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0048)摘要:目的:探究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对通气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筛选于本院接诊治疗的9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时间: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按照1:1的分组方式将其分类:比对组(n=48,常规治疗)、研究组(n=48,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方案),对比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48例患者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比对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优势显著,P<0.05;与比对组ICU机械通气患者相比,研究组ICU机械通气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12.5%VS29.1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的相关措施,能够较好的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推行。关键词:ICU机械通气患者;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方案;治疗效果在医院ICU病房所收治的患者中,大多病情都较为严重和紧急,通常情况下,为了稳定患者的病情,医生都会选择利用气管插管的方法来辅助治疗,然而,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对患者使用相应的镇静剂药物,从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现象,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对此,本文主要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措施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在院方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诊治疗的9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1:1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分配48例。研究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之间的人数比例为28:20,年龄32~65岁,平均(48.53±1.22)岁。比对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之间的人数比例为26:22,年龄34~68岁,平均(51.03±1.45)岁。比对2组一般资料发现,其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2方法比对组:常规ICU镇静流程。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为患者输注0.5~2.0μg/(kg·h)的芬太尼药物,芬太尼(规格:1mg;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4)。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VAS评分在0~4分之间的患者,将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药物利用静脉泵入的方式进行给药,将患者的RASS评分维持在-2~-3之间。于每日早上6时进行停药,并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在患者意识清醒后,持续输注丙泊酚药物,初始计量控制在停药前的1/2,后根据患者的镇静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丙泊酚药物的使用剂量。丙泊酚(国药准字:H20040079;生产厂家: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药物规格:10ml:0.1g)。研究组: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方案。①组织医院内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同质化培训,在所有人员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本次研究。②具体实施。利用静脉滴注的方式为患者输注0.5~2.0μg/(kg·h)的芬太尼药物+0.2~1.5μg/(kg·h)的右美托咪定药物,将患者的VAS评分控制在0~4之间,后以0.5mg/(kg·h)的速度为患者注入丙泊酚药物进行基础镇静[2]。对于RASS评分<-2且未达到镇静目标的患者,在注射右美托咪定药物时,每0.5h速度降低0.2μg/(kg·h);对于RASS评分在0~-2期间且达到镇静目标的患者,在注射右美托咪定药物时将速度控制在(0.2~0.7)μg/(kg·h),在此期间,工作人员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RASS评分,针对RASS评分>-2的患者,利用静脉滴注的方式为其进行适当丙泊酚药物的注射,在达到目标RASS评分0~-2分时,维持丙泊酚药物的最小有效剂量即可,并且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RASS评分。1.3观察指标①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包括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②分析和观察2组ICU机械通气患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1.4统计学方法在SPSS24.0软件下开展此次研究,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卡方检验,P<0.05。2结果2.1通气治疗效果的分析研究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比对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优势显著,P<0.05。如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组ICU机械通气患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6/48),比对组ICU机械通气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7%(14/48),2组患者相比较来说,研究组较低,差异有显著性,X2=4.04,P=0.04。3讨论机械通气,作为医院内ICU病房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系列临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帮助患者尽早的康复。在本次研究中,相关的数据表明:研究组48例患者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比对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优势显著,P<0.05;与比对组ICU机械通气患者相比,研究组ICU机械通气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12.5%VS29.17%],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主要原因分析为,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组织医院内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同质化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与水平。其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注射相应的治疗药物[3]。另外,在治疗时,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RASS评分,根据评分的情况调整相应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较好的稳定患者的病情。总而言之,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的相关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的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而且还能够降低患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王翠婷, 董晨明, 张虹, et al. 模拟人体生物钟镇静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7, 32(2):19-23.[2]郭耸, 陈娟, 江智毅, et al.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对机械通气患者浅镇静水平脑电活动的影响[J]. 热带医学杂志, 2017, 17(5):574-577.[3]郭焱, 程静, 李永江. 肠内营养启动时机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 30(6):573-577.
论文作者:吴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患者论文; 机械论文; 药物论文; 时间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比对论文; 评分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1月1期论文;
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对通气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论文_吴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