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管理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时代论文,管理学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计算机与通信结合把人类带进了网络时代。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在内的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网络方兴未艾。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国家网、国际网以及各类网络软件日超成熟;计算机网、通信网和信息资源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互连互通,出现了全球网络化趋势。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网络化,对图书馆管理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它既毫不留情地从资源结构、信息服务、管理手段、人员素质和图书馆形态等角度改造了图书馆管理学的实践基础,又深深地触动了图书馆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体系结构和相关学科等理论根基,同时也给图书馆管理学方法论体系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信息组织的网络化,不仅意味着传统的文献情报工作模式的变革及文献情报服务与组织理论的深化和拓展,而且给图书馆系统的组织与管理活动施加了新的压力,从而也为以图书馆系统的组织与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图书馆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实践基础,同时也提出了以全新的视野和相对前瞻的高度深化研究的要求。
面对全球性信息网络化浪潮、各种信息媒介的发展和融合以及激烈的信息市场竞争,目前世界范围的图书馆事业出现了重新起步、重新设计、重新培训和重新构筑的“从头越”热潮。图书馆事业这一转机,对我们既是严肃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会。面向网络时代重新设计和重新构筑我国图书馆管理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 观念务实
所谓观念务实,是指图书馆管理学理论研究要密切联系网络化对图书馆管理活动的渗透和侵蚀这一“实际”。具体而论,这一“实际”的内涵包括:第一,信息网络化已深深地动摇了图书馆管理学的实践基础,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综合化、信息服务的电子化、多元化、系统化和社会化、图书馆管理手段的高技术化与复合化、图书馆形态的高级化与多极化等趋势日益明朗;第二,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社会化、综合化、集成化和高效化等;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正在增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将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的战略制高点;第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全新的信息保证体制,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信息服务,即按产业化模式组织社会信息工作,构造联系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的信息服务网络。
由于以实践为基础和显著特点的图书馆管理学,其科学性、真理性以及旺盛的生命力的保证就在于它同实际的紧密联系,因此我们应将图书馆管理学的研究火力集中于图书馆管理事业的发展方面,多研究一些网络化过程中图书馆的实际管理问题,少虚构一些空洞的玄妙理论。要有时代紧迫感,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科学传统,脚踏实地,循序前进。那种无视网络化冲击下图书馆管理活动中新滋生的大量实际问题,热衷于引进或移植其他学科领域的“新原理”、“新方法”或“新技术”,津津乐道于构筑图书馆管理学空中楼阁的研究倾向,不仅不能对图书馆管理实践发挥指导作用,而且有可能把图书馆管理学研究引入歧途,给图书馆管理实践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 学科定位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组织网络化和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技术和包括信息服务在内的信息经济活动已成为社会进步的一大关键。这就要求人们进行合理规划和组织,从优化信息管理入手加速社会的发展进程。自70年代以来,各国所进行的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与网络、信息经济以及社会信息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管理的研究内容,因而客观地形成了一个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信息管理科学研究领域。信息管理科学是信息网络化浪潮催生出来的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从目前情况看,该学科只是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未能形成严格的层次结构。例如,有的学者将信息管理科学划分为两大部类,即理论与应用基础学科和应用性学科,其中前者包含信息管理基础、信息资源管理学、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等分支学科,后者包含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学、经济信息管理学、文书信息管理学、新闻信息管理学、广告信息管理学、专利信息管理学等分支学科〔1〕。 也有学者将信息资源管理学划分为文献信息管理类学科和现代信息管理类学科两大部类,其中前者又析出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档案学、编辑学、出版发行学等分支,后者又析出经济信息管理、行政信息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市场信息管理等分支〔2〕。
