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地位论文,体系论文,理论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和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在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 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是他对我们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的一个独创性贡献。民主革命的全部历史经验证明:中国人在找到马克思主义以前,革 命不免遭致失败;在找到马克思主义以后,由于没能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革命 仍不免招致失败;而一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革命 则无往而不胜。毛泽东所提的“相结合”后来逻辑地发展为“中国特色”。邓小平总结 了长期的历史经验,坚持并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他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 二大的开幕词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指出:“把马克思主 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个论述,基本的仍是毛泽东的“相 结合”原则,新的提法就是“走自己的道路”,和“中国特色”。“走自己的道路”, 比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说的“走俄国人的路”(意即走社会主义道路)又前 进了一大步。这个论述刚一发表,就引起党内外强烈反响并获一致认同。江泽民同志在 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使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并出 版的《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也去掉了“建设有”,这带有命名的 意义。这个概念,更简捷,更鲜明。从毛泽东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 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到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江泽民同志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后衔接,一脉相承,一次比一次更简明,更精炼,它反映了 我们党对这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社会主 义实践的基础上,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创造的。 它的形成过程有如下三个阶段。
孕育和准备阶段。建国初期,我国在缺乏经验的条件下,毛泽东提出“向苏联学习” 的口号。到50年代中期,在苏联模式和经验的弊端已经暴露的形势下,毛泽东在《论十 大关系》的讲话中又及时地提出“以苏为戒”,要求独立地探索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和 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也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还提出在探索中要 “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从此以后,中国进行了20年的艰辛探索。在探索中 ,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理论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为后人提供了 宝贵的思想资料和理论财富;与此同时,又发生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的 全局性重大失误。总起来说,毛泽东在这个时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发生 过曲折和失误,没有突破苏联模式和形成新的理论形态。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称之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孕育和准备阶段。
正式提出和形成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 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毛泽东探索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新的探索。在探索中,他坚持了毛 泽东正确的方面,纠正了毛泽东的错误,同时有许多创造。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 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经过探索,实践上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理论上在1982年党的十三大报告、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19 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都做出一次比一次更丰富的理论概括。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因为邓小平对这个理论作出最重要的 贡献。总起来说,邓小平在这个时期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理论上有重 大突破,形成了新的理论形态。我们可以称这个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式提 出和形成阶段。
进一步展开和发展阶段。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 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十三年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写进党章,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列,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 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和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同一的,即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所以,我们又可以把这个时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展开和发展 阶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 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探索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 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发展的新阶段。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是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和 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以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因为:第一,这个理 论体系有一个鲜明的历史性主题和主线;第二,这个理论体系有深厚的哲学基础;第三 ,这个理论体系由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构成,并有自己的范畴体系;第四,这个理论体 系科学地回答了中国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重 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如下三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主题和主线。恩格斯在1885年《反杜林论》的序言中指出:社会主义代 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这个“核心”也可以称之为 主题。整个科学社会主义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论证这个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的主题则不同,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说明我们已经不再是一般 地谈论社会主义,通过探索和认识的升华,我们开始找到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建设社会 主义的客观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基本线索贯穿其中,这 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多次指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
经验有许多条,但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又说,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是完全清醒的。意即有些问题清醒,有些问题不清 醒。这是一个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过去所发生的重大失误,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是没有完 全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对所有问题的论述,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和贯穿这条主线的。
第二个层次:哲学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作为它的理 论基础,特别是哲学中的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学说作为它的两大理论基 石。把社会主义理论同哲学、政治经济学结合起来,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从对资本 主义经济运动的分析中,才能引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和人类必然走向社会主义的 科学结论。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犹如一座雄伟的大厦,两大理论基石就是它的地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科学社会主义一样,有它自己的哲学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毛 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卓越的哲学家。他在延安时期曾经写出《实践论 》、《矛盾论》这样著名的哲学著作和许多充满哲理思想的政治著作。他精通马克思主 义哲学,把它的精髓用“实事求是”四个字加以概括,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 坚持了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 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343页。)邓小平 依据他的政治智慧和丰富经验,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解放思想”四个字。他所以特别 强调解放思想,因为当代世界、当代中国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而人们的认识往 往落后于实践,处在僵化半僵化状态,跟不上变化了的客观新形势,只有解放思想,才 能摆脱这种状态,实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一致,达到实事求是。在邓小平的词汇中 ,有两个概念最能解放思想,一个是“中国特色”,一个是“初级阶段”。但是,无论 是“中国特色”还是“初级阶段”,又都是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和出发点。江泽民同志依 据新的实践经验,特别强调与时俱进,并把它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补充。他在十六 大报告中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总之,如果不坚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不能摆脱那些对于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某些本本 的教条式理解,抛弃那些对社会主义不科学甚至扭曲的认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道路。
