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非创伤性修复技术;老年龋齿;应用效果;安全性
龋齿是老年人常见牙齿疾病,是因长期佩戴假牙、牙龈萎缩等因素造成牙齿硬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牙齿有机质分解机无机质脱矿,如未能给予患者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引起牙髓炎、颌骨炎症等,出现长期疼痛症状,对患者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多数人对传统口腔疾病治疗存在恐惧心理,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且完成后极易发生不良反应,进而影响疾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80例老年龋齿病例开展项目研究,围绕非创伤性修复技术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入院时间单双号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80例老年龋齿病例分组,设置为对照组、研究组。基线资料统计:对照组(40例)男女各自占比26:14,年龄,61-85岁,均龄(69.26±4.14)岁;研究组(40例)男女各自占比24:16,年龄,63-88岁,均龄(69.48±4.32)岁,统计学对比2组基线资料,组间差异小(P>0.05),研究项目可行。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修复技术,清洗患牙,使用高速涡轮机将已坏死组织去除,再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消毒与清洗,然后将银汞合金材料进行填充,然后抛光打磨完成。
研究组采取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将患者牙齿嵌塞废物及软垢清理干净,并使用刮治器将坏死组织去除,充分暴露患牙,结合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挖匙去除已坏死组织,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并下毒龋洞,并给予隔湿处理,最终使用提前配置的玻璃离子材料填充龋齿,完成后使用修整器进行进一步修整。
1.3观察指标
治疗有效率:修复牙体组织良好,未出现填充物脱落情况,后期无继发性龋齿情况为显效;修复牙体组织边缘稍微缺损,但深度不超出0.5mm,后期未发生继发性龋齿情况为有效;修复牙体部分存在,龋齿深度大于0.5mm,后期需重新修复为无效[1]。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均以SPSS24.0
观察2组不良反应情况。
软件处理,t检验为计量资料以“”表示;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P<0.05,统计学有差异。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评价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38/40)例明显比对照组77.5%(31/40)例高,P<0.05,见表1。
表1 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率10%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牙根龋病为细菌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牙齿硬度逐渐下降,牙龈慢慢萎缩,抵抗外界不良刺激的能力也相应下降,龋病在老年群体的发生率更高,另外部分老年人无生活自理能力,个人卫生习惯较差,也增加了龋齿发生几率,影响患者口腔健康[2]。
传统高速涡轮机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疼痛感,且噪音大,增加患者的恐惧感及紧张感,从而对疾病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非创伤修复技术,无需麻醉及牙钻清理,并选择玻璃离子填充龋洞,刺激性小,对牙齿组织的保护更好[3]。本次研究针对老年龋齿患者采取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分析其临床有效率及安全性,得出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38/40)例明显比对照组77.5%(31/40)例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率10%更低,P<0.05。玻璃离子是一种新型修复材料,具有粘合度、抗压性、耐磨度等特点,且含有一定成分的氟离子,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继发性龋齿,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同时无创伤修复技术在治疗过程中不需牙齿打钻,不会产生早噪音,无痛感,患者无会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患者接受度更高,与传统修复技术相比,其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4]。
综上所述,老年龋齿治疗中采用无创伤修复技术给以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具有广泛应用并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春,王晓玉.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老年龋齿的临床有效性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23):189.
[2]王玉秀.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老年龋齿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6):60-61.
[3]黄文敏,李丹萍,邓晓娟.老年龋齿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0):240-242.
[4]韦宇.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老年龋齿的临床有效性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3):104-105,115.
论文作者:万俊利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龋齿论文; 老年论文; 发生率论文; 技术论文; 有效率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