由于信息管理是图书馆管理活动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图书馆管理学不可能不研究信息管理,因此图书馆管理学与信息管理科学具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在信息管理科学的结构框架尚无定论、当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如何找准图书馆管理学在科学总结构中的位置,关系到图书馆管理学的前途和命运。众所周知,每一门学科都具有符合自身目标与任务的特定对象、适合该对象的概念系统、该对象所固有的规律以及能够解释大量事实的原则和理论。这就是一个学科的体系构成或规范,也是这一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个性。因此,明确图书馆管理学的目标和基本任务,划定图书馆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范围,正确给图书馆管理学定位,是我们加强网络时代图书馆管理学学科建设、促进图书馆管理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不恰当的学科定位,哪怕是出于良好的愿望,也会影响学科发展。图书馆管理学的目标和基本任务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图书馆管理学的目标和基本任务是在充分认识图书馆系统结构的内在联系和网络化环境下系统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人对图书馆系统整体进行优化控制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以及实现其最佳控制实践的过程,即图书馆系统管理的科学化。这就是我们给图书馆管理学定位的出发点和准绳。
在图书馆管理学的定位问题上,最容易引起混乱的地方莫过于如何看待图书馆管理学与信息管理科学的关系。目前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或明或暗,众说纷纭。尤其随着信息网络社会化进程的加速,信息管理科学的体系逐渐膨胀,信息管理科学也日益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人们对图书馆管理学的兴趣锐减,图书馆管理学遭到了不应有的冷落。这种局面极大地妨碍了图书馆管理学的发展。我们认为,图书馆管理学与信息管理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之间是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信息管理科学是在许多学科的交叉处产生的新兴学科,信息管理科学所研究的许多问题甚至是图书馆管理学发展中的关键性前沿课题。但是,这一情况并不意味着信息管理科学已取代图书馆管理学,更不能由此推断图书馆管理学的消失。相反,信息管理科学的发展将为图书馆管理学提供新的生长点和新的研究方法,促进与实践密切联系的图书馆管理学的加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信息管理科学的研究内容是存在于图书馆管理活动和其它社会管理活动中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不包括具体的图书馆管理学某些特殊问题的研究。虽然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它们的关系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然而图书馆管理学利用信息管理科学的理论拓展深层研究领域、确立新的体系、调整其研究内容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3 重筑图书馆管理学研究工程
尽管图书馆管理学仅仅是图书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然而由于网络化对图书馆管理学实践基础的变革、理论空间的整合以及方法论的激荡,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图书馆管理学研究,不得不将图书馆管理学研究视作一项系统工程。重筑图书馆管理学研究工程既是当务之急,也是振兴图书馆管理学的前提和必然。
3.1 改造研究体制
研究体制是研究活动的组织形式,它是研究活动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和活动方式的综合系统。在信息网络社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几乎任何重大的图书馆管理学研究上的突破都需要社会有关领域和方面的共同努力,这就牵涉到研究体制问题。研究体制问题已成为图书馆管理学研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1.1 加强宏观管理
对图书馆管理学研究的宏观管理,从社会管理的角度,从图书馆、信息网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由政府统一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图书馆管理学创新,可以使图书馆管理学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从目前图书馆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看,仍存在着一些弱点,主要表现在:第一,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研究课题主要来自书本和各种知识载体提供的科研信息,满足于纯理论纯知识的研究,忽视对网络化过程中提出的管理问题的研究,因而削弱了图书馆管理学理论研究对管理实践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二,研究力量分散,难于承担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第三,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学研究信息的获取方式、图书馆管理学研究成果的创作、出版和发表方式与过程管理规范都有别于传统,违反著作权法的行为更易得逞,这就加大了对图书馆管理学研究活动的管理难度;第四,由于受职称评定中强化量化指标等因素的影响,图书馆管理学研究往往重视成果的数量,忽视成果的质量和价值;第五,由于经费拮据,科研资料陈旧,研究手段落后,难以确保图书馆管理学研究成果的质量。因此,加强对图书馆管理学研究的宏观管理迫在眉睫。这不仅关系到图书馆管理学的进展与深化,而且具有巨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就具体措施而论,对图书馆管理学研究的宏观管理应着重强调下列几点:第一,由中国图书馆协会定期组织制定图书馆管理学研究发展纲要,指导全国图书馆管理学的研究活动;第二,将网络化过程中图书馆出现的重大实际管理问题纳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信息产业部、文化部、科学技术部等部委项目、省、市项目甚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之中,从多层面、多角度加大对图书馆管理学研究的支持力度;第三,在研究与开发的职责权限方面,以图书馆实际管理部门为主,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为辅,两方面的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密切协作,共同推动图书馆管理学的发展;第四,著作权法虽然不是关于图书馆管理学的专门法律,但它所规定的许多具体行为规范都适合于图书馆管理学研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图书馆管理学研究无法可依的状况,因此在图书馆管理学研究活动中应强化著作权意识,真正使著作权法成为图书馆管理学研究活动的保护神。
3.1.2 组建网上研究共同体,开展网上学术交流与合作
