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中职学校是重灾区,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法治教育,提高中职学生法律意识,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法治教育;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校园欺凌”事件窥见中职学校法治教育不足的现状
2016年5月20日,昆山某中专发生一起校园欺凌事件,2名女生遭同学殴打抢钱、拍裸照侮辱;2016年5月11日,上海某学院预科班一名15岁女生,她先后被5名同校女生化丑妆、扇耳光、烟灰烫、罚跪地、浇冷水,折磨近4个小时
近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以上的数据显示中职学校是校园欺凌事件的重灾区,以上“校园欺凌”事件窥见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从年龄段来说,施暴者多是未成年人,年龄多集中在15至18周岁之间,他们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人的过度时期,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尚不成熟,有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容易上当受骗,有的冲动易怒,有的性格偏执等等,无知无畏,最容易触犯法律的“雷区”。
第二,中职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在“校园欺凌”事件中,被欺凌的孩子不懂用法律维权,不知道报警,选择了沉默,谁也不告诉。这是长期以来,本属于法律管辖范围的,被当作了内部问题进行解决。施暴者不知法律的底线,肆无忌惮,不知敬畏,侵害他人人身权甚至生命权,构成刑事犯罪却浑然不觉。更有甚者还将暴力行为拍成视频,在网上传播,不以为耻,反以为“傲”。
第三,长期以来,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教育内容上,把专业考试和专业技能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上,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了 “偏重技能,轻视素养”、“管控有余,教育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尤其法治教育缺失。
第四,中职学校法治教育程度不够深入。虽然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但是课程内容设置单一,中职学生对具体法律条文的认识程度不高,对法律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只局限于表面文字理解,对绝大多数法律条文一知半解,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法律维权能力较弱,法律盲区较多。
以上“校园欺凌”事件中学生们的诸多恶劣行为,笔者认为根源在于心灵和思想意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不及时做好中职生们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法治意识培养,将会有更多的学生走上违法的不归路。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加强法治教育,解决根源问题,从源头上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二、法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独特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法治教育的前提,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①。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法治文明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法治所倡导的创立良法、法律至上、权利本位等思想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独特视角。②
(一)法治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法治教育通过对人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规范和引导,他的功能在于既明确了规定所保护和禁止的行为,又深刻的反映所倡导和保护的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许多法治理念和法治要求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树立基本的法治理念就是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法治素养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们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加强法治教育具是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有效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法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新动力
随着微信、网络等多媒体技术的的广泛应用,中职生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不断觉醒,他们对于《教育法》、《学生事故伤害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自身相关的法律的认知有所增强,对于学校德育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规范性要求有所提高,一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不规范、不合法的情形,将会引发学生们的质疑和抗拒,因此,新时期、新背景下,需要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改善方式方法,此时加强法治教育将使思想政治工作更符合新形势下的发展规律,为思想政治工作增添新的动力。
(三)法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权威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以“软教育”即说服引导教育为主,一旦遇到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发生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无法达到惩罚和制裁作用,而法律具有强制作用,一方面有《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作为制度基础,另一方面有公安机关、法院、少年管教所等作为国家强制机关,可以说法治教育是“硬教育”。法律的警戒性使学生们坚定遵纪守法意识,法律的严肃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让学生们具有敬畏之心,总之,法治教育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权威保障。
三、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教育的策略
针对中职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法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进行法律知识的灌输,应结合中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深入生活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自动自发的关注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知识,以期达到让法律伴随孩子们成长的目的。
(一)将法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
转变法治教育走形式的旧思维观念,真正的以培养学生们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成立专门的普法领导机构,设置法治副校长,专人负责;建立健全相关的普法工作制度,为法治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利用全国宪法日、法律宣传日等节点定期开展普法活动,制定年度普法规划;规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将法治教育与德育教育向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法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形成用法治思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用法治思维解决学生管理问题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法律课堂教育,提高学习热情
首先,及时引导学生们关注最新的法律法规动向,了解和自身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不做法盲。其次,将社会热点法律事件与自我保护相结合,比如面对校园欺凌事件,启发学生们思考施暴者将受到什么处罚,被欺凌者将如何自我保护等,真正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自己心灵深处受到震撼③。促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第三,借助真实案例、法治节目、典型视频讲座,将与学生生活最为贴近的几部法律规范---《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民法》、《劳动合同法》展开讲解,传授学生们认知社会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方法。另外,可以将学生们自己无法解决的典型案件在课堂上讨论,一方面培养学生们运用法律的能力,另一方面能提示同学们将法律生活化,随时用法律思维解决和分析问题。总之,在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从抽象理论向具体生活的转化,增加学生们学习法律的热情,引导他们关注时事、感悟生活、理解法律、提升认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远离违法犯罪行为,选择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
(三)以多样化方式增强学生切身法律体验
中职学生讨厌说教、轻视理论,动手能力强、偏爱体验,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可以采用学生们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进行法治教育,比如排演法律情景剧、法律小品、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读书会、征文、主持访谈等活动;组织模拟法庭,审讯长、审讯员、书记员、被告、证人、控辩双方及法警和陪审人员等角色全部由学生扮演,让在多种角色变换中体验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巩固和检验所学法律知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切身体验到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拓宽知识面,学到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巩固书本知识,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四)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有目的的开展法治文化创作展览、法治文艺展播等法治文化活动,丰富活动载体,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校园板报、校园广播等平台开展日常普法教育活动,形成良好学风、良好校风;广泛动员教师和家长积极参与,增强活动实际效果;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公检法系统工作人员来校讲座,大力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普法宣传的渗透力和覆盖面,发挥法治教育的熏陶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将法律意识有效的内化为学生们的法律能力。
总之,法治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注重实效性和长效性的工程,只有长抓不懈,落到实处,才能取得实效,才能为构建法治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提供保障。
注释:
①石雁:《法治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2期,第86页。
②庞红:《法治思维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年第23期,第81页。
③夏中芹,《浅谈“今日说法”模式在技工学校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职业》,2012年第35期。.
作者简介:
项丽君(1981-),女,天津市人,天津市物资贸易学校,助理讲师,法学硕士。
论文作者:项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法治论文; 法律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学生们论文; 中职论文; 学生论文; 校园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