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13092719901106152X;身份证号码2:120223198612263530
摘要:在我国,园林工程本身有很长的发展历史,目前,传统的园林技术早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在工艺和技术方面也存在一定缺陷,园林工程的作用与功能便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在现代社会的需求下,园林工程需要实现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因此,对园林工程的技术、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将现代化专业科学技术引入其中,以充分体现园林工程的价值。
关键词:园林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应用
1新技术、新工艺的园林工程建设种类分析
1.1园林建设的材料设计研究
现代化的科技发展迅速,新技术下园林建设的GRC与FRP塑山建设是为了克服钢制和砖骨架塑山设计中存在的施工技术难度大和纹理不逼真的问题。GRC与FRP的塑山技术就是短纤维强化水泥与玻璃纤维强化树脂材料的融合,两者简称为GRC与FRP。短纤维强化水泥是将水泥、沙料、玻璃纤维等脆性材料有机结合而成的韧性较强的复合型物质。玻璃纤维强化树脂材料是使用不饱和树脂材料和玻璃纤维材料结合的复合型材料。这两种材料主要应用于假山、雕塑制作以及喷泉、瀑布等园林山水工艺建设景观。
短纤维强化水泥与玻璃纤维强化树脂材料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质地轻、刚度好、经济耐用、价格低廉、造型逼真等特点,短纤维强化水泥与玻璃纤维强化树脂材料的合成复合型材质便于运输,尤其适合大型异地安装的塑山工程建设。塑山工程建设可以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制作,还可以进行塑山的铺设设计,新技术下的塑山工程颠覆了传统假山的制作工艺,改变了假山制作设计施工的局限性,新技术的创造力使假山石块定位设计,塑形设计满足各种复杂形体的施工设计,使假山景观更富有表现力、更形象化。
1.2新技术下的网络构图设计
园林工艺的网络构图计划是以流水施工作业方式为基础,园林工艺设计的流水施工是把多个同类型的施工对象划分为多个施工阶段,可以组织多个工程队相继开展施工,按照不同的施工阶段重复完成相同的施工项目。这种操作特点可以使各施工任务有顺序地完成施工,不同的施工内容在不同的施工阶段能有效保持平行性施工的建筑特点。专业的施工班组能够充分利用施工的时间,使施工保持连续性作业,大大缩短了工期;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只需要从一个施工点转移到另一个施工点,保证了施工的连续性,使整个工程建设保持连续性、均衡性,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时效性。网络构图计划技术将园林工程进度看作一个系统化的模型,在系统中能清晰的观察各工作项目之间的逻辑思维关系,快速分析出哪些项目是工程建设的重点,有利于调动施工过程中的一切积极因素,使工程施工进入现代化的管理中。
1.3新技术下的园林铺地工艺技术
在园林建设中,园林道路的铺设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园林规划的主要景观内容之一。在园林建设中,对于园林整体的混凝土路面施工设计中,真空吸水设计是园林混凝土路面设计的新技术。真空设计技术采用真空负压的压力作用与脱水作用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降低混凝土中水与灰的比例,改善混凝土中的物理力学性能,解决混凝土工作度与凝效强度之间存在的矛盾,缩短混凝土的保养时间,有效控制混凝土在施工中出现的开裂情况,提升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薄膜式观景水池的工艺技术
薄膜是一种黑色柔软性强的胶膜,也被称为EPDM橡胶膜,它的厚度约为3mm~5mm,它能够承受40℃~80℃的高温,撕扯的断裂强度为>7.35N/MM,平均使用寿命为50年;这种EPDM薄膜式橡胶材料施工方便,可有效防止漏水,更适合于温差较大的大型水池或空中花园建设使用。
2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2.1透水地面设计
