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罗斯的务实外交政策_俄罗斯总统论文

论俄罗斯的务实外交政策_俄罗斯总统论文

论俄罗斯的实用主义对外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用主义论文,俄罗斯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俄实用主义对外政策的涵义

近年来,俄罗斯学界和政要在有关俄内政外交的论著及演讲中,频频使用“实用主义”一词。不过,出于他们笔下或口中的“实用主主”,既不同于哲学上的“实用主义”概念,也不带有任何其他贬义,而是指俄罗斯的外交理念和主张,也是对其现行外交政策的形象勾画。虽然学界迄今尚无关于俄罗斯的实用主义对外政策的全面概括和明确定义,但在俄罗斯的外交文献和一些学者的著述中却不乏这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足以体现出俄实用主义对外政策的涵义,可将其主要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俄罗斯外交以确保本国利益为宗旨。“俄罗斯外交方针的最优先方面是保护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俄〕《独立报》2000年7月11日。)。为此,外交必须致力于“确保国家的可靠安全,维护并加强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牢固而有权威的地位”(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俄〕《独立报》2000年7月11日。);“外交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保障战略稳定。即国际关系继续发展的稳定性和预测性”(注:《普京总统谈俄罗斯外交任务》,《国际生活》2001年第2期。);“促使建立公正的国际贸易体系,维护俄罗斯在国际市场的利益”,“确保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俄〕《独立报》2000年7月11日。)。简言之,俄罗斯对外关系的最高原则,就是确保国家利益,而其他所有的涉外原则都必须与此相适应。

第二,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全面推进俄罗斯对外关系的发展。强调独立自主地参与和处理国际事务,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逐步形成相互关系的风格,既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又能够考虑到其他国家的合法利益,意在寻求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伊万诺夫所说:“民主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有预见性和透明的”(注:〔俄〕伊·伊万诺夫:《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创新与继承》,〔俄〕《独立报》2001年6月15日。)。

第三,正视现实,力戒浮躁。“今天的俄罗斯在世界上遇到了堆积如山的严重问题”,其“影响国际形势的手段并不像我们(指俄罗斯政府和外交人员——作者注)想象的那么多”(注:《普京总统谈俄罗斯外交任务》,〔俄〕《国际生活》2001年第2期。)。因此,要现实地评价国际局势及其演变的前景,“要寻找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注:《普京总统谈俄罗斯外交任务》,〔俄〕《国际生活》2001年第2期。)。要现实地提出具体任务,“俄罗斯联邦成功的外交政策应当建立在使其目标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保持合理平衡的基础之上”。“在全球化条件下,必须提高用政治、法律、对外经济和其他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经济的效力”。“参与国际事务应当真正有助于加强国家地位”(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俄〕《独立报》2000年7月11日。)。“在制定对外政策时,应当使其不仅能对世界进程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且能成为解决国内发展问题,逐步实现本国利益的有效工具”(注:〔俄〕伊·伊万诺夫:《这就是我国政策的原则基础》,〔俄〕《劳动报》2000年5月26日。)。要采取灵活的“进攻性”对外政策,“只要能够带来明显效益”(注:〔俄〕伊·伊万诺夫:《这就是我国政策的原则基础》,〔俄〕《劳动报》2000年5月26日。)。俄罗斯应利用现有的各种经济杠杆和资源维护本国利益。“以实事求是和利益平衡政策为基础进行合作”(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俄〕《独立报》2000年7月11日。)。

第四,开展务实外交和对外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俄罗斯的“国家对外政策不应该建立在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而应建立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注:〔俄〕伊·伊万诺夫:《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创新与继承》,〔俄〕《独立报》2001年6月15日。);它的“战略方针是与国际社会一体化,广泛开展政治对话,同一切愿意并准备与俄罗斯进行合作者发展互利合作”(注:《普京总统谈俄罗斯外交任务》,〔俄〕《国际生活》2001年第2期。);坚持并致力于“正常的经济务实主义,这种务实主义应该压倒对国际关系的意识形态的做法”(注:俄罗斯政治基金会主席维·尼科诺夫:《普京的学说已基本确定》,〔俄〕《独立报》2000年6月1日。)。“以前存在的国家间关系水平应当绝对非意识形态化,并首先要让它使双方都从发展经济联系中获得好处。”

