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江苏总队医院妇产科 江苏扬州 225003)
(扬州大学医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分娩的产妇共385例,其中72例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产科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EPDS评分经护理干预后有明显好转,且好转幅度远大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二胎分娩产妇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排解其不良情绪,帮助产妇顺利转换角色,改善产后抑郁症状,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分娩;产后抑郁症;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179-02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大力开放,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生二胎,与此同时,因分娩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也随之增加。产后抑郁症一般出现在分娩6周后,以表情淡漠、悲观绝望为典型表现,甚至出现自残或伤害婴儿等行为,对其家庭乃至社会均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防治产后抑郁症是目前临床医学界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1]。据相关研究表明[2],护理服务是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产妇负面情绪、增强治疗依从性有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特开展本次研究,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我院行常规分娩且出现产后抑郁症的72名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为二胎经产妇,符合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入选研究对象前未服用任何抗抑郁药物;排除精神障碍与智力低下患者[3]。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5~38岁,中位年龄31.5岁,孕35~41周,平均孕(38.64±3.12)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6~40岁,中位年龄32.5岁,孕36~42周,平均孕(39.15±3.67)周;两组患者均为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所选患者的一般资料,所得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产妇入院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产前协助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告知产妇妊娠分娩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在产妇住院期间,保持病室环境干净整洁、无噪音,尽量将护理工作集中进行,给予患者足够的休息时间;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能量,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补充大量蛋白质,既满足哺乳所需,也促进患者机能恢复;同时大力宣教新生儿护理、喂养知识,并讲解出现的生理现象,鼓励患者早期多接触婴儿。为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加强情绪疏导、心理支持等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产后抑郁症患者经护理干预前后精神状态变化,运用常规4级10项目评分机制,总分为30分,得分9~13分诊断为产后忧郁;采用中文版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估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每项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EPDS得分
观察组患者EPDS得分较护理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且干预后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EPDS得分情况(x-±s,分)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大力推广、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女性心理压力不断升高,使得经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以往临床对抑郁症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忽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得抑郁症发病现状无明显改善。本院选取多名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从情绪疏导与心理支持等两方面入手[5]:(1)首先采用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特征,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感疏导,指导患者加强自我修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组织其观看育婴、哺乳喂养的相关影片,指导正确的喂养手法与体位,使患者熟练掌握,继而消除患者存在的心理负担。(2)产妇进入产程后,给予导乐陪伴,并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讲解分娩后相关注意事项,以降低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做好产妇家属的思想工作,给予产妇充分的情感支持,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耐心倾听其内心想法,对其良好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帮助其建立自信心,以正性情绪去感染患者,消除其负面情绪。
本组资料显示:加强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EPDS得分较护理前有明显降低,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同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证实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有效价值。
综上所述,为产后抑郁症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的主要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毛庆娟,高飞,张高峰,张富.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168-1170.
[2]傅爽.关注产后抑郁症的早期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3,20(8):393.
[3]朱春香.产后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4,14(2):72-73.
[4]任婷,陈洁,王循红,等.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3,13(3):479-482.
[5]邱艳丽.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按摩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77-83.
论文作者:吴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患者论文; 产后论文; 抑郁症论文; 产妇论文; 心理论文; 抑郁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