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论文_邓鹏

浅谈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论文_邓鹏

(深圳市龙华区广培小学,广东深圳,518110)

作者简介:邓鹏(1987.12—),男,汉族,广东罗定人,本科生学历,学士学位,一级教师,深圳市龙华区广培小学,小学语文教师。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这两种教学资源,将他们有效衔接一起,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中,课外阅读也深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相互渗透,互相促进,让课堂变得高效,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为让语文的课堂更加高效。课堂的教学与课外的阅读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合理的衔接,以下将用课文的例子分别叙述:

(一)课前衔接——积累和丰富潜在世界

课前中进行课堂与课外阅读衔接主要是为了形成有效的阅读“导引”,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预习环节中适当地引导学生在增加课外阅读,了解作者,了解文本背景,了解文本题材等,“阅读式导引”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走近作者、理解文本 。

如:教人教版三年级《翠鸟》一文时,文中描述了翠鸟的外形特征及日常活动等特点,为了让学生对翠鸟的各方面特点和习性有更深刻了解,课前让学生借助资料和工具,自主查阅与翠鸟相关的信息,然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简单的交流,在学完课文的相关知识之后,老师还可以在幻灯片上展示翠鸟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向同学介绍它二这样,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课中衔接——补充内容,深入理解

1、关注兴趣点,适时补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资源的引入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引导学生遨游知识殿堂的催化剂。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时,我有意用一张洁白的面巾纸在讲台桌边角处抹擦一下,面巾纸马上变成灰蒙蒙的一片,当学生大为惊叹,我紧接着我又出示资料:

(1)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市场上 25%的影碟机返修品故障原因是由灰尘引起的。在北方干燥、沙尘严重的地区,以及重污染城市,这一比例就更高。

(2) 灰尘容易跟水蒸气结合,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一起,导致所在地区下酸雨。

在这里,擦抹讲台桌不仅是一种情境创设,更是身边随手可取资源的有效利用,它唤起学生对灰尘的厌恶之情,继续补充文字资料,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灰尘的厌恶之情,避之唯恐不及。此时不失时机地抛出问题,水到渠成,强烈的情感落差激起学生走进文本一探究竟的兴趣。

2、关注文本重点,适度拓展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拓展时,要深挖教材,紧扣课本,以课本为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根据文本内容,出示了“平湖秋月”“西峰秀色”“曲院风荷”“雷峰夕照”等图片,并推荐学生阅读了许多书上没有介绍的景点和瑰宝,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博物馆和艺术馆”,而学习关键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教学中适时补充当大文豪雨果整理写下的一段文字:参与劫掠的英法军官、士兵,为了夺取财宝,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这徉的拓展阅读会让学生对“不可估量的损失”理解得更加透彻,更加深刻。

3、关注文本难点,适度补充

学习课文的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花较多时间去点拨突破,善于利用课外阅读材料能顺利突破难点,学生理解更得心应手。

如,教人教版五年级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理解“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一重点句时,学生知道此句主要是围绕人物的“神态、外貌描写”,对人物所承受的沉重内心感受不深,教师此时播放一段“5·12”汶川大地震中救援人员徒手挖掘废墟的视频,请学生仔细观察救援人员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特别仔细观察他们的双手,再说说有什么感受。

阅读材料的补充,加深学生对“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的理解,他们眼前像播放电影一样呈现当时父亲救援的场景, “伟大的父爱”形象深深印在脑海中。

这样的补充既关注了学习的难点,为突破难点铺平了道路,学生学起来更加游刃有余。

(三)课后衔接——学以致用,拓展主题

1、语文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学习中,更多时候让学生在习得语文学习方法,并且运用习得的方法去阅读。

学完人教版五年级的《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后,学生掌握学习 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深入体会杨氏子的说话技巧。完成课本内容学习后,给学生出示了与课文内容一的古文小短文。不仅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教师讲完课文的时侯,及时向孩子们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进一步丰富孩子的阅读。例如:讲完《太阳》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孩子们阅读一些与天文有关的书籍,体会宇宙的奥秘,激发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讲完《赵州桥》一课后,教师推荐孩子们去阅读有关特殊建筑的书籍。

3、从课文原著延伸到整本书的阅读。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名家名作的节选部分,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不妨趁热打铁,及时荐读原著,把学生带入历史的情境,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经典名著的良好习惯。如教学五年级中经典名著单元时,里面学习了四大名著的经典篇目,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少儿版的四大名著,感受书中较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不仅可以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还可以在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上提升课堂的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促进了小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王宇清.中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指导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胡鸯鸯.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整合的路径和教学策略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7.

论文作者:邓鹏

论文发表刊物:《品读》2018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浅谈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论文_邓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