第五,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主张“以史为镜”,“史为今用”。抵制以“虚无主义”态度否定或者割裂历史,注重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认为从彼得大帝时期开始,俄国外交“只要务实地考虑问题就无往而不胜,而当帝国思想占上风或自命不凡的时候就必然失败”;而“把原苏联时期的外交经验只归结为意识形态对抗是错误的。在原苏联的政策中,国家利益往往置于意识形态方针之上”。

第六,在外交与内政关系上,主张“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继续,对外政策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对内政策,国内任务是对外政策的基础,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国内政策和务实的经济利益”是“俄罗斯的外交依据”,必须准确无误地懂得和阐明哪些是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并为之而斗争(注:参见普京2000年12月24日接受记者采访的访谈录,俄《红星报》2001年1月6日。);“对外政治活动的共同目标将是为顺利实现国内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注:〔俄〕伊·伊万诺夫:《这就是我国政策的原则基础》,〔俄〕《劳动报》2000年5月26日。);“外交部和我国驻外机构在工作中应该增加经济外交的比重”(注:《普京总统谈俄罗斯外交任务》,〔俄〕《国际生活》2001年第2期。)。“国内任务高于国外成果”(注:俄罗斯政治基金会主席维·尼科诺夫:《普京的学说已基本确定》,〔俄〕《独立报》2000年6月1日。),“必须在国外为俄罗斯企业家活动创造条件,这种条件起码不能低于俄罗斯为外国商业活动所提供的现有的条件”(注:《普京总统谈俄罗斯外交任务》,〔俄〕《国际生活》2001年第2期。)。为“俄罗斯的稳步发展、经济振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顺利推进民主改革、巩固宪法制度以及维护人权与自由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俄〕《独立报》2000年7月11日。)。

第七,依据国家利益决定俄外交发展的优先方面。认为俄罗斯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在俄罗斯周边营造稳定的安全形势,以便能为其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和资源解决国家和社会经济问题创造条件(注:《普京总统谈俄罗斯外交任务》,〔俄〕《国际生活》2001年第2期。)。因而确定“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面是保证与独联体国家进行多边和双边合作,重点是发展与独联体所有国家的睦邻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同时把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作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传统优先方面”,目的是“建立欧洲安全与合作的民主体系”;重视维护业已形成的“俄美合作的基础架构”,因为“俄美的互相合作是国际形势好转和保障全球战略稳定的必要条件”(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俄〕《独立报》2000年7月11日。)。

第八,实行东西方平衡外交。主张俄罗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务实的外交立场,把俄罗斯一直面向欧洲的做法同其在亚洲的意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俄〕伊万诺夫:《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创新与继承》,〔俄〕《独立报》2001年6月15日。);“俄罗斯作为一个具有如此地缘状况的强国,到处都有其国家利益”,“既不能向西方,也不能向东方倾斜”(注:《普京谈俄罗斯外交任务》,〔俄〕《国际生活》2001年第2期。);而“把东西方这两个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似乎互不相容的因素人为地对立起来有悖于国家利益”(注:〔俄〕伊·伊万诺夫:《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创新与继承》,〔俄〕《独立报》2001年6月15日。)。俄既要搞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又要全面发展与东方国家的关系,以形成广泛的外交空间。

第九,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在美国保持政治、军事和经济优势的情况下,建立多极世界的趋势正在加强(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俄〕《独立报》2000年7月11日。)。因而“建立民主的多极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不是一种抽象的结构,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客观的思考”(注:〔俄〕伊·伊万诺夫:《这就是我国政策的原则基础》,〔俄〕《劳动报》2000年5月26日。)。“俄罗斯将致力于建立能够真实反映当今世界及其利益多样性的国际关系体系”。同时,“为了保障这种国际秩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必须兼顾各方利益”(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俄〕《独立报》2000年7月11日。)。

