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形式主义教学普遍存在。再传统教学模式制约下,课堂一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托具体问题,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深入思考、,最终实现学生高质量发展。因此,问题解决的策略应具有多样性、灵活性、自主性,结合不同教学内容,有意识,有步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自主和活跃的数学活动中拓展视野、丰富情感和形成数学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作者深有感触,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教学成果,特从以下五点进行深层次剖析,权做引玉之砖,以期为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模式优化做出自身应有贡献。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需要树立教师主导性地位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长以期来,我国课堂教学中,教师作用过于凸显,学生很少能主动参与其中。以至于形成填鸭式教学。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许多学校依旧延续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由此一来,导致学生探索欲和自主性得不到发展,以至于学生对教师形成依赖心理,这和素质教育宗旨背道而驰。作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学生学习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边缘化,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而要积极参与其中,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枝独秀,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由此可知:在数学活动教学中,教师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加重要。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不解之处,协调各种教学因素,并对学生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问题进行概括,肯定其进步,指出其不当之处,帮助他们指明前行的目标。
二、打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氛围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氛围已经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氛围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打造氛围时,应力求生活化、开放性、乐趣化、多样化。教师应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实践问题。活动的素材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提供。更可以在师生互动中产生,活动材料应具有针对性和丰富性,可以是教材中的语言文字、也可以是图表、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具等等。
三、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内容
统一化教材难免会出现单调和过于笼统,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很难兼顾到不同地区的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么,如何才能促使教材以熟悉和时代性展示在学生面前呢?这需要教学内容多样化和开放性,以开放性教学来打破教材封闭性,改善教材内容呈现形式。这需要教师科学处理和创造性运用教材,在立足于教材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组合,以多种形式展示,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水平,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以数学思维看待问题,全面把握数学学习规律,最终达到熟练运用和灵活才做。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促使其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通过猜想、探索、检验等等多种活动形式,发展学生个性。活动结束后,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模式
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法。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模式以学生学习自主性作为基础,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法。针对不同学习内容。比如: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下巩固、课后作业等等。学习内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不同,学习方法也应不同。那么,什么样的活动模式才是贴近学生实际需求,这是课堂活动重点。课堂活动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和活动性,在活动中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学习方法,丰富情感。因此,明确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活动模式,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供适宜条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相互影响,相互合作,以期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端正学习态度、丰富自身情感、激发学习潜力。在做作业布置上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针对性和思维性,力求活动课的简单易行。精心选择作业题,摆脱盲目训练。一般而言,课堂活动具有稳定性,但并非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这种程序进行。教师应摆脱知识点的牵绊。以宏观层面思考,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重组和优化。
五、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评价
在活动课堂中,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表现优异。许多学生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为此,教师不要对此严厉呵斥,要以平常心看待。学习本来就是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没有捷径科研,每位学生都已自身基础知识和生活体验去认识、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很难顾及知识的方方面面。为此,教师应深入研究学生犯错的根本所在。在评价中应秉承科学化和多样化。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应采取不同评价标准,要想兼顾不同层面,教师应做到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相结合,重视师生评价和学生之间评价。课堂教学活动化评价应重视学生灵感迸发和创新思维。教师应随时随地关注学生活动,细致观察,提前预测,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进行转化,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学习素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实际需求,促使学生交流、合作、探讨、思考。透过数学现象直抵其本质。
言而总之:以上五点只是作者的浅薄之见,我们其他教师在运用时应立足于学生层次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和自身教学特点不同而灵活和综合运用,效果方能凸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并非一蹴而就,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和善于反思,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会日臻完善,为课堂优化和学生善学奠定坚实基础。
论文作者:李代强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数学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