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探讨论文_叶怡河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探讨论文_叶怡河

(江西省赣南电力实业总公司黄金分公司 341000)

摘要: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当前,电力行业已成为我国重要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面意义重大。电力能源作为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阐述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并具体分析促进工程自动化的有效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

引言

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自动化技术是国民积极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在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全面的使用自动化技术,即是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在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全面的融入自动化技术,从而全面的提高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高效性和经济性,使供电水平根本得到上提高。

1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优势

1.1便捷性

通过自动化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运行,能有效地提升对电力系统的监控力度,对输配电与用电工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从而提升对电气配件的全面监控,扩大了电力系统的管理范围。通过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准确地下传指令,可以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便捷,加上过程的监控,能准确判断输配电与用电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保障了电力系统平稳有效地运行。

1.2综合性

自动化技术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传统电力系统中所存在的故障问题的解决速率,通过先进高级的自动化设备来实现高度运行的自动化进程,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除此之外,自动化技术在输配电与用电工程中的运用,不仅能提前预判事故发生的风险,减低事故的发生率,还能快速的排除发生的故障,可以最大限度缩短电力操作、设备维修所消耗的时间,增加对电力系统的维护力度。

2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所存有的问题

2.1复合型技术水平落后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科学技术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包括了自动化技术,但其在输配电与用电工程中的运行项目起步较晚,相较于其他国家电力自动化进程稍显落后,复合型的技术手段还处于缺乏的状态,不将输配电与用电工程有效地结合起来。例如,当需求电力的用户不断增加,此时其用电量的压力也不断地增大,没有复合型的技术手段,易产生不稳定的状态,自动化技术对其控制性还不完全。因此现有的自动化技术不能有效地保障和满足用电的自动化进程,还需要加强技术的研发和设备的投入。

2.2电能损耗严重

当前,输配电系统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电能损耗严重。工作人员的管理松懈、设备运用不合理以及设备保养不佳等都会导致产生电能损耗。此外,若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未进行更新,会导致节能效果下降,在输配工作运行中造成严重的电能损耗。鉴于社会用电呈现上升发展趋势,相关人员要加强对输配电节能控制的重视。

2.3人员素质较低

人员的专业程度和综合素质水平对对输配电和用电工程的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与用电工程运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直接相关。然而,当前在我国,电力输配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管理者规范管理意识不足,导致电力输配过程中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部分电力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匮乏,职业素养不够,有些甚至不具备电力管理资格。此外,由于输配电与用电工程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强,新员工专业能力较弱,导致在系统实际运行中,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用电自动化效果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探讨

3.1引进专业的技术,创立系统的理论

由于我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自动化技术运用项目起步相较其他国家较晚,与他国的自动化技术与理论知识还有明显差距,加上我国之前过于专注工业的发展而对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发展支持较少,导致了我国自动化技术运用的发展缓慢。因此,国家需要加大对在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钻研力度,加大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粨”的理念,进一步完善自动化技术的系统理论知识,最大限度去提升自动化技术的水平。与此同时,企业也需要紧跟国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积极引入新的自动化设备,根据自身企业的实力,去运用适合自身运营的高效自动化技术,制定一套企业自身的自动化技术理论体系,以此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进而推动我国输配电与用电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升级与发展,以实现电力行业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新状态。

3.2有效应对特殊环境

为了使得输配电和用电工程不受影响,应当提高自动化系统对外在环境的适应和应对能力。首先,研究有效应对高温天气与特殊气候环境的问题对策,实现对特殊环境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的控制,防止过高温度对用电系统的影响,要保持稳定的用电供应,全面减少用电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为了保证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还要加强线路的自动化监控,充分运用信息化的传感器技术,实现对输电线路的全程监控和预判分析,找出影响输电线路案例的问题,提高输电线路管理有效性。

3.3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和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输配电和用电工程自动化的实施,因而企业要重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部门应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定期对员工实施相应培训,提升员工对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的认识。同时,企业要积极引进专业的用电工程自动化人才,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3.4将电能损耗努力控制减少

相关调查统计显示,电力工作人员因为操作不当或者失误引起的电能损耗约占电能损耗总量的47%,为此,必须做好对电力从业人员的监管,这是减少电能损耗的前提。同时,电力企业需要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操作准则的制定不断强化,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准则开展各项作业。将科学、完善的奖惩机制构建出来并严格落实责任制,从而对员工的各项操作及行为更好的监督与控制。此外,对所有工作人员定期开展职业能力测评,使其明确当前的职业能力,引导其不断学习与提升,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强化节能教育,提升节能意识。除了提升个人能力及各方面素质以外,还要鼓励学习新的技术及知识,提升创新能力,对有创新精神的工作人员或者团队给予表彰,为实现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3.5改善管理方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制定和完善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进行遵守和管理,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做好员工之间、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其次,要做好协调工作。公司之间的配合也要合理,做好各个电路之间的衔接工作,促使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最后,做好电网的规划工作。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电网的规划方面,要做好电网的改造,提高电网的电力传输量,合理设置变压的溶载比,促使电网结构更加完善合理,提高电网电力传输的效率。

结语

电力工程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技术人员不断加深对技术的了解和认识,采用合理的技术应用手段,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稳定性,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因此,对于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工作,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保证整个电力系统中都能全面实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展开。

参考文献:

[1]冯殷尧.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J].电子测试,2017(14):134+131.

[2]庞宇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趋势探究[J].价值工程,2017(33):164-165.

[3]朱亚光,贾雪东.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1313.

论文作者:叶怡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  ;  ;  ;  ;  ;  ;  ;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探讨论文_叶怡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