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理念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黄云红

风险管理理念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黄云红

黄云红

云南省维西县人民医院 邮编:674600

[摘要] 目的:对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各选择56例护理人员和1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然后分别就其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显著要高;观察组在无菌物品灭菌、护理人员三基考试、文书书写、护理操作的合格率比对照组显著要高。结论: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操作中的运用,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确保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降低。

[关键词]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管理;观察

急诊科众多医院多科室中的特殊性比较明显,其存在相对比较高的护理风险发生几率。护理风险管理就是为了减少损失或危害而评价、识别、处理护理过程中或护理前后潜在或存在的护理风险,使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的一种管理模式[1]。当前,公众的健康意识及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人们的医疗安全要求很高。采取风险管理,才能够在急诊护理操作中确保护理水平和医疗质量。

⒈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选择56例护理人员,全部为女性,年龄在19~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2.2)岁;患者186例,其中,男性患者123例,女性患者63例,年龄在17~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3.3)岁,其中,8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2例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48例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本组为观察组;选择56例护理人员,全部为女性,年龄在18~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2.4)岁;患者186例,其中,男性患者119例,女性患者67例,年龄在18~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3.1)岁,其中有82例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42例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本组为对照组。在一般情况下,两组存在可比性,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行对症支持,病情监测,心理支持等急诊科常规护理措施;为观察组患者以急诊护理操作为基础应用风险管理。可采取如下具体操作步骤:

1.2.1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①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由于护理人员在急诊护理操作中缺乏必要的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预测风险及减少风险的能力等,若发生护理纠纷和争议情况,很难将问题冷静处理解决。

②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急诊科患者发生病情大都急骤,且变化快而危重,复杂性也很大,这就产生一些复杂性,要求护理人员所具备的护理水平比较高,但护理人员存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差异,少数护士缺乏人文关怀意识、牢固的专业知识和护理经验,也不具备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有效的急救措施不能及时开展,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意,就埋下了风险事件隐患。

③护理不严谨记录。一些护理人员不够重视护理记录,容易出现的不良现象包括:不及时书写、以及在病程记录中存在脱节,发生护理纠纷时,无法将法律效力发挥出来。

④没有进行规程制度的强化。在急诊护理期间,护理人员的工作没有按照科室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对患者病情没有进行评估,监测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到位不及时,容易有不合理用药、不能充分评估病情等不良事件而将护理风险诱发。

⑤患者家属的影响。由于未将家属的管理和疏导工作做好,家属围观护理人员的操作,导致护士分散精神也注意力,使护理差错率增加,因而发生风险事件。

1.2.2应对措施

①构建急诊科风险防范机制。要在急诊科将风险管理组织建立起来,针对急诊患者的病情特征和特点,把由护理骨干、护士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建立起来,通过多层次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将急诊护理操作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定时组织安全工作会,来评价风险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②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要组织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学习和思想动员工作,使护理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且测评学习结果,通过让大家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来强化风险意识。通过风险意识教育活动,让护理人员充分结合起患者的合法权益,避免产生错误认识。

③完善各项风险管理措施。要对试用期护士、实习护士、新毕业护士的管理进一步强化,将岗前培训工作完善好,规范护士行为,重点巡视好存在医疗纠纷的风险点。还要注意对年轻护士加强阶段考核和急救技能培训工作。此外,还要对护理文书的书写进行规范,确保护理文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一定提高。

1.3观察指标

调查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进行,以85~100分为满意;以70~84分为较满意;以<70分为不满意。同时检测其护理质量合格率。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3.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⒉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比对照组的88%显著要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无菌物品灭菌、护理人员三基考试、文书书写、护理操作的合格率比对照组显著要高,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情况[n(%)]

组别 无菌物品 三基考试 文书书写 操作合格

观察组(n=56) 55(98.2)* 5(98.2)* 53(94.6)* 51(91.1)*

对照组(n=56) 47(83.9) 45(80.4) 49(87.5) 46(82.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⒊讨论

进行风险管理,就是要识别、评估和解决服务过程可能出现的和潜在的风险事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经济损失。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预防各环节有不良事件出现,为服务质量和护理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必须重视评估风险程度,由于急诊科为紧急抢救危重患者的部门,患者有着不同病情,就需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若不能适当处理,就非常容易产生奉贤事件[2]。对风险进行评估,分析诱发风险的因素,可使护理人员认识提高,采取规避风险的针对性措施。并且还要将风险防范机制建立起来,预防发生任何不良事件。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对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而实行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比对照组的88%显著要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无菌物品火菌、护理人员三基考试、文书书写、护理操作的合格率比对照组显著要高,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操作中的运用,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确保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1] 张少丽,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89~90.

[2] 邵亚莲.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1, 9 (12): 59~5 94.

论文作者:黄云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风险管理理念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黄云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