就是针对不同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以及对药物的感知的差异性做出非药物治疗和作用机制多样的药物治疗相互配合达到最佳的疼痛缓解效果。镇痛护理模式在骨科中已经得到了相对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还没有应用与心胸外科护理。针对心胸外科护理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手术之后的疼痛,通过对科室会人员的疼痛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宣传教育,并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在护理工作中灵活运用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在护理过程中减少疼痛为患者治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方法
1.1护理方法
本研究中对照组在手术之前进行常规准备,不适用镇痛药物,在手术结束之后使用传统的镇痛泵来进行镇痛,等到患者向护理人员诉求无法忍耐疼痛的时候护理人员根据医嘱要求对患者进行镇痛药的使用,同时如果使用镇痛药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估。而研究组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的介绍以及疼痛的宣教,并在手术之前进行超前镇痛,手术结束之后所使用的镇痛泵是可自控的,采取多模式镇痛护理。
1.2非药物干预
非药物干预实际上就是先向患者介绍有关疼痛的知识并通过对患者的培训让患者可以认识到疼痛的作用以及在治疗期间对患者病情所造成的影响,同时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正确对待疼痛,正视改善疼痛的方法。其次是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进行评估,不同的病例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护理方式和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疼痛、疼痛的来源、性质、规律以及如何做出最正确的调整等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向患者介绍镇痛药物如何科学使用,如何科学使用自控式镇痛泵。在整个过程中做好非药物干预的主要方法有做好心理舒适护理,和患者之间做好良好的沟通,让患者尽快的消除对病症以及手术的恐惧心理,让患者感受到被关心、受重视,并且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舒适的胜利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恢复效率也是十分关键的,首先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良好的通风条件是为患者提供良好舒适环境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为患者播放一些较为舒缓的音乐或者是比较轻松的视频,让患者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并且也可以通过和患者进行沟通聊天让患者的注意力得以转移来缓解疼痛。
1.3药物干预
药物干预主要是根据医嘱给患者进行药物的使用,并按时给药,在多模式镇痛护理中不同的个体疼痛的状况是不同的,因此在药物使用上也是存在区别的,在手术前后灵活调整镇痛措施以及根据镇痛机制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镇痛药物,同时也可以多种镇痛措施配合使用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更有利于镇痛以及患者的康复。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数据分析可得通过多模式镇痛护理的患者数据无论是睡眠质量、疼痛评估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都明显优于传统镇痛护理模式的患者。
3、讨论
3.1多模式镇痛护理的实现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不同的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能力以及对药物的使用效果反应均不相同,并且患者对于疼痛的认知也是不同的,所以只有让护理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之后根据患者的个人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多模式镇痛护理,在手术之前使用超前镇痛,并且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疼痛评估,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不断调整镇痛方案,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以保证可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3.2对术后疼痛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对患者在围术期进行多模式镇痛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表现,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伤口疼痛,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因为伤口疼痛二导致的紧张焦虑的情绪,鼓励患者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早的下床活动,并且教会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敢于进行深呼吸。其次是针对患者免疫力的提高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帮助患者的伤口能够更早的愈合,如此不仅大大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有效的加速患者康复时间。
3.3对术后睡眠质量有较大帮助
如果患者的睡眠质量不佳会导致其自身免疫力下降,不利于术后的有效恢复。通过研究发现采取多模式镇痛护理的患者其睡眠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对于患者健康的早日恢复有促进作用。
3.4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患者的满意度是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评价,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比较常见,因此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多模式镇痛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显著作用,主要体现在让患者加强了对疼痛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疼痛表现,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更加的放心,始终处于舒适的治疗环境中,促进其健康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刘薇,刘华,潘慧.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在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5(12):30-33.
[2]朱丽,赵梅珍.快速康复外科多模式镇痛在肠道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6):481-483.
[3]谢峥嵘,孟宪慧,周俊辉.多模式镇痛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4(3):353-354.
论文作者:王晶晶 张亚男 孙岩 王萌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手术论文; 多模论文; 药物论文; 胸外科论文; 模式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