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紧缩财政政策与紧缩信贷政策的协调_财政支出论文

论紧缩财政政策与紧缩信贷政策的协调_财政支出论文

论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信贷政策的配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政策论文,信贷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信贷政策的配合,又称“双紧”政策,它对经济总量的直接影响是使总需求缩小。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典型特征是财政收入增长高于财政支出增长。在基期财政收支状况是平衡的情况下,紧缩性财政政策表现为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使财政出现盈余。按程度区分,可以有三种情况:一是适度紧缩(轻度紧缩),表现为有少量财政盈余;二是中度紧缩,表现为财政盈余较多;三是极度紧缩,表现为大量财政盈余。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直接效应是缩小总需求,在基期财政收支状况是赤字的情况下,适度紧缩表现为财政收入增长略高于财政支出增长,赤字略有减少;中度紧缩表现为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较大高于财政支出增长,赤字大量减少;极度紧缩则意味着财政收入远远高于财政支出增长,赤字基本上控制在一个很少量的范围内,或基本上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紧缩性信贷政策的基本特征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低于基期的货币供应量增长。表现为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贷款利率等措施,收缩专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情况下,使总需求减少。紧缩性信贷政策按紧缩程度区分,也可以有三种情况:一是适度紧缩,表现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略低于基期的增长幅度,信贷规模略有缩小;二是中度紧缩,表现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较大幅度地低于基期的增长幅度,信贷规模明显缩小;三是极度紧缩,表现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更大幅度地低于基期增长幅度,信贷规模更大幅度地收缩。

财政、信贷双紧政策的直接效应是使社会总需求缩小,因此一般适合于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需结构轻度失衡的情况下实施。其中,在总需求略大于总供给时,运用适度双紧政策较为合理;在总需求较多地大于总供给时,运用中度双紧政策较为适宜;在总需求远远超过总供给、需求全面膨胀时,运用极度双紧政策较为适宜。

但是,财政、信贷双紧政策在遏止总需求扩张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使实际生产速度放慢,社会产品供给减少的影响。从财政紧缩看,增加财政收入,一方面使纳税人需求能力低,直接缩小总需求;另一方面,如果纳税人是经济组织,增加税收必然使其扩大再生产能力相应减弱,从而导致产品供给减少。而减少财政支出,则一方面直接减少总需求,因为财政支出本身就是总需求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减少财政支出意味着经济投入减少(或政府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减少),从而社会生产速度减慢,社会产品供给减少。从信贷紧缩看,信贷规模缩小,货币供应量减少,使得社会总需求减少,但货币供应量减少既直接缩小总需求,也直接减少经济投入,从而对社会生产产生制约作用,导致商品供给减少。因此,“‘双紧’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抑制需求也减少供给。”为实现总供需平衡,需要实行双紧政策以抑制需求,同时也需要增加生产的资金要素,以推动增加社会产品的供给。因此,实行双紧政策能否作到既抑制总需求扩张,同时也促进总供给增加是问题的关键。比较理想的选择是,双紧政策的实施一方面要抑制无效需求(即过多的需求或不能实现的需求)从而抑制无效供给,例如抑制长线产业发展和产品生产;另一方面,增加有效需求(即合理的需求或能够实现的需求)从而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有效供给。例如,一方面减少长线产业产品的生产投资或抑制其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增加投资,支持关系国计民生的短线产业发展和短线产品的生产,特别是支持制约整个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和产品的发展。从而达到既抑制无效需求,又增加有效供给的目的。

我国目前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是:1995年社会总供求基本保持平衡,需求略大于供给,据测算全年总供需差率为-4.8%,属基本正常范围,经济总量矛盾已经明显缓解;经济增长率为11.7%,趋近适度增长区间;物价涨幅由1994年的21.7%降至14.8%,比上年回落了6.9个百分点,通货膨胀得到了抑制。〔1〕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总需求仍然略大于总供给,物价上涨幅度仍处于较高水平,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供求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协调,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电讯等基础产业发展滞后,粮食等产品供给能力较弱,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增加,经济效益不好,有效供给不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仍较困难;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健康发展。

