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的地方很多,公共场合相对更多,而综合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自杀现象时有发生。患者的自杀行为对当事人、亲友及医护人员均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甚至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医疗纠纷,是非常值得引起重视的社会医疗问题。本文就对综合医院患者自杀的相关临床特征、原因进行研究,并找出合理的对策,为医务人员在预防和减少患者自杀行为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自杀行为;综合医院;研究;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300-03
生命都是宝贵的,然而,却有人自愿并主动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自杀就是对以上行为的阐释。自杀是一种极端的心理冲突下的产物 [1]。自杀是每个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位列第5位的死亡原因[2]。而综合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自杀现象时有发生[3],患者的自杀行为对当事人、亲友及医护人员均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甚至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医疗纠纷,是非常值得引起重视的社会医疗问题。现对患者自杀的原因和防范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为医务人员在预防和减少患者自杀行为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1.常见原因
1.1 患者自身的原因
自杀者自身多有生理上的疾病,常见的如精神病患者,如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恶化程度高的癌症患者。
1.2 缺乏合适的心理评估
缺乏合适的心理评估是导致住院患者自杀的原因之一[4]。目前普通病房的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包括常规项目评估,无心理评估内容,更没有统一标准的心理评估量表使用。因此,患者如果存在心理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因此在住院期间,患者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1.3 防范意识和能力欠缺
在我国大部分医院里,非心理或非精神病科的普通门诊和病房的医护人员基本没有经过精神专科安全防范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存在自杀风险的患者不能及时识别[5]。有报道,综合医院心理障碍患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在80%以上[6]。慢性躯体疾病容易导致患者存在自杀意念,而这类患者往往在内外科进行就诊和治疗。一些存在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入住普通病房后按一般疾病常规护理,没有精神科的防护医嘱,未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些原因容易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心理问题的疏忽而出现不良后果。
1.4 药物因素
部分药物可以增加患者的自杀念头和行为,包括抗抑郁药[7]、抗癫痫药物[8]或抗惊厥药物。精神患者或其他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都有增加自杀念头和行为的风险。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ASHP)根据FDA的警示报告提出了一份这类药物的清单。其他某些药物也有增加自杀的危险性,如一些戒烟药物,抗感染药物(例如甲氟喹、干扰素、金刚烷胺)。
1.5 管理缺陷
综合医院普通病房及门诊患者行动自由,不受限制,有的地方无监控设施;同时普通病房对危险物品没有强制性管制措施,患者可以自行携带出入;医院楼房多为高层建筑,阳台和窗户处于开敞状态;在综合医院,有很多容易获得并用于自杀的物品,比如:绳、绷带、床单、约束带、塑料袋和吸氧管等;患者自备某些药物自行服用,也增加了自杀风险。患者家属缺乏安全知识的宣教培训,不能识别患者存在的自杀风险;医务人员配备不足;医院对自杀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缺乏。
2.对策
国外在自杀危险的评估方面,已经有较多的理论、方法,并研制了大量的自杀相关量表用于临床[9]。国内也逐渐在借鉴这些理论和方法用于临床。
2.1 建立高危患者自杀评估机制
医院应建立高危患者自杀评估机制,及时识别自杀高危患者,便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采用自杀评估量表,及时发现自杀高危人群。其中最常见的有帕特森(Patterson)自杀评估清单[10],能区分患者的自杀风险程度——低危、
中危与高危患者,根据风险程度不同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国外常用的自杀评估量表还包括以下几种:(1)自杀意念量表(SSI)[11]。(2)成人自杀意念问卷(ASIQ)。(3)自杀可能性量表(SPS)。(4)准自杀行为量表(ECGS )。
2.2 建立患者心理评估体系,掌握患者心理状态,探索建立临床患者心理评估体系
2.2.1观察评估法 包括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来获悉患者的心理需要、精神症状、躯体状况;间接观察是指通过患者的亲朋好友、病友或者患者的书信、日记、绘画等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12]。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相对临床医生来说,每天跟患者接触的时间最多,也更容易护士在发现患者的精神异常。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有精神异常的患者给予高度的重视,多进行观察,特别是在交接班的时候一定不能漏下[13]。
2.2.2访谈法 访谈法是比较直接的办法,是与患者的直接接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访谈法是需要有访谈技巧的,如果不能打开患者的心扉,那么访谈也就成了一句空谈,医护人员无法真正获得患者内心面临的困境与痛苦,也就更不谈上给予进行心理疏导而防治自杀。而无技巧性的访谈还可能刺激患者,对自杀的行为进行伪装安排,让预防成为更大的难点。因此,访谈者必须是有着一定心理知识且经验丰富者,在访谈时多听,多共情,多支持,多给予。
2.2.3心理测量法 采用各种心理测量量表或调查量表。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等。只有先发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让患者填写一份有效的问卷调查表成为医护人员首先需要做到的事情。