第十,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主张通过协商对话、和平解决国家间纠纷,在严格遵循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准则的基础上共同寻求对各种冲突局势作出反应的具体形式,并寻求集体解决最重要的国际问题的方式。要始终如一地通过与西方对话、合作的途径寻求彼此可以接受的方案(注:〔俄〕伊·伊万诺夫:《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创新与继承》,〔俄〕《独立报》2001年6月15日。)。反对任何绕开联合国使用军事力量的企图,因为“单方面行动的战略会动摇国际局势,挑起紧张和军备竞赛,加深国际矛盾以及民族和宗教的对立”(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俄〕《独立报》2000年7月11日。)。

由上可见,以“实用主义”为取向的对外政策的本质特征是,惟国家利益是举,平等互利,合作对话,审时度势,量力而行,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二 实用主义对外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

任何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或现实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俄罗斯的实用主义对外政策也是如此。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旋即全面启动社会变革,随着改革的跌宕起伏和不同社会思潮的激烈碰撞,适时调整或改变政策乃客观形势发展使然。这就是俄罗斯实用主义对外政策产生和形成的总的历史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期,寄希望于西方民主和市场经济的“理想主义”风靡俄罗斯。当时,俄罗斯对内进行激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改革,对外实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大西洋主义”外交政策。1991年,叶利钦总统提出激进的市场经济改革计划,主张实行工农业私有化和股份制,价格自由,反对垄断,减少社会救助对象,争取西方财政机构帮助。翌年伊始,盖达尔政府着手实施酝酿已久的经济改革,先是“放开”价格,后是分阶段私有化,并彻底废除物质资料统一分配体系(注:〔俄〕诺维科娃等:《历史》,语文学协会“辞书”出版社,莫斯科2001年版,第699~700页。)。这种经济改革的直接后果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短短数月,物价猛增100~150倍,而工资平均水平只提高了约10~15倍,居民多年铢积寸累的货币储蓄随即荡然无存。鉴于失去储蓄的居民不可能购买股票和国有企业的有价证券,盖达尔政府在当年夏天又匆忙制定并实行所谓的“证券式”的私有化计划,向全体国民分配私有化证券。按设想,私有化证券能够兑换股票,证券持有者将获得财富(注:〔俄〕诺维科娃等:《历史》,语文学协会“辞书”出版社,莫斯科2001年版,第700页。)。但是,绝大多数的俄罗斯人不仅没有成为盖达尔所预计的私有者,反而由于“黑市”交易和各种金融欺诈变得贫苦不堪。是年,俄罗斯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工业生产下降了35%,农业生产下降了4%,失业者多达800万,大部分家庭将工资的3/4用于必需的食品,国家资金外流高达170亿美元。同期,俄罗斯向西方“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也严重受挫。美国等西方国家及其主导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口惠而实不至”,在俄罗斯急需经济援助时,它们因担心其经济、政治局势不稳而袖手旁观。于是,俄罗斯政府希望得到西方金融机构的帮助也落空了(注:〔俄〕诺维科娃等:《历史》,语文学协会“辞书”出版社,莫斯科2001年版,第701页。)。

面对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坐观成败的态度,俄罗斯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内外政策。同时,俄罗斯第七次人民代表大会解除了激进改革者盖达尔的第一副总理职务,政府工作由新总理切尔诺梅尔金领导。自1993年起,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发生了转折,开始逐渐放弃了最初的民主空想主义,并日益强化实用主义性质(注:〔俄〕A.B.托尔库诺夫:《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1992~1999)》,莫斯科俄罗斯政治辞书出版社,第4页。)。1993年4月2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批准《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总原则》,提出关于俄罗斯同外部世界建立平等互利新型伙伴关系的一些设想。虽然这些设想在上个世纪结束前“未能实现”(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俄〕《独立报》,2000年7月11日。),但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转变已是显而易见的,即对外政策由“一边倒”转为同时与东西方各国在平等基础上建立新型伙伴关系。

