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论文_虞雷,,郦雪芬

虞雷 郦雪芬

(丹阳市中医院;江苏丹阳212300)

【摘要】目的:评价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4月,医院共采用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34例,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采用自体或异体骨进行骨缺损修复的对象44例,纳入对照组。对比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3.4±1.2)个月,低于对照组(5.8±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个月后影像学检查填充满意率、12个月密度恢复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期愈合率、骨折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疗效肯定,可以降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骨缺损;组织工程骨修复;临床疗效

骨缺损并不少见,多见于骨折、骨挫伤、骨感染、骨肿瘤患者,骨修复是首选治疗方法。骨修复治疗方法较多,在过去主要采用自体或异体骨修复,疗效并不理想[1]。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飞速发展,开始用于骨缺损治疗。2015年1月~2017年4月,医院共采用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44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4月,医院共采用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34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1.3±5.4)岁。发生 部位:股骨11例,胫骨12例,其他11例。复发患者16例。按照年龄、性别、骨缺损部位、复发情况,选择同期采用自体或异体骨进行骨缺损修复的对象44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0.7±6.4)岁。发生 部位:股骨12例,胫骨12例,其他10例。复发患者15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复发比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诊断为骨纤维增殖,骨缺损,进行骨修复治疗;②四肢长骨,有缺损修复适应证;③植骨治疗;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随访时间<12个月;②年龄≥75岁,或<18岁;③恶性肿瘤、感染所致的骨缺损;④活动性感染,心功能衰竭,严重内科疾病;⑤其他严重的原发骨病;⑥吸毒、嗜酒;⑦认知精神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自体骨与人工骨材料进行修复治疗,采用开窗处理骨缺损,去除异常的增生等异常病灶,而后将自体骨与人工骨材料混合填充。观察组: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开窗等基本处理方法与对照组同。制备组织工程骨:①术前2周,从两侧髂上嵴抽取骨髓,抽到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培养,体外扩张,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维生素C药剂等进行成骨诱导;②选择人脱钙骨机制作为骨支架材料,根据需求量,选择合适的剂量;③采用计数诱导分化hMSCs悬液,调整浓度到(1.8~2.0)×10^6/ml,常规赋予培养,获得完整的组织块,检测无感染方可使用;④手术与对照组基本相同,术中处理好坏死组织后,开放骨髓腔,95%酒精灭活,取组织工程骨移植,充分的填充,尽量减少医源性损伤,常规放置引流,关闭切口,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方法。

1.3 观察指标

Ⅰ期愈合率,骨折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12个月后影像学检查填充满意率、密度恢复满意率,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骨折愈合时间服从正态分布,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Ⅰ期愈合率、骨折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12个月后影像学检查填充满意率、密度恢复满意率、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3.4±1.2)个月,低于对照组(5.8±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个月后影像学检查填充满意率、12个月密度恢复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期愈合率、骨折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相较于常规异体骨缺损修复,采用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尽管在愈合、骨折患肢功能恢复方面无显著的差异[2]。但是组织工程骨修复治疗,有助于提高12个月后影像学检查填充、密度恢复满意率,提示组织工程骨能够更好地融合[3]。与此同时,观察组发热、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组织工程修复骨相较于异体骨,其生物相容性更好,更为安全可靠。

骨组织工程治疗骨缺损的适应证仍然比较狭窄,仍然处于发展、进步之中。在实践过程中,演技局重点放在种子细胞选择、培养管理、支架材料选择、构建方式等[3]。BMSCs 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技术最为成熟,也应用于临床,但是临床应用仍然较少,其远期疗效仍然有待进一步观察[4]。

小结: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疗效肯定,可以降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肖正俊,阿良,李洪秋,等.组织工程骨膜技术及其在治疗骨缺损中的应用[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8,20(01):85-87,92.

[2]董红宾,张悦,张琴,等.PRF复合组织工程骨修复牙周骨缺损中基因的表达及意义[J].口腔医学,2017,37(11):969-975.

[3]王步祥,杨铁翼,赵振群,等.组织工程技术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及优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28):4543-4549.

[4]党莹,李月,李瑞玉,等.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骨缺损修复及3D打印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4):2266-2273.

论文作者:虞雷,,郦雪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论文_虞雷,,郦雪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