建设时要考虑路面承载力,如园林中用于汽车等大型交通工具行驶的路面可铺设沥青,而主要用于行人、自行车等较轻的路面则可铺设渗水砖,同时可结合园林的具体情况选择带孔型渗水砖,在砖内种植小草,扩大绿化面积。在园林的停车场内,将地面停车场的停车空地由水泥等材料换为渗水砖,在渗水砖内种植绿草,在停车场周围开挖排水沟,种植高大灌木,促进园林路面渗水性与美观性的结合。将道路根据降水以及地面积水情况进行合理的下凹设计,使得雨水可通过路面渗透到地下,同时可安放导流水管等,促进渗透到地下的水通过特定渠道汇集到蓄水池中,方便进行后续的雨水净化等工作。同时可在地下设置相应的导流槽,通过与地上的绿化植物结合,发挥地面植物节水净化作用的同时为地面植物截留水资源,保证植物的水分要求。对园林建设中相对面积较大的绿化带,可进行深层次的“海绵化”建设,设计乔木林、灌木丛、石块地、沙石地、蓄水池五位一体的立体储水净水结构,促进园林雨水截留技术的进步。
2.2合理种植绿植
如按照林、灌、草的高低顺序,对绿色植物进行合理规划,促进树叶截留、灌木丛截留、树木根部截留、土地截留4步雨水截留的实现。在渗水路面附近,主要种植相对较为密集,对路面压力相对较小的灌木丛,在蓄水池上方种植吸水性、净化能力较强的林木,利用林木落叶和森林中的草丛对雨水等进行第1步的截留,同时通过林木下方的沙地对雨水进行第2步的截留,最后,通过其他措施对流入蓄水池的雨水进行净化,使其变为城市建设中可使用的中水等。
2.3雨水净化系统设计
2.3.1路面净化
路面净化的前提是保持路面的洁净,园林工程建设中要求清洁人员等定时对路面进行清扫,通过沥青、渗水砖等的铺设,可将雨水落到地面后融合的大分子污染物留在地面,流入地下后通过路边灌木丛进一步净化,最终沿水流导管流入规定蓄水池。
2.3.2生物净化
生物净化是未来水源净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在园林中合理种植绿色植物,植物的枝叶以及根部可以对雨水进行初步的净化,同时地面植物中存在的微生物等可以净化雨水中部分富营养物质,净化水源的同时为其自身生存提供养料。
2.3.3水生环境净化
园林中已有的以及新建的池塘、河流等水域对雨水的净化作用尤为突出。水中水草等的生长可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净化水源且能促进自身生长。
2.4园林道路透水砖的施工技术
2.4.1开挖铺设道路及初级铺设地基
根据先前做的现场铺设地形的坐标定点放线,开始对铺设路面进行开挖施工,挖到所规定的高度后,及时检查坡度上是否合理,并将地表层中的混合垃圾清除干净,结束挖掘后,将挖后的路面铺平夯实,在夯实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操作,要尽量使用10t左右的夯实机进行3遍以上的夯实工作,要求最终密度不小于95%。然后进行边石安装,每个边石之间要间隔3cm左右,安装过程中要确保标高,并用合适的泥浆比例进行边缝填充。最后要在边石与路面基础上铺设地基碎石,增加透水砖的渗水性与承受力,用推土机进行平整铺设后,同样要用10t左右的夯实机进行铺平夯实工作。
2.4.2平整地基及铺设透水砖路面
严格按照混凝土使用标准及比例进行地基覆盖,最后地基铺设完毕后,要对干燥后的地基进行表面清理,打磨地基不平整的地方,在铺设透水砖之前还要在混凝土地基上将透水砖铺设高线进行围绕安装布置,确保透水砖铺设过程中,高度及坡度呈水平状态,要按照1层泥浆混合1层透水砖的规律进行铺设,最终铺设结束后,要用锤头进行砖面敲打,确保砖面达到设计高度,然后用平板车进行砖面夯实。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城市中,园林工艺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能够起到绿化城市,提高城市绿化率的作用,现如今,已经受到城市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园林建设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不仅让园林工程建设更加合理,而且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资源也可得到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使园林建设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参考文献:
[1]吴付刚.园林工程中的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4):168.
[2]柳健.关于园林工程中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7(1):86.
[3]汤桂红.浅析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5):193.
论文作者:于晨君,刘纹旭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园林论文; 路面论文; 透水论文; 雨水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新技术论文; 地基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