俄罗斯从幻想中醒来,认识到亚洲,首先是同中、印关系在其对外政策中的重要性。在与西方关系方面,甚至改变了用于相互关系的术语:以“伙伴和实用性合作”一语代替了“友谊和战略同盟”(注: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奥·丘巴良院士:《俄罗斯外交十年》,〔俄〕《国际生活》2001年第6期。)。俄罗斯对外政策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的对俄方针政策不无关系,确切地讲,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美国和北约“欺俄”、“排俄”、“限俄”和“弱俄”政策的迫使,才让俄罗斯丢掉幻想,转而采取“务实”、“有效”的对外政策。冷战结束后,虽然俄罗斯热切期盼融入欧洲及西方社会,但却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冷遇和排斥。美国在俄罗斯完成从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撤军,并借助俄罗斯使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成为无核国家,而且确信俄罗斯已基本削弱和无力重新实现后苏联空间一体化之后,就不再对俄罗斯这个战略伙伴有多少兴趣了。因此,铁幕落下了,但俄罗斯与西方又让签证和海关壁垒隔开了,西方以限额和各种非关税措施保护它们的市场。同时,最符合俄罗斯利益的国际制度越来越受到损害和削弱(注:参见A.B.托尔库诺夫:《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1992~1999)》,莫斯科俄罗斯政治辞书出版社,第45~46页。)。西方如此对待俄罗斯,不能不使俄罗斯大失所望。

在欧洲地缘政治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美进俄退”态势,使俄罗斯大为不安。一方面,俄罗斯在1994年8月31日前实现了从波兰、匈牙利、德国和波罗的海的撤军,由此失去了中、东欧盟友,失去了波罗的海沿岸的海军基地(注:参见诺维科娃等:《历史》,语文学协会“辞书”出版社,莫斯科2001年版,第707~709页。);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步步紧逼,无视俄罗斯的反对,积极准备北约东扩。在这种形势下,俄罗斯政府和民众对国家安全越发感到忧虑。据美国新闻署的研究材料,在俄罗斯,认为政府基本或完全不能保障国防需要的人,1993年9月占其公民总数的48%,而到1996年4月则上升为60%(注:〔俄〕A.B.托尔库诺夫:《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1992~1999)》,莫斯科俄罗斯政治辞书出版社,第35页。)。俄罗斯国内不断增强的忧患意识,使俄罗斯政府不能不现实地考虑其对外政策。

1996年1月,在俄罗斯安全部门工作多年,作风务实的普里马科夫取代了亲西方的科济列夫的外交部长职务。这次外交部长易人,为俄罗斯调整对外政策解决了重要的人事问题。当年晚些时候,鲍·尼·叶利钦竞选连任总统取得成功。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相比较,在叶利钦第二任总统期间,俄罗斯对外政策及其主要任务有了质的变化:主张世界多极化,反对强权政治,放弃了“民主强国间各自民族国家的长期利益不相冲突”的外交基调(注:〔俄〕A.B.托尔库诺夫:《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1992~1999)》,莫斯科俄罗斯政治辞书出版社,第44页。)。不再认为“美国和其他西方民主国家是俄罗斯的天然朋友和有希望的盟友”;在与欧洲各国寻求安全合作的同时,坚决反对北约东扩;提升了亚太地区在俄外交中的地位,并把同这一地区加强合作视为其外交重点。俄罗斯对外政策及其主要任务的这些变化的明显特点,就是褪去了先前的那种“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色彩,而增强了“实用性”。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大举轰炸南斯拉夫并完成第一次东扩,从而挤压了俄罗斯地缘战略空间,并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了直接的现实威胁。面对西方咄咄逼人的军事、政治威胁,俄罗斯的对外政策进一步倾向于实用主义。正是从这时起,俄罗斯国家领导人开始把实用主义作为俄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频频重复“实用性”一词,指的就是外交方针(注:俄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奥·丘巴良院士:《俄罗斯外交十年》,〔俄〕《国际生活》2001年第6期。)。1999年12月31日,当政8年的鲍·尼·叶利钦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指定弗·弗·普京为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俄罗斯联邦新总统。普京“不是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实干家”,“他也象安德罗波夫一样爱国,忠于复兴俄罗斯强国风范的思想”(注:俄科学院政治学学术委员会主席费·布尔拉茨基:《普京迈入重要阶段》,〔俄〕《独立报》2001年3月13日。)。为重振俄罗斯大国雄风,普京总统不仅认同以实用主义为取向的对外政策,而且予以坚持和完善。普京总统于2000年6月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的突出特点就是实用主义。关于这一点,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指出,《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提出了三点关键性主张:一是首次明确提出俄罗斯国家利益观点,即外交必须最大限度地为逐步发展俄罗斯经济和社会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将对外政策建立在历史继承性的牢固基础上;三是俄罗斯只有在世界新格局的框架内才能实现本国的国际利益。因此,该构想“务实,有效果”(注:〔俄〕伊·伊万诺夫:《世界政治中的俄罗斯》,〔俄〕《国际生活》2001年第5期。)。可以说,俄罗斯的实用主义对外政策已寓于《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之中。

