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方丽萍

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方丽萍

方丽萍(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 158300)

【摘要】目的:了探讨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0 例药物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痊愈及好转,无死亡病例。合并肝功能损害7 例,肾功能损害2 例。结论: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为主,临床上应引起医生的重视。

【关键词】药物性皮炎;临床特点;治疗;预防;【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105-01

药物性皮炎即为药疹,是不同的药物经多种形式途径进入人体后,引发不同黏膜、皮肤炎症的反应现象,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现象,属于临床常见皮肤疾病[1]。药疹是药物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由于各种新药在临床不断地增多,药物性皮炎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我科于2014 年4 月~2015 年2 月共治疗70 例药物性皮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门诊及住院患者70 例,男31 例,女39 例;;年龄2-86 岁,平均年龄37.5 岁;所有病例均符合药疹的诊断标准。

1.2 临床表现 皮疹表现:麻疹型、猩红热型、荨麻疹型、固定型药疹、湿疹型、红皮病型。伴随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度与皮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腹痛、腹泻、关节疼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咽部充血、口腔和眼部溃疡、胸闷心慌。实验室检查分析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不同程度增高,谷草转氨酶升高、谷丙转氨酶升高、蛋白尿、血尿,引起肝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出现血沉加快。

1.3 诊断标准 出现皮疹前20 天内有明确的用药史,尤其在发皮疹前7 天内有用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解热止痛剂、磺胺、抗癫痫药物、氨基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或抗结核药等药物史。

有明确的皮肤损害或皮肤黏膜损害。出现其他全身表现,如发热、血象升高等。排除麻疹、猩红热及食用鱼、虾等异种动物蛋白的诱因。

1.4 治疗方法 ⑴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⑵如果患者无确切感染灶,即使有发热、血象升高等表现,也尽量不用抗生素;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残留药物排泄;⑷一般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H2 受体阻滞剂、钙剂与维生素C 等;⑸局部一般可用粉剂或保持清洁、干燥,固定型药疹有糜烂及渗液时可用3.0%硼酸水或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等湿敷[2];⑹对较重的药疹,及时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并防治其副作用;⑺重症药物性皮炎是指皮损广泛和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累的药物性皮炎,此型病情严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合并休克时,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1∶1 000 肾上腺素0.5~1ml,严重者静脉给药;呼吸困难者给氧,静脉缓慢注入氨茶碱;出现呼吸道梗阻及时实施气管插管,必要时气管切开;如血压持久偏低者除给予输液外,予去甲肾上腺素或升压药物静脉滴注。

2 讨论药疹,又名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的皮肤黏膜变应性反应,严重者可致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药物性皮炎的发病机非常复杂,可以是免疫性或非免疫性机理,但大部分药疹是变态反应,由于变态反应的药疹只限于少数服药的人,服用各种药品的人很多。而发生药疹的毕竟是少数,又由于变应性药疹不是药理作用或毒性反应,药疹和用药的剂量无关,极微量的药物能使高度敏感的人发生严重的药疹。 药物性皮的发生机制与变态反应相同。某些药为完全抗原,如破伤风抗毒素、白百破疫苗等,多数药物是非蛋白质,称为半抗原。当其侵入人体与体内组织蛋白(又名载体蛋白)以共价键结合为不可逆的稳定的半抗原-蛋白复合物,变成完全抗原,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抗体。此类抗原抗体产生变态反应表现在皮肤及黏膜上,即造成药物性皮炎。

以后每遇同样药物即使是极少量也可出现皮疹药物性变态反应的表现不属于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剂量和毒性反应无关。发病只限于少数致敏状态的人群健康搜索。有一定的潜伏期。以皮肤发疹型为例第一次用药后健康搜索经过4~20 天(平均为8~10 天)的致敏期,处于潜在性变应状态,无症状。如继续用药,则4~5 天后发生为变态反应。

如过去用药已经使机体处于变应状态再次用药,则24h 之内发生反应。有的个体可以耐受某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一旦体内发生某种改变时,反应可在数分钟至24h 内出现发生了某些药物的变态反应,就有可能存在对化学结构相近似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发生交叉过敏。还可发生多价过敏,即在药物皮炎的极期对于一些结构式不同健康搜索的药物,也发生过敏。

药疹的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一次用药往往不引起皮疹,但已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用相同的药物时,则大部分在24h 内迅速出现药疹。药物性皮炎的诊断有如下特点:(1)用药后即发生药疹,药疹出现时间快慢不等;(2)停用可疑药物后,药疹消退;(3)再次用药后复发。部分复发的药疹性皮炎,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易与其他皮肤疾病相混淆,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需仔细鉴别,一般从用药致出疹的潜伏期,发热与出疹的关系及皮疹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抗生素类是引起药物性皮炎的主要药物类型,特别是青霉素注射液[4],能够引发过敏休克迟缓反应,主要表现症状为麻疹样红斑、血管性水肿、瘙痒症、荨麻疹乃至剥脱性皮炎。其次是解热镇痛药、磺胺类、喹诺酮类、生物制品及中成药。临床用药如何预防药物性皮炎:⑴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患者有过敏反应的结构相似药物,尽可能选用具有较低致敏性的药物[5];⑵治疗过程中密切注意药物性皮炎早期症状,如出现发热、红斑、瘙痒等,一旦发现需立刻停止用药,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确定为致敏药物;⑶对于确诊的药物性皮炎需及时进行登记,将其计入病例,叮嘱患者牢记在就医时提前通知医生。

总之,药物性皮炎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并停止使用可疑药物,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用药合理性,积极预防交叉过敏和继发感染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1] 李斌. 50 例结核药物性皮炎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120-121.[2] 张敬国.117 例药物性皮炎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294.[3] 田静,邓列华.重症药疹20 例临床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2):202-203.[4] 吉自敏. 药物性皮炎160 例临床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7):139.[5] 朱桂花,宋绪彬,王春英. 药物性皮炎的分类与防治[J]. 社区医学杂志,2011,9(3):18-19.

论文作者:方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3

标签:;  ;  ;  ;  ;  ;  ;  ;  

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方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