根据对我国目前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的上述分析和判断,中央决定“九五”期间实施财政、信贷适度双紧政策是有根据的。

第一,适度双紧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抑制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保持基本平衡。从财政政策方面看,基期财政收支状况是赤字,1995年全国财政收入61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全国财政支出6809.1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收入与支出相抵,支出大于收入621.44亿元(即硬赤字),比上年减少近47亿元。在这种情况下,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应表现为财政收入增长在“九五”期间内始终保持高于财政支出增长,它意味着财政赤字逐年减少,从而对总需求产生持续的抑制作用。1996年国家预算草案则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1996年全国财政收入安排6872.18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1.1%;全国财政支出安排7486.6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9.9%。这一政策将对抑制总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从信贷政策看,1995年物价涨幅的回落主要是靠行政限价、压缩需求、财政补贴和延缓出台调价措施取得的,因而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大。所以,应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狭义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18%左右。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23%左右〔2〕。 进一步降低物价上涨幅度,物价涨幅控制在10%左右。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对总需求产生进一步抑制作用,并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物价涨幅。

第二,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自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呈下降趋势,1978年为31.2%,1993年为12.7%, 1994 年为11.8%,16年间下降了19.4个百分点。这一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过去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财政实行统收统支体制,所以这一比重偏高;体制改革以来,实行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支持其他各项改革,例如国家与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减免税收以支持产业政策、价格改革、工资改革等等,必然使这一比重下降,但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下降,同时也意味着总需求的增加。为促进经济总量平衡,提高这一比重是必要的。(2)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 1994年以前, 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一直是下降趋势, 不足40%;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1995年这一比重占55%,但未达到60%的预期目标。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是关系国家履行政治、社会、经济建设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实现各项宏观调控目标的大问题。从经济总量调控角度看,中央掌握的财政资金直接关系到全国性跨地区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点工程。以及科研、教育、国防等方面重点项目的建设,以及地区间、行业间的生产力布局优化,具有调节总供给结构,促进有效供给增加,实现总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央财政收入比重过低的分配格局必须改变。(3)完善税制。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取消各种区域性税率,巩固完善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体系,适当扩大增值税和资源税征收范围。完善个人所得税制;调整地方税制结构,健全地方税收体系,依法征税,严格控制税收减免;逐步开征遗产和赠与税,利息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完善税制既是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需要,也是抑制总需求的需要。(4)逐步减少赤字, 实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控制国债规模,以促进总供求的平衡。(5)整顿预算外收支和财政信用。实行复式预算和分税制改革后,预算外收支已无存在必要,应在各级预算内列收列支;财政信用也应配合各级财政建立投融资预算,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6)完善分税制,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划清支出范围,实行分级调控。(7)控制财政支出, 调整支出结构。

第三,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重点包括以下方面:(1)控制货币供应量,改善金融调控方式。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开办中央银行国债公开市场业务,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灵活运用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调控工具。(2)根据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优化信贷结构, 提高贷款质量。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流动资金贷款要重点支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固定资产贷款要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通过这些政策,促进生产发展以增加有效供给。

注释:

〔1〕〔2〕《中国财经报》,1996年3月6日。

〔2〕〔3〕狭义货币供应量和广义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对贷币供应量实施监控的两个主要指标。其中,狭义货币供应量是指m[,1],即:流通中的现金(m[,0])+企业、农村集体、机关团体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是指m[,2],即:m[,1]+企业定期存款+自筹基建存款+城乡储蓄存款。

收稿日期:1996.7.1

标签:;  ;  ;  ;  ;  ;  ;  ;  ;  ;  ;  

论紧缩财政政策与紧缩信贷政策的协调_财政支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