据上不难看出,俄罗斯的实用主义对外政策经历了一个较长期的形成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在俄罗斯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和各种社会矛盾运动中实现的。在“民主空想主义”化为泡影和“大西洋主义”外交政策受挫之后,俄罗斯吸取经验教训,重新思考和调整其对外政策:1993~1996年,对外政策开始逐渐转向实用主义;1996~1998年,对外政策基本上由“理想主义”回到了“现实主义”和“务实主义”;从1999年起,对外政策已具有实用主义本质特征,并在普京总统于2000年6月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中确立了实用主义对外政策。

三 实用主义对外政策的实践

国家的对外政策既是外交实践的指导原则,又是外交实践检验和调整的对象,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密不可分。当俄罗斯的实用主义对外政策初露端倪以及还在逐渐形成时,其外交活动随之也具有实用主义性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在1999年之后,实用主义在俄外交实践中日趋凸显,而普京主政下的俄罗斯政府已将对外政策的实用主义准则全面运用于其对外关系。

首先,反思“民主空想主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推行实用主义对外政策而充分利用历史资源。在俄罗斯,若要顺利开展实用主义外交,就必得认识和消除“民主空想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因此,近几年来,俄罗斯政要痛下针砭,公开矫正“民主空想主义”的谬误。普京总统指出,10年前,我们不知为什么,觉得所有人都喜欢我们。谈起“八国集团”时,其他七个国家都应该干活,而我们应当吃闲饭。后来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注:普京总统于2000年12月14日就俄现阶段政策的重点等问题接受采访的访谈录,〔俄〕《红星报》2001年1月6日。)。外长伊万诺夫分析说,俄罗斯外交如同整个社会,经历了“革命愉悦”的特定时期,患上了“幼稚病”。很多人认为,只要宣布实行民主改革和市场方针,昔日的意识形态敌对者似乎自然就会由对手变为伙伴。但是,事实要复杂得多,对我们中的许多人是很好的教训。这一切让人很快意识到,对外政策的惟一牢固基础只能是国家利益(注:〔俄〕伊·伊万诺夫:《世界政治中的俄罗斯》,〔俄〕《国际生活》2001年第5期。)。俄罗斯政界在总结外交教训的同时,还大力宣传其历史上善于保卫本国利益的杰出外交家。在19世纪著名的俄罗斯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亚·戈尔恰科夫诞辰200周年之际,俄各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2000年5月,伊万诺夫外长在纪念戈尔恰科夫的报告会上发表演说,赞扬他“现实地看待国际进程,立足于本国利益,并善于在最艰难的条件下维护本国利益”。“戈尔恰科夫外交的这些基本原则,即使在今天这样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对我们来说仍有现实意义”(注:〔俄〕伊·伊万诺夫:《这就是我国政策的原则基础》,〔俄〕《劳动报》2000年5月26日。)。俄罗斯政府还特别注重以其历史上的辉煌,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时代责任感。2000年年底,由总统普京提议,经议会通过,决定以亚历山德罗夫作曲的苏联国歌旋律代替格林卡的《爱国者之歌》,将白蓝红三色旗作国旗,用传统的双头鹰作国徽,把红旗作军旗。此举旨在增强国民的历史优越感和爱国意识,并从历史传统角度为推进实用主义外交提供动力。