2.3 加强患者心理健康教育,改变不正确认知
对于自杀高危人群,如抑郁症患者和自杀未遂者,应加强心理干预,改变其不正确的认知,降低其自杀意念。
2.4 自杀相关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患者自杀的处置能力
有潜在自杀危险者经常因各种原因就诊于普通门诊,伴有抑郁障碍的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经常同时暴露于几个自杀危险因素中[14],这提示对有自杀危险及相应心理障碍患者的诊治不仅仅是精神卫生医务人员的工作,应包括综合医院其他科室医务人员的共同参与。因此,对于院内预防患者自杀的关键措施就是提高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对自杀高危人群者的防治知识,其有效措施就是对医护人员进行自杀防治措施的培训[15]。
2.5 加强医院制度建设,增强安全防护措施
患者从住院开始便与医院形成了医疗合同关系,在医院应享有人身安全。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安全防护措施,如特殊时间段增加人员配置,加强巡视;在交接过程中要提示患者存在的自杀警示迹象;对自杀未遂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评估其接受治疗后再次自杀的风险;
2.5.1环境设施 对窗户进行改造,限制窗户推开的宽度或者安装防护栏,阳台安装防护网;病房加强对危险物品的管理;病房妥善保管镇痛药品和精神类药品;让患者处于安全环境中,预防和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
2.5.2交接班制度 医护人员对患者留院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严密交接班,发现患者擅自离院等情况要高度重视,及时联系和寻找患者。
2.5.3应急预案 医院建立自杀应急机制,一旦发现有自杀高危患者,立即采取防范措施,加强监护,专人照看,科室负责人督促检查安全管理执行情况。存在自杀风险的患者离开医院的照护后,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提供预防自杀的信息。若发生自杀事件时,要积极妥善处理,把控事态发展。
3.小结
自杀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综合医院作为自杀发生率较高的公共场合,更应该对其预防、应急做出更多的了解和实施措施。应从多因素多角度了解和预防自杀,要把预防工作的重点放在暴露于多个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为预防和减少综合医院患者自杀的发生,应培训医务人员,使其明确患者可能实施自杀的警示特征和预防自杀的知识;对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心理评估,掌握其心理动态;也应向住院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精神卫生常识的宣传;同时医院要加强安全管理,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娄元菊,宋西俊,薛志敏.自杀现象与干预措施的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0,37(2):72-75.
[2]费立鹏.中国的自杀现状及未来的工作方向[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4):277-279.
[3]胡德英,刘义兰,邓先锋,等.大型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引发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4,29(7):61-63.
[4] Horowitz L.M.Snyder D,L.udi E,etal.Ask suicidescreening questions to everyone in medical settings: the as Q'em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J] Psychosomatics,2013,54(3):239-247.
[5]杨洪,肖水源,董群惠等.临床医务人员对自杀认识的调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2):128-129.
[6]张慧莉,高维东.综合医院医师防范住院患者自杀的方法与措施[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1):52-53.
[7]张亚同编译.抗抑郁药增加18~24岁青年患者自杀风险[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3):225.
[8]药物警戒快讯.美国修改抗癫痫药说明书警告自杀风险[J].中国执业药师,2009,6(3):15-16.
[9]刘义兰,赵光红.护理法律与患者安全[M].北京卫生出版社,2009:212.
[10] Patterson W M,Dohn H H Bird J,etal.Evaluation of suicidal patients: the SAD PERSONS scale[J] Psychosomatics,1983,24(4):343-345.348-349.
[11] Beck AT, Kovacs M,Weissmann A.Assessment of suicidal intention;the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J Consult Clin Psychology,1979,46:343-352.
[12]刘哲宁.精神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3-34.
[13] Manzanedo Sagredo M I,Ortiz Fernandez M I.Suicidal patient identification[J].Rev Enferm ,2012,35(1):16-18.
[14]姜小琴,杨开仁,郑洪祥.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临床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2):170-172.
[15] Bostwick JM,Levenson,JL:Suicidality.The AmericanPsychiatry Publishing Textbook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 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2005;219-234.
论文作者:李传素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综合医院论文; 量表论文; 药物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风险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