第三个层次:基本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在以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核心内容和主题 、以“两大发现”为理论基石的基础之上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哲学基础,以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和以什么是社会主义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为主线,并围绕它 形成了一整套崭新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是: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过去社会主义有一个误区:人们往往过多地从生产关系方面 抽象议论社会主义,甚至以为生产关系越纯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作 为无产阶级战略家的邓小平,一向关注事物的本质,提出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最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和邓小平通过总结历史经 验,提出在我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 级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科学论断。其时间至少一百年。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各方 面不发达,主要任务是发展商品经济和实现现代化。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还先后提出了 作为初级阶段根本指针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这就把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置于 现实的科学的基础之上,从而避免了右的重蹈过去超越阶段“左”的错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很长一个时期,社会主义者对商品经济和市场有一种偏 见,把它视为资本主义的专利品和社会主义的异已物,在实践中坚持搞计划经济。邓小 平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认识到并提出计划和市场不带有社会制度的属性,是中性的, 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 不存在根本矛盾。江泽民同志经过深思熟虑,进一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并写进到十四大报告中。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它在理论上 丰富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实践上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掀起了改革潮流。邓小平看到 了苏联模式的弊端,认为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已严重阻碍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必 须改革。他还把社会主义制度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我们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具体制度的改革,即体制改革。所以,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完善。与改革的同时,在“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背景下,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 放。对外开放的实质,就是吸收外国的资金、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 切成果,拿来为我所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能否实现现代化,关系中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这是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以苏联经验 为鉴戒,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梳理,并将其概括为著名的“十大关 系”。时过39年之后,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闭幕式的讲话中,在总 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崭新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 干重大关系,即十二个关系。关系就是矛盾,正确处理矛盾,反映了我们对规律的把握 。江泽民发展了邓小平的思想,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结为“三个文明建设”。从毛 泽东的十大关系到江泽民的十二个关系的提出和论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比以前大大深化了。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把《矛盾论》中的观点彻底运用于社会主 义社会。他在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划时代的著作中 ,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强调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批评了苏联学术界长期居 统治地位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无冲突论”的形而上学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全面论述了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其一,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 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提出了在二者之间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观点,这比 斯大林的“完全适应”前进了一大步。其二,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人民内部矛盾 和敌我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在革命时期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基 本结束后,大量的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 的主题。毛泽东的上述论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后来由于对形势判断 有误,指导思想过“左”,这个重要理论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通过拨乱反正,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重放光芒,它对处理新 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党内矛盾以及新出现的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军队现代化和国防建设理论。毛泽东创立了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的理论,并通过 长期的人民战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军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又提出建 设现代的强大国防。邓小平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形势的变化,认为世界大战可以推迟或避 免,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是实现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必须大力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 防建设。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军事思想,提出了 科技强军战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按照“政治合格、军事 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下,全面加强军队建设。
——“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祖国理论。解决我国历史遗留问题要有新思路。毛泽东 、周恩来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就曾试探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在 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二十世 纪九十年代后期,香港、澳门已顺利回归。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积极发展两岸 关系,为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而努力。
——对外关系的理论。毛泽东在对国际形势的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中间地 带到“三个世界”的理论,并创立了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周恩来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和外交工作做出杰出的贡献。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 境,提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与安全摆在首位,改 善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对外关 系的思想,提出要正确地把握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维护世界和平,促 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在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努力发展大国间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毛泽东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在全国人口农民居多数、党内小 资产阶级出身居多数的环境和条件下,坚持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把党成功地建设成为 工人阶级政党。邓小平一向关注党的问题,向第三代领导集体作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政 治交代。我们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处的历史方位已发生重大变化,它已从领导 人民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 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江泽民同志在准确地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 的强大理论武器。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有自己的范畴体系,如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基本制 度和具体制度,计划和市场,公平和效率,发展和稳定,民主和法制,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东部和西部,等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复告诫人们,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所提供的 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观察问题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毛泽东早在 民主革命时期就曾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中国实际,使之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在80 多年的战斗历程中,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 思主义,其主要理论成果,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于1940 年发表了他的名著《新民主主义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其主要 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制度和新民主主义过渡三个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政治上理论上的成熟,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第一 次革命,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的 新纪元。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以后,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和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政治上理论上的 成熟。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第二次世界,开拓了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
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0世纪,社会主义出现了两大历史难题。一个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问题。在这个世纪,无论是通过暴力革命,还是试图和平过渡,没有一个国家获得成功 。这个问题只能留给后世后人去继续进行探索。另一个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 主义的问题。20世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先后发生了俄国革命、中国革命以及其他 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它说明了在这类国家中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问题 得到了解决。但是,这只是文章的上篇。下篇是,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虽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是从总体上始终 未能很好解决,致使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处于困难和困惑的境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第一次初步地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 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 而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正确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大历史难题。这 是我们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大贡献。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处于领先地位,只是从近 代以后落后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大发展,21世纪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邓小平曾 说过,解决温饱只是“小变化”;实现小康是“中变化”;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才是“大变化”。他在1987年时指出,到下个世纪中叶,中国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现 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 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 第143、343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必将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社会主 义必将重振雄风,再造辉煌!
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历史地位论文; 中国特色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科学论文; 邓小平论文; 毛泽东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