其次,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设法优先保证与独联体国家进行多边和双边合作,努力推进与这些国家的睦邻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苏联解体后,虽然俄罗斯非常看重其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但它同各国关系的发展并不平衡。叶利钦执政后期,特别是普京执政之后,鉴于独联体的发展状况和一些国家表现出的对俄“离心”倾向,俄罗斯在同独联体国家关系方面逐渐“改变政治上的形式主义”,并展开“务实”、“有效”和“灵活”外交,以保护自身利益。关于这一点,普京总统在指出俄外交的“绝对优先方面是独联体国家”的同时侧重强调:“一体化本身并不是目的,若一体化自身就是目的,那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一体化,我们不需要作为口号或幌子的一体化。一体化应给我们国家和公民带来实际利益”(注:〔俄〕伊·伊万诺夫:《世界政治中的俄罗斯》,〔俄〕《国际生活》2001年第2期。)。《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明确提出:“在与独联体各国建立实际关系时必须考虑到合作的相互开放性,考虑到其是否愿意认真考虑俄罗斯的利益,包括保障俄罗斯同胞的利益”(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俄〕《独立报》2000年7月11日。)。为此,俄罗斯从实际出发,利用一切机会和可能,在单边、多边和国家集团等不同基础上同独联体国家发展互利、有效的相互关系。同独联体国家发展关系的多边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积极参与独联体各组织机构活动,充分利用该组织的磋商机制,与各国就经济、安全和反恐问题协调立场,争取达成更多共识;二是巩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通过组建快速反应部队和进行联合军事演习使该组织得到加强;三是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推动俄、白俄、哈、吉、塔五国海关联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进程(注:俄、白俄、哈、吉和塔五国总统于1999年2月签署关于海关联盟和统一经济空间条约。据此条约,上述五国总统于2000年10月10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签署了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条约,决定在关税同盟基础上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各成员国将实行统一的贸易和关税政策,并协调五国经济、社会人文和法律政策,目的是有效地推动建立五国海关联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进程,推进一体化。2001年5月,普京签署了《批准欧亚经济共同体成立条约》的联邦法令。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和运行,有利于各成员国实现地缘政治上的联合。)。

近年来,俄罗斯尤其重视在独联体内发展双边关系。普京曾指出:“与独联体国家关系,不是与独联体这个组织,而是与独联体各国的关系,过去是,将来也是头号重点”(注:普京总统于2000年12月14日就俄现阶段政策的重点等问题接受采访的访谈录,〔俄〕《红星报》2001年1月6日。)。伊万诺夫说:“今天,我们在独联体奉行的是务实的方针,其目的是全面发展与我们的独联体伙伴的双边关系”(注:〔俄〕伊·伊万诺夫:《世界政治中的俄罗斯》,〔俄〕《国际生活》2001年第5期。)。在发展这种双边关系时,俄罗斯视各国对其态度予以区别对待,以不同策略和措施争取达到不同的目标,具体可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与白俄罗斯的关系,俄白关系起点很高,始终在为实现国家联盟而努力;二是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亚美尼亚的关系,与它们在已有的睦邻友好和战略伙伴关系基础上加大合作力度,争取使相互关系达到新的水平;三是与“古阿姆”成员国和土库曼斯坦的关系,针对它们的“离心”倾向,恩威并举,采取政治、经济等各种措施,以拢住这些国家,起码使它们不至于在疏俄亲西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在俄罗斯的实用主义外交作用下,俄罗斯同独联体各国的双边关系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新的发展。