一般来说,任何交流方式的实现,总要凭借一定的交流媒介。交流媒介一旦发生了变化,交流方式必然如影随形地更新。现代信息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交流媒介,消除了地域的自然障碍,冲破了过去那种地缘、血缘交流的狭小圈子。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人们的交流区间不断扩大,不断向更广的范围辐射:个人→家庭→邻里→单位→社区→国家→世界。此外,通讯卫星、光导纤维的问世,电话、电视、电脑三者组合而成的多媒体的出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得通讯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不仅达到快速、及时、准确,而且做到视听结合、图文并茂,远在天际,却似近在咫尺。交流方式的这种变革,无疑为我们组建图书馆管理学网上研究共同体,开展网上学术交流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网上研究共同体作为一种科学建制,是图书馆管理学进步的载体,它有着自身的特点、运行规则和行为规范。网上研究共同体是一个具有一定自我调节功能和一定自主性的系统,它包括规范系统、评价系统、奖励系统和交流系统四个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又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加强网上研究共同体的建设,主要内容就是加强这四个子系统的建设。
首先是网上研究共同体行为规范的建设。主要包括普遍性规范、公有性规范、无偏见性规范以及合理的怀疑性规范等四种规范的建设。普遍性规范的建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图书馆管理学研究的非个人特性和保障学术的民主与自由。公有性规范的含义包括:图书馆管理学研究者对其研究成果只能享有优先权,而不享有占有权;公开交流图书馆管理学研究成果。无偏见性规范要求图书馆管理学研究者应把观察、调查或实验所得的数据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绝不允许为了自己理论的需要或者为了沽名钓誉而胡编滥造和修改数据;要求图书馆管理学研究者在事实和真理面前,应克服学术上的偏爱心理和荣誉上的虚荣心;图书馆管理学研究者的成果要受到同行的严格审查。合理的怀疑性规范的建设内容包括:网上研究共同体对自己的理论持有批判的态度,它不断言有绝对的权威,也不承认有永恒的真理;图书馆管理学依据其对真理的认识,其精神内涵日益深入到其他社会领域。能否建立起崇尚科学、激励创新的宏观环境,对于促进图书馆管理学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是网上研究共同体评价系统的建设。网上研究共同体同行评议的机制就在于,人们对图书馆管理学真理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评价成果的标准只能是图书馆管理实践和共同体大多数学者的认识,方能把廖误减少到最低程度。同行评议还有助于网上研究共同体对其内部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网上研究共同体内,同行评议的社会控制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任何图书馆管理学研究成果都要接受科学同行的严格审查,从而有效防止伪劣知识产品流入网络和社会;其二,图书馆管理学研究者的科研成果得到社会承认或获得社会奖励或科学荣誉,必须通过同行评议,即只有他们的科研成果具有科学价值和符合科学的行为规范,这种奖励的获得才能得到研究共同体的肯定与承认。
再次是网上研究共同体奖励系统的建设。合理和完整的图书馆管理学奖励系统,是由网上研究共同体内部和外部两个密切相关联的子系统构成的,即网上研究共同体内部奖励系统和外部奖励系统。内部奖励系统是指由网上研究共同体的各种学会、协会、学术基金会及独立的科研机构等颁设和开展的各种奖励活动而构成的奖励系统,它由图书馆管理学同行独立行使承认职能,由网上研究共同体把荣誉和承认通过网络传递给那些作出创造性贡献的图书馆管理学研究者。外部奖励系统是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知名人士等颁设和开展的各种奖励活动构成的奖励系统,它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图书馆管理学研究者创造性贡献的承认、奖赏和鼓励。
最后是网上研究共同体交流系统的建设,学术交流是网上研究共同体的重要活动之一。在网络社会,图书馆管理学研究者的创造活动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学术交流贯穿于图书馆管理学研究的始终。没有学术交流,图书馆管理学研究活动就无法进行,学术交流已成为网络时代图书馆管理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机制。现代信息网络对图书馆管理学的学术交流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例如:用户可在网上传送电子邮件;用户可在网上参加电子会议;用户可获得电子发行物;用户可在全网范围内检索资料;用户可获得共享的软件,用户可动用各种远程计算机设施,等等。总之,电子交流预示着将来的图书馆管理学学术交流不再有层次上的区别。网上研究共同体交流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术活动交流和科学文献交流。
3.2 置换思维方式
图书馆管理学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研究队伍的现代化,而对研究队伍的现代化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的则是其思维方式的现代化。由于思维方式在最高层次上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围,因此,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作为一种恒定的因素对图书馆管理学研究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为图书馆管理学研究活动建构起合理的思维前提和方法论前提,而且还不断地对这些前提进行哲学的自我审视和批判,从而实现对这些前提的更加合理和有效的重构。因此,探讨网络时代科学技术对图书馆管理学思维方式的影响,研究图书馆管理学思维方式现代化的历史趋势,寻找图书馆管理学思维方式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就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网络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全球性的网络革命正在兴起。