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论文_唐佳艳

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论文_唐佳艳

(舟山市定海区安康医院 浙江舟山 316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期间该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结束时,通过比较 BPRS、SDSS评分并调查两组患者对各项护理的综合满意情况,评估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3.7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BPRS、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方法显著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恢复水平,患者对此方法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管理;精神分裂症;护理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223-01

本文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期间该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6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现将研究结果汇总,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符合精神分裂症判断标准的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女性41例,男性39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2.0±2.17)岁;观察组患者女性 43例,男性37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3.0±1.0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转变护理管理理念: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心非常敏感,情绪也不够稳定。因此,人性化护理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让护理人员转变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始终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决杜绝抵触情绪与消极工作态度,对待患者应平等、真诚。保持好的心情对康复至关重要,所以护理人员应时刻注意保持积极情绪,多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排解心中苦闷,建立阳光心态。(2)加强岗前护理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属于特殊患者,对患者的护理应格外注意,因此对相关方面的护理人员要求更高。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岗前培训,针对患者病房环境管理、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做出针对性培训,一旦发现患者精神异常,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进行询问与开导,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3)设置人性化护理管理制度: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要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重心,合理安排工作,使得护理工作者的配合更加默契,从而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另外,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价相关联,并对满意度评价高的工作人员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从而调动工作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指标评价

研究结束后,所有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的情绪状态、生活工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估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调查所有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综合问卷内容给出满意度评价,满意程度评价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100.00%。

1.4 统计方法

分析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相关精神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评分,对照组BPRS评分为(31.22±3.07)分,SDSS评分为(40.31±3.54)分,观察组BPRS评分为(20.93±3.91)分,SDSS评分为(31.01±4.83)分,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效果满意度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对照组总满意度为 73.7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表现为情绪、思维等混乱,言语与行为不一致,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现象。由于该病病程较长、诱因不确定、并且极易反复,患者受到精神和身体上的折磨,痛苦不堪,大多数患者无法正常生活,所以对该病的治疗与护理应十分重视,尤其是对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过程。

本文为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期间该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结束时,通过比较BPRS、SDSS评分并调查两组患者对各项护理的综合满意情况,评估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3.7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BPRS、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管理方法显著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恢复水平,使得患者在精神情绪的控制、生活工作社交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满足了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秦香,李慧.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0):269.

[2]张彩虹.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内科,2015,10(6):866-867,852.

[3]刘佰云.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0(6):93-94.

论文作者:唐佳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论文_唐佳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