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40例的临床治疗研究论文_吴道忠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40例的临床治疗研究论文_吴道忠

吴道忠

云南省镇雄县人民医院 云南省 昭通市 镇雄县 6572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式以及疗效。方法:我院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治疗的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研究,根据就诊顺序把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2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三联疗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左主干或三支病变、肌钙蛋白、左心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死率为35%,对照组为5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观测、处理并发症状以及三联疗法是治疗患者的重要内容,可将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临床治疗;研究

为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式以及疗效,我院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治疗的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研究,现把详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治疗的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研究,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2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63-82岁之间,平均年龄(73.29±3.5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 (1)①急性心肌梗死 ②患者均有缺血性胸痛史。③经心电图检查后出现动态演变。④血清心肌标志物的浓度出现变化。所有患者符合以上4条中的2条内容即可确诊。(2)心源性休克 ①患者出现低灌注现象。②心功能不全。③收缩压≤90mmHg,伴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收缩压下降≥30mmHg。④排除因其他原因导致的休克。

1.3治疗方法 (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常规心肌梗死类药物进行治疗,包括镇痛、抗凝、抗血小板、控制心率异常等治疗。(2)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三联疗法。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立即一管静滴硝酸甘油 15~25mg +10%葡萄糖500mL,8~12滴/min,24h持续静滴,疗程2d,另一管静滴生脉80~12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有过敏体质或为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初始15min内滴速为20~30滴/min,注意观察有否过敏反应的发生,有则立即停止滴注,改用其他疗法,并予对症抗过敏处理。否则,15min后, 60~100滴/min,1~2次/d,疗程1周。

1.4观察指标[1] 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治标以及病死率。观察指标包括左主干或三支病变、肌钙蛋白、左心射血分数、病死。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对4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 0.05患者资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左主干或三支病变、肌钙蛋白、左心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三联疗法的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特征与病死率对比

分类 例数(n)左主干或三支病变(%)肌钙蛋白(μg/L)左心射血分数(分)病死率(%)

观察组20 3(15) 80.14±37.28 0.37±0.11 7(35%)

对照组204(20) 81.26±35.18 0.36±0.17 11(55%)

3讨论

老年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临床治疗中的主要表现为胸痛、气急,患者从心肌梗死开始发展到心源性休克的病程较短,所以治疗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从而保证患者出现生命威胁时及时使用有效措施进行抢救治疗[2]。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三联疗法实施抢救。研究发现,患者治疗预后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相关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不仅和心肌梗死的范围有密切联系,还与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低氧血症、酸中毒、低血容量以及疼痛联系密切,治疗过程中如果可将上述危险因素有效排除,就可对老年患者实施针对治疗,从而将患者生命质量有效提高[3-4]。

本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左主干或三支病变、肌钙蛋白、左心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死率为35%,对照组为5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陈中俊等学者[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治疗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观测、处理并发症状以及三联疗法治疗是治疗患者的重要内容,可将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裘毅钢,李田昌,陈宇,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时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观察[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727-729.

[2]梁志忠,谭华清,杨志远,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599-600.

[3]熊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旅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7):126,128.

[4]杨琛,孙蕾,吴贵军,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1):2070-2073.

[5]陈中俊,杜叶平,梁战海,等.床边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5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2):185-186.

论文作者:吴道忠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40例的临床治疗研究论文_吴道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