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也离不开问题的驱动,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本文认为,问题设计应该围绕教学内容的焦点、知识的生成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知识网络的交汇点。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设计;有效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能揭示矛盾、激起疑惑,推动学生产生解决的心向,并促使学生在尝试解决的过程中,进行认知性学习,自主地建构知识、发展智慧与能力。新课程理念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双方作为学习共同体成员所进行的设疑、质疑、释疑等活动的过程。有效的提问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何设计有效的“问点”呢?笔者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设计。
一、问题设计要围绕教学“焦点”
教学内容的“焦点”常常会是学生认知矛盾上的焦点,例如重点、难点、疑惑点等。在焦点处设计问题,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有利于教学过程顺畅有效地进行。
案例1:在学习函数概念时,教师可围绕着函数概念设计一系列问题:
1.函数是怎样的一种对应关系?由哪三个要素组成?
2.如何求自变量x取a时的函数值f(a)?并说明f(a)与f(x)的异同?
3.自变量是否一定要用x表示?两个函数相同的条件是什么?
4.说出二次函数f(x)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并求f(0)、f(1)、f(a)、f(x+1)?
5.下列各式能表示y是x函数吗?为什么?
二、选择知识的“生成点”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应是动态生成的过程。现行教材也给师生留出了一定的弹性空间。如在很多地方都有简略处、省略处、概括处,延伸处,这些正是留给师生的创造空间,是极好的生成点。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成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
三、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数学是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体现了一种循序渐进,万事万物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必然性。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在联系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由被及此,由已知到未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逐渐走向发现、理解、运用。
案例3: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教师可根据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类似性,提供一份“先行组织者”材料,并设计一组问题链,让学生通过对等差数列的定义、判断方法、通项公式、相关性质的回顾去学习、研究等比数列的知识和相关概念。
四、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
尽管中学数学内容包含了各成特点的不同组块,但从总体结构来看,这些组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织成了一张知识网络。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问题,强调了知识间的交叉、渗透和组合,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整合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比如,可以向量知识为主线,在向量与函数、向量与数列、向量与三角、向量与立体集合、向量与解析几何、向量与物理等交汇点设计问题。
总之,精心设计数学问题,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也容易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对数学知识形成网络格式。还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 325400)
论文作者:陈修宝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知识论文; 向量论文; 函数论文; 交汇点论文; 接点论文; 数学论文; 等比数列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