由于思维方式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它牢牢地植根于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之上,并随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这种趋势必然会带来图书馆管理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对我们原有的图书馆管理学思维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第一,现代网络革命极大地拓宽了图书馆管理学的研究视野和领域;第二,图书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在当代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态势,形成了图书馆管理学的立体网络和交叉结构;第三,现代网络革命要求图书馆管理学研究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思维创造性和逻辑抽象能力;第四,信息网络的社会化向图书馆管理学研究者提出了强化社会合作的客观要求;第五,网络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图书馆管理学研究者传统的封闭式的思维模式,为当代图书馆管理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反映模式和科学方法;第六,信息网络的新发展为图书馆管理学研究者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技术手段和操作体系。
总之,网络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既向我们提出了变革图书馆管理学思维方式的客观要求,也为我们指明了变革的基本方向。我们认为,图书馆管理学思维方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就是把西方先进的图书馆管理学思维方式移植到中国图书馆管理学优秀研究传统的土壤中,把中国传统的实践理性精神同西方的科学认知传统结合起来,形成适应网络时代图书馆管理学发展新特点的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即实践理性与科学理性的统一、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的统一、精确性与模糊性的统一以及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统一。
3.3 突出研究重点
3.3.1 图书馆管理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随着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出现。图书馆管理对象随之变得广泛和复杂起来,这就必然导致图书馆管理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一方面,由于其丰富而特殊的活动方式和内容,使它必然地包容着或相关着一系列学科知识;另一方面,由于其内容与所包容或所相关学科知识的程度差异,又必然地有着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与一般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等不同的层次。由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教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等横断科学和现代方法论组成的系统科学体系,由于其丰富的、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内容,能够对图书馆网络化管理实践发挥巨大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工具作用,理应成为当代图书馆管理学重要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我国图书馆管理学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尚需不断深化和完善。
3.3.2 图书馆网络人才开发与管理
当前,信息技术环境的变化,正在对信息的鉴别、获取、加工、存贮、分配、处理、传输和利用产生全面影响,借助于微电子技术处理有关声音,图形、文字、数据等信息的适用成果,以及数字化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电脑控制全方位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改变着信息资源的形成和开发方式。不仅如此,图书馆管理活动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如管理内容信息化、管理手段自动化、管理结构网络化、管理决策民主化和管理队伍科学化等等。这些方面所提出的理论问题,使得图书馆网络人才的开发与管理问题日显突出。只有做好这项工作,始终最大限度地沿着正确的轨道发挥网络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其积极性,才能实现图书馆网络化管理的良性运行,从而实现图书馆系统整体功能优化和目标优化。因此,图书馆网络人才的开发与管理问题应成为当代图书馆管理学的中心议题。无论是管理手段论、管理方法论、管理职能论的研究,还是管理目标论、管理绩效论的探讨,均应以此为轴心来展开。唯其如此,图书馆管理学才会富有时代气息,才有可能真正走向繁荣。
3.3.3 图书馆组织与管理体制
一定的组织方式与体制结构是为一定的图书馆系统运行方式服务的。由于社会信息组织与服务体系的变化,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变革的全面影响,现行图书馆组织与管理体制蕴藏着大量的新问题和矛盾。因此,探讨如何从网络化实际出发,克服我国图书馆事业组织与管理上的分散多头,从宏观上建立集中统一的领导体系和从微观上建立一个适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网络化管理需要的,管理机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是广大图书馆管理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为适应网络化而进行的图书馆组织与管理体制变革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需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涉及到人员素质的提高、基层组织的建设、群体关系、组织文化和气氛、职业心理等多种因素,因此需要进行较为详细的设计和论证。
3.3.4 面向电子信息的信息管理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图书馆时代”在向“数据处理时代”过渡,但国外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模式正在从“数据处理时代”向“信息技术时代”变化〔3〕, 因此研究以电子信息服务为主体的图书馆信息管理模式,现在应该提上日程。与模式转换相适应,图书馆的基础结构、业务结构、信息设备、信息资源、信息采集、信息加工、情报研究、信息存贮、信息服务、技术开发、投资结构和计划管理等方面,均应纳入图书馆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3.3.5 图书馆管理活动中的法律问题
