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郭丽平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郭丽平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338000)

摘要:研究得知艺术设计是最近几年在高职院校中发展起来,给相关行业发展注入更多的人才支持。但是受到办学时间和经验等方面的限制,高职院校主要是开展传统模式的人才培养,学科体系比较浓厚并忽视对学生们进行实操能力的培养。而工作室制是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给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探索平台,体现出比较强的教学应用价值。所以本文对此进行深度的分析,从而给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建议,强化最终的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综合素养

前言:

高职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和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纷纷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导致职业院校办学能力得到逐渐的提升。艺术设计是最近几年在高职院校中出现和发展的,但是职业院校的办学时间比较短,没有累积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忽视对专业学生进行实操能力的有效培养,不符合专业市场所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基于这样的教学情况,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借助工作室制等先进的模式开展专业教学,保障最终的专业人才培养效果。

一、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理解

(一)内涵分析

对研究观点进行分析得知,工作室制的教学载体是工作室,将课程教育、机房教学、专业讲解以及实训教学等内容融为一体。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传统的理论教学合理转化为导向模式的专业教学,给专业教学提供更高层面的支持,利于学生们得到更高水准的专业指导和能力培养[1]。同时,工作室制可以将之前的封闭教学合理转化为现代化的专业教学,将专业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将专业技术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将专业教师以及企业设计师作为专业教学指导,给学生们开展高水准的专业能力培养。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会承接社会上不同的设计项目并将其作为专业学生的绩效任务,将专业教学和设计生产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在诸多工作室中完成不同的课程知识学习任务,保障操作技能的培养效果。

(二)特点思考

对工作室制进行教学模式的思考,得知它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高职教师和企业人员进行混编,从而优化师资结构。借助这种模式开展专业教学,高职院校可以邀请设计公司的人员开展兼职教育,根据设计师的等级划分不同的课时费,给设计人员提供合理的课时费支持。而企业设计人员有着比较强的工作经验,专业设计水平比较高,有着比较开阔的设计视野。通过师资力量的混合可以提升设计专业的教育质量,从而进一步优化专业教学的师资结构,给高职学生开展更高水准的专业教学。第二,实施开放式的艺术设计教学[2]。从一定层面讲工作室是一个比较小的组织,负责人可以领导成员共同为完成相关的设计任务或者是完成相关的项目。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锻炼自身的设计能力,也能强化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第三,体现出项目导向和就业导向的特色。在工作室制的指导下,相关人员可以共同完成相关的业务任务,将项目方分配给教师以及专业学生,从而指导他们更好的参与到项目工作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职院校合理落实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

(一)聘请公司管理或者是设计人员,组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基于现代教学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该聘请公司管理或者是设计人员,组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这样可以给专业学生提供更高层面的专业教学。通过将设计公司的管理或者是设计人员融入到团队建设中,高职院校能合理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让教师队伍更加具有活力,从而保障专业教育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基于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箱需求,兼职教师应该保障每学期80以上的授课学时,利于学生们得到更高层面的专业指导。同时,高职院校也需要在技术创新以及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和探索,强化最终的人才培养效果。

(二)高职院校开展精细化管理,给工作室制提供更好的力量支持

研究指出高职院校主要是开展传统模式的人才培养,学科体系比较浓厚并忽视对学生们进行实操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导致艺术设计的专业能力培养效果受到限制,未能和市场实现深度的融合。工作室制要想在艺术设计中得到合理的落实则应该保障相关人员的参与热情和动力,让师生更好的参与到项目任务中[3]。通过实施精细化的管理,高职院校可以对工作人员开展针对性的绩效考评,对每一项工作的奖励标准进行精细化的制定,从而引导师生等人更好的参与到专业学习中。高职院校可以借助量化考核的方式对工作室内部的教师以及设计师的积极性进行激发,以此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格局。

同时,高职院校也需要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组建质量。工作室可以承接相关的设计任务,在帮助企业减少工作成本的基础上也能强化生产效率,更能提高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工作室也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认知情况和专业培养需求编写相关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标准,从而利于他们得到更高层面的能力培养,保障最终的设计人才培养效果。

结论:

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办学时间比较短,没有累积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忽视对学生进行实操能力的有效培养,不符合市场所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而工作室制可以改变这样的教学状态,给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探索平台,体现出比较强的教学价值。所以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应该聘请公司管理或者是设计人员,组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这样可以给专业学生提供更高层面的专业教学。同时,高职院校也需要开展精细化管理,给工作室制提供更好的力量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渭兵.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150-151.

[2]郝爱红,王玉宝.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J].大舞台,2014(06):207-208.

[3]俞伟忠.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76-77+96.

论文作者:郭丽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郭丽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