其三,积极开展东西方平衡外交,同时在东西两个方面推进对外关系的发展。对西方,俄罗斯始终坚持与欧美进行交往与合作,不断调整、改善和发展俄欧、俄美关系。在欧洲,俄罗斯外交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全欧安全与合作的稳定的民主机制(注:〔俄〕伊·伊万诺夫:《现阶段的合作前景》,〔俄〕《国际生活》2001年第1期。),并争取获得较多经济实惠。为此,俄罗斯力争发挥欧洲安全和合作组织在维护欧洲安全方面的作用,极力促进与欧盟的政治和经济伙伴关系,密切注意北约的动向并同其保持接触和交往,普遍发展与欧洲各国的双边关系。经过外交努力,俄罗斯成功地跻身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并最终由“7+1”机制演化为八国首脑会议;同北约的合作形式已由“19+1”发展为“20国”;与欧盟国家的经济合作也很有成效。2000年,俄罗斯与欧盟国家的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占其外贸总额的35%(注:《世界知识年鉴》(2001~2002年),世界知识出版社,第67页。)。“俄罗斯对欧盟的出口额约占其出口总额的40%。1999年,俄罗斯的贸易顺差不低于110亿欧元;2000年增加到250亿欧元。”

美国为西方执牛耳者,因此,俄罗斯极其重视同美国发展关系。在对美关系上,俄罗斯坚持对话与合作,力戒对抗与冲突。多年来,俄美就双边关系、“裁军”、“反导条约”、“核不扩散”、“北约东扩”、“地区冲突”和“人权”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始终保持接触和协商,但基本上“分歧”与“共识”参半,因而双方关系起伏不定,一波三折。“9·11”事件之后,俄美以反恐合作为契机,缓和并改善相互关系。2002年5月,普京与布什总统签署了《俄罗斯联邦与美利坚合众国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和《俄美新的战略关系宣言》,使俄美关系有了新的进展。然而,不管俄美关系如何变化,俄罗斯总是着眼本国利益,在利害攸关的重要问题上一般不轻易让步。只要它还有能力影响事态发展时就决不妥协,如在车臣问题上,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一再施压,但俄罗斯仍按自己的方式加以解决;又如在“两伊”问题上,俄罗斯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怕开罪美国,于2000年年底宣布退出俄美签署的限制向伊朗出售武器的备忘录,恢复执行1995年之后停止履行的俄伊4项军事合作协定,向伊朗出售大批武器;坚持反对美国绕开联合国单方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一旦它回天乏术时又会体面地采取低调处理,如在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问题上,俄罗斯只是仍表明反对态度而没有采取任何反对行动,并设法以此换取美国在裁减进攻性战略武器问题上作出让步。

俄罗斯外交宛若其国徽上的双头鹰,既看西也看东。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俄罗斯在与西方国家发展关系的同时,与东方国家的关系也有长足发展。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中俄于1996年确定双边关系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之后,在两国高层定期会晤这一有效机制的保障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为新的内容所充实。两国基本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共同携手组建“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双边的贸易额已突破百亿美元大关。2001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使双方战略伙伴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俄关系的本质特点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在东方,俄罗斯也高度重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发展关系:同印度建立并推进战略伙伴关系;同朝鲜、越南和蒙古恢复传统友好关系;同日本和韩国保持密切交往并在不久前与日本共同宣布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同东南亚国家联盟坚持对话与合作;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愈益“融入到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中去,在巩固地区安全中发挥主动作用”(注:〔俄〕伊·伊万诺夫:《这就是我国政策的原则基础》,〔俄〕《劳动报》2000年5月26日。)。俄罗斯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的平衡外交,有利于其左右逢源、多方借重和全面搞活对外关系。此外,俄罗斯在外交实践中,还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历史进程;支持联合国在解决诸如裁军、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地区冲突和反恐等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以限制个别国家独断专行、为所欲为;设法防止美国因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而获得单方面的核优势;从国家利益和实际能力出发,参与调解复杂的地区问题;在权利益和义务相平衡的情况下,有选择地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加强同世界各国开展务实的经济合作,努力融入国际社会、吸引外国投资和开拓国外市场。

总之,俄罗斯在对外关系中已将其实用主义对外政策全面、灵活地运用于外交实践,既显示出捍卫国家利益的坚定性,也表现出谋取国家利益的灵活性。

标签:;  ;  ;  ;  ;  ;  ;  ;  

论俄罗斯的务实外交政策_俄罗斯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