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龙南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冠状动脉再通率、再通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再闭塞率、血小板聚集率(PAR)。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冠状动脉再闭塞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再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相比,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升高,说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相对高激活状态,是导致血栓栓塞的严重原因之一,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仍然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虽然抗血小板治疗已被广泛采用,但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即使在规律足量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下,仍无法完全避免血栓事件的再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于2007年10 月联合颁布的全球心肌梗死判定标准,并排除患者有溶栓禁忌证、出血性消化道溃疡、肝肾功能不全。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为(63.2±9.5)岁,对照组20例独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标记为对照组,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为(64.9±9.2)岁。2 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和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瑞替普酶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首日口服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各300mg,次日起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首日口阿司匹林各300mg,次日起口服阿司匹林100mg/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参考相关文献拟定,显效:患者胸痛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ST-T移到等电位线,CK-MB峰值提前出现;有效:患者胸痛症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减短,心电图ST-T有所下移0.1~0.2mv;无效:患者胸痛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所发展。(2)溶栓再通的判别标准。溶栓后2h内患者胸痛消失或缓解,心电图显示抬高的ST段回落≥50%;若出现短暂的再灌注心律失常,14h内心电图、CK-MB高峰前移,16h内CK高峰前移。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症,通常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者侵蚀形成血栓导致心肌缺氧所致,临床伴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等体征,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多数患者心肌并未有严重狭窄现象,但往往有不稳定斑块,具有“脂质核心大、纤维帽较薄”等体征,因此在平滑肌细胞生成量减少或者发生炎性细胞浸润的情况下会导致斑块破裂。临床实践证实,介入治疗或者溶栓均可达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另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该疾病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多为完全闭塞病变,且冠脉内含有大量纤维蛋白的红色血栓。
阿司匹林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通过乙酰化血小板环氧化酶1 多肽键上第529 位丝氨酸残基,能够使其丧失转化花生四烯酸的能力,进而阻断了TXA2、PGE2 的形成途径,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但是该药物虽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增强治疗有效性,但是少数患者在小剂量服用时也会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而且加大剂量不仅未能达到疾病防治的目的,还会加大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噻吩吡啶类衍生物,能够选择性抑制糖蛋白CPⅡb/Ⅲa复合物的活性以及二磷酸腺苷与相应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同时阻断二磷酸腺苷所致的血小板活化扩张,进而起到抑制多种因素导致的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另外经实践证实,该药物还能够降低血小板膜蛋白P2 选择素的表达以及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但是不会对二磷酸腺苷的活性造成影响,此外其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不稳定活性代谢产物含有一个活化巯基集团,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后可形成二硫键,抗栓作用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血管再闭塞发生率、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共同使用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增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实现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岿.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0):104-105.
[2]林松梅,高玉明,王少芝.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320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17):72-73.
论文作者:李剑,张艳丽,王巧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患者论文; 血小板论文; 格雷论文; 对照组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