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耕地面积统计改革的思考_耕地面积论文

关于耕地面积统计改革的思考_耕地面积论文

改革耕地面积统计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耕地面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耕地维系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搞准耕地总量、结构和质量,对于制定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统计数据,主要是依靠各级行政单位逐级填报并汇总取得的。由于政策因素和统计技术的原因,这种统计方式难以搞准耕地面积。那么,如何才能搞准耕地面积呢?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长期以来影响耕地面积不实的因素有哪些,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的办法。

一、影响耕地面积不实的主要因素

建国后,我国较早地建立了耕地面积统计制度。但统计数据的基础主要依赖于建国初期“土改”取得的数据。之后,耕地面积的数据一直在此基础上变化。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一些地方对耕地重新进行了核定,耕地面积有所调整,但变化不大。长期以来,我国耕地数据不实,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政策因素的影响。(1)赋税影响。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业赋税是按耕地面积核定的,一些地方和农民为了小集体利益,往往瞒报耕地面积,造成耕地面积数据不实。(2)“帮忙田”问题。在实施《农业四十条纲要》期间,为了取得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跨黄河”、“过长江”的荣誉,一些地方瞒报实际耕地面积或不上报新开垦的耕地,以此达到提高单产的目的。人们把这部分耕地称为“帮忙田”。这一问题至今仍影响着部分地区耕地数字。(3)耕地审批制度的影响。耕地占用由主管部门进行严格的审批,是国家保护耕地的重要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地方占用耕地而不报批,或是长期圈占耕地而形成抛荒,形成帐面耕地和实际耕地不一致。

二是统计因素的影响。(1)统计方法不够科学。长期以来耕地面积统计采用由基层行政单位填报、逐级汇总的方式,一是难以排除行政部门对数据的干扰;二是缺乏有效的计量手段。由于耕地分布复杂、形状各异,很难依靠非专业人员凭常规估计的方式进行准确的测算。三是“习惯面积”的概念影响较深。在不少农村,某块耕地的面积往往是沿用历史上的面积,有的甚至是沿用土改时确定的面积,这种地块的面积往往由于水源、土质等较差而少算面积。统计报表上报耕地面积时往往使用的是习惯面积的口径,而不是依据科学丈量的结果。(2)指标体系不规范。在目前的耕地统计,指标概念不够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如统计指标解释中对耕地是否含田间沟渠、田埂以及25度以上的陡坡地等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指标体系不够规范,指标间没有严密的平衡关系。

二、改革统计方法,提高数据质量

1.多种方法结合运用.要提高耕地面积统计数据的质量,首先必须改革现行的统计方法,建立多种方法结合运用的耕地统计方法体系。根据我国农村统计的现状和宏观决策的需要,我们认为,耕地面积统计要逐步建立在周期性的农业普查和经常性的变更调查的基础上。具体来说,耕地面积的总量、质量和结构,应通过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来全面了解。年度间的耕地变动,可充分利用土地主管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并以省为总体进行耕地变更抽样调查。

2.完善指标体系。首先要规范耕地的概念。目前耕地概念在不同的调查中有所不同。如农业统计中对耕地的解释是: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撩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和当年休闲地(轮歇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种植、茶、果树和其它林木的土地以及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而土地详查中对耕地的解释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小于1米、北方宽小于2米的沟、渠、路、田埂。显然两者对耕地范围的界定是有所不同的。其次,要根据宏观管理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改革耕地统计指标体系。不仅要反映总量,还要反映结构;不仅要反映数量,还要反映质量。如可设立耕地毛面积和净面积指标,以反映耕地资源的实际潜力和目前的利用情况;还可对耕地按坡度进行统计,以反映未来耕地的转化状况,如25度以上的坡地应逐步退耕还林、还牧,15-25度的耕地应重点加强水土保持。第三,分类要标准化。目前农业统计中把耕地分为水田和旱地二类,而土地详查中耕地分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应制定一个标准的耕地分类。

3.加强部门协调。耕地面积由于关系到土地管理、规划和农业发展战略,各部门都十分重视,也建立了相应的统计调查渠道,如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组织了长达十多年的全国土地详查工作,统计部门每年布置耕地的全面报表,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也包括了耕地的内容,有关科研部门利用遥感技术对我国的耕地状况进行调查。应该说,目前我国耕地面积统计调查的力量和技术是完全可以把数据搞实、搞准的,关键是要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合力。首先综合部门应根据我国实际,并考虑国际惯例,制订一个规范的耕地统计标准和一套科学、实用的耕地统计指标体系,作为国家标准通用。其次,要充分发挥专业部门力量强、技术先进的优势,以专业部门为主进行耕地调查。第三,共同建立耕地动态监测体系,做到数据共享,情况互通。

4.充分运用现代遥感技术。遥感是利用卫星、航天飞机、飞机以及其它飞行物上传感器探测地物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识别、测量地物的一种技术,由于遥感是从高空俯瞰所要观测的对象,具有观测范围广、信息易于更新、周期覆盖全天候和多波段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地球观测、农作物估产、资源调查和监测、灾害监测等领域。目前我国科技人员经过“八五”攻关,利用遥感测量耕地的技术已比较成熟。运用遥感技术测量耕地,不仅可避免行政干扰,提高原始数据的可信度,而且将使耕地统计和动态监测由人工向计算机转化。

标签:;  ;  ;  ;  

关于耕地面积统计改革的思考_耕地面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