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辣椒高产栽培技术探讨论文_邱光世

无公害辣椒高产栽培技术探讨论文_邱光世

邱光世

徐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广东湛江 524000

摘要:近年来,市场对辣椒的需求有所上升,同时无公害辣椒的生产也受到大众的关注。因此,本文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等方面着手,重点阐述了无公害辣椒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有关提高辣椒产量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无公害辣椒;栽培;高产技术;

0 引言

辣椒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是人人皆知的大众蔬菜。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背景下,为了使辣椒产业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辣椒无公害高产技术的运用日益广泛。本文结合具体的栽培方法,探讨了辣椒无公害高产技术,为辣椒栽培实现高产提供借鉴。

1 产地环境

无公害辣椒生产基地要选择远离“三废”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产地环境应符合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及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基地内地势平坦,排灌方便。

2 品种选择

根据各地的种植习惯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品种,应选择耐低温、抗病性的品种,如南方1号尖椒、中蔬105甜椒、霸王泡椒、香辣八号线椒等品种。

3 栽培技术

3.1 大棚早熟栽培

3.1.1 播种育苗

选择适应早熟栽培的辣椒品种,如南方1号尖椒、中蔬105甜椒、霸王泡椒、香辣八号线椒等。一般在9月下旬~10月上中旬播种,采用冷床育苗,或在12月中下旬采用电热线加温快速育苗。

3.1.2 整地定植

定植前15d深翻1~2次,最后1次翻地在定植前7~10d进行。筑畦宽(连沟)1.5m,畦面呈龟背形,6m宽标准棚筑4畦,定植前10~15d覆盖大棚膜。施基肥与整地筑畦相结合,6m×30m标准大棚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27kg、饼肥20g和复合肥13kg。

大棚早熟栽培辣椒定植时间可安排在12月上中旬或翌年1月下旬以后,一般不宜在12月下旬~翌年1月中旬之间定植,以免形成僵苗。移栽期内,争取在冷尾暖头选晴好天气及时抢种。定植采取宽行密植,即在宽(连沟)1.5m的畦面上栽2行,株距25~30cm,每穴栽l株,6m×30m标准大棚定植800~1000株。移栽后及时浇定根水,使幼苗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然后覆盖地膜,破膜口宜尽量小,用泥土封住地膜边缘,然后覆盖小棚膜。

3.1.3 田间管理

(1)温度管理:定植后5~7d内不通风,以保温为主,保证日温达25~30℃、夜温达15~20℃,地温在16℃以上。定植1周后施1次缓苗肥,并开始逐步通风,保持白天气温20~25℃、夜间不低于15℃,夜间地温不低于13℃。白天大棚内气温在25℃以上时,应及时揭膜通风。随着温度的提高,通风时间应适当延长,当夜间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昼夜通风。(2)肥料管理:辣椒在重施基肥的基础上仍需多次追肥,一般苗期轻施1次提苗肥,在采收2次辣椒后追肥1次,每次每个标准大棚追施复合肥3kg,施后覆土。在结果盛期还可采用叶面追肥。(3)水分管理:缓苗后应适当控制水分,初花坐果时只需适量浇水,4月中下旬随气温升高必须供水充足,一般应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80%左右。生长前期温度偏低,要选择晴天浇水,有利于通风降湿,防止病害发生。(4)其它措施:为防止大棚辣椒倒伏,可在每株辣椒旁插上1根小竹竿支撑植株,也可在畦沟两侧距地面40cm处架1道铁丝或横杆防止辣椒倒伏。调整植株主要包括摘叶、摘心(打顶)和整枝等。植株调整要选择晴天下午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危害。

3.1.4 采收

辣椒采收的基本标准是果皮浅绿并初具光泽,果实不再膨大。及时采收既能保证较高的市场价格,又能促进植株继续开花结果。辣椒初次采收一般在定植后30d左右,在第1次嫩果采收后,每3~5d采收1次。

3.2 露地栽培

3.2.1 品种选用

宜选择植株生长势较强,抗病、丰产、优质、耐热的辣椒品种,如南方1号尖椒、中蔬105甜椒、霸王泡椒、香辣八号线椒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2 地块选择

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松软,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定植前筑好畦,施足基肥,每667m2深施有机肥3000kg、复合肥50kg,筑深沟高畦,畦宽(连沟)1.2m左右,双行栽植。