图书馆是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存贮、传递和提供等活动的社会服务部门,其业务活动的客体在本质上是精神状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人类智力活动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法制化的环境中,这些信息在理论上各有其特定的知识产权状态。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必然要涉及到智力成果主体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得失、归属、转移和处分问题,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等特点也会对图书馆管理活动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的制约作用。尤其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知识产权的影响既全面又深刻,网络环境下有关科技信息的知识产权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既多又复杂,诸如多媒体与数字化作品的版权问题、作品在网络中的传播与发行问题、技术保护及信息安全问题、登记管理问题、知识产权的许可和权利金的支付与收取问题、作品的展示和信息的合理使用问题、首次销售原则问题、多媒体作品创作中对现有作品的使用问题、数据库的保护和使用问题、网络系统管理者的权限和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等等〔4〕。因此, 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对于图书馆管理活动中的法律问题应从知识产权的角度予以分析,确保既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又不违背法律;既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方便,又妥善解决对外交流中的法律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图书馆管理学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当务之急是与法学战线的理论工作者加强协作,并肩作战,尽快推出一系列科学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理论产品来指导图书馆管理实践。
4 再造图书馆管理学专业教育体系
信息网络化的浪潮,使高技术成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手段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方向,社会生产力就其性质、规模和发展速度来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质的阶段。这将猛烈地冲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带动全方位的社会性变革。作为整个图书馆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管理学专业教育事业同其他事业一样,正面临着网络革命的严峻挑战,图书馆管理学专业教育的目标、观念、内容和方法都将受到冲击。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所言:“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训练人员为信息社会服务,工作岗位不会缺乏,但谁具有操纵这些技术的能力来胜任这些工作呢?”〔5〕
因而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根据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结合我国信息队伍建设的需要,把图书馆管理学专业教育的重点放在发展高层次的专业教育上,加速双学位教育,扩大硕士点和博士点。在宏观上既要满足90年代我国对图书馆管理人才的需求,又要放眼21世纪为培养网络社会所需要的智能型信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应着重培养二个方面的信息专门人才:一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图书馆管理与经营方面的信息专家;二是适应图书馆网络化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方面的信息工程技术专家。
课程建设服务于培养目标。因为课程是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是组成教学计划的基本细胞。只有每门课程都具备高质量,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才能顺利实现。那么,如何优化我国图书馆管理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呢?笔者认为:第一,通过国际图书馆管理学专业教育项目交流,以加强同世界的联系,掌握最新的图书馆管理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信息,并作为设计我国图书馆管理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借鉴;第二,开展国际图书馆管理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的信息网络建设;第三,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图书馆管理学人才,互派访问学者,聘请客座教授,直接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图书馆管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成果。
在目前的技术环境中,图书情报工作者要承担知识信息组织的任务,同时成为高速信息网络的导航员、协调员和管理员,应当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加工处理和网络方面的知识及信息系统与信息组织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基本上可由下列课程涵盖:图书馆管理学、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原理、图书馆系统评估、知识产权法学、人工智能原理、系统仿真技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程度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字逻辑电路、离散数学、编译方法、数据库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信息组织方法、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系统设计、信息检索、信息传播及信息服务等。上述课程可作为图书馆管理学本科教育的基本课程结构。至于研究生的课程设计,应根据具体的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
收稿日期:199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