3.2.3 适时定植

5~6月份是最有利于辣椒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的季节,因此,露地栽培辣椒一般在清明前后定植,晚熟品种可推迟到4月下旬~5月上旬,采用地膜覆盖及小拱棚覆盖栽培的则还可提前1周左右。露地栽培辣椒要较大棚栽培密度高些,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等条件而定,一般早熟品种667m2栽4500~5000株,中晚熟品种栽4000~4500株,株距25~35cm。

3.2.4 田间管理

生长前期即从定植到盛果期的管理以营养生长为主,刚定植的幼苗根系弱,外界气温低,地温也低,因此定植时浇定根水不宜过多,以免降低地温,影响缓苗。成活后再及时浇1次水,追1次薄肥,及时中耕松土促发棵,而后适当控制肥水进行蹲苗,促使根系发达。植株开花结果后,要及时灌水追肥,每667m2兑水浇施腐熟人粪尿500kg或尿素15kg,追肥后及时中耕,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进入盛果期后,植株发棵和结果同时进行,要大肥大水促进果实膨大,同时根据市场需要及时采收已经充分膨大或适合采摘的辣椒,促进植株上部开花、结果与生长,防止早衰。一般每采收1次或间隔7~10d追1次肥,促进植株稳健生长,延长结果期。进入雨季及植株封行前,要及时中耕、除草培土,有条件的要插杆支撑,雨季防止植株倒伏,培土后及时追肥浇水,促进发棵、封行。辣椒忌积水,梅雨季节遇连续降雨,土壤含水量过大易引发病害,应及时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做到雨停水干,以利根系生长,雨后及时施药防病。7月上旬出梅后、高温来临前,结合中耕除草,用干草或其他秸秆等覆盖畦面。遇干旱要及时浇水或灌水,以免影响植株生长和果实膨大。有灌水条件的田块,可采取沟灌或泼浇,以渗透湿润土壤,灌水应在傍晚地温降低时进行。9月份以后,天气逐渐凉爽,日照充足,适合辣椒生长,是辣椒第2次开花坐果的高峰,要加强肥水管理,促发新枝,多结果,增加后期产量。

3.2.5 及时采收

辣椒为连续多次采收的作物,要根据市场需要及植株长势及时采收已经充分膨大的商品成熟果或适合采摘的辣椒,早期的1、2层果更要及早采收,否则影响植株生长,同时抑制上部辣椒开花、结果与生长,导致植株早衰。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

4.1.1 立枯病

发病期可喷洒20%甲基立枯灵乳油10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井冈霉素1500倍液等防治,一般每7d喷1次,连喷2~3次。当苗床同时出现猝倒病和立枯病时,可喷洒72%霜霉盐酸盐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4.1.2 灰霉病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等防治,每隔7~10d喷1次,共喷2~3次。

4.1.3 病毒病

发病后可选用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并结合灌根防治,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4.1.4 炭疽病

发病初期可选用咪鲜胺1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防治,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4.1.5 疫病

疫病流行迅速,用药加强保护作用,适当早喷。可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64%噁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4.1.6 褐斑病

发病初期可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防治,隔7~10d喷1次,连防2~3次。

4.1.7 疮痂病

发病初期开始喷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

4.2 虫害

4.2.1 小地老虎

1~3龄幼虫期抗药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为药剂防治适期。可采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倍液等喷雾防治,或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诱杀成虫。

4.2.2 红蜘蛛

可选用73%丙炔螨特乳油1000~1500倍液、1%杀虫素3000倍液、5%氟虫脲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重点喷在叶背面。

4.2.3 斜纹夜蛾

可选用15%茚虫威悬浮剂3500倍液,5%氟虫脲乳油1000~1500倍液,5%氟伏虫脲乳油2000倍液等防治。

4.2.4 蚜虫

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1.8%藜芦碱水剂800倍液防治,或用黄板诱杀。

5 结语

总之,辣椒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我国的各个地方都在普遍栽培。为了提高辣椒的产量与质量,应该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着手,加强对无公害辣椒高产技术的探讨力度,以实现无公害高产辣椒的顺利栽培。

参考文献:

[1]冯道炼.浅谈辣椒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3(10)

[2]刘广未.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12(24)

论文作者:邱光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  ;  ;  ;  ;  ;  ;  ;  

无公害辣椒高产栽培技术探讨论文_邱光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