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海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定位_经济论文

论上海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定位_经济论文

试论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及其定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试论论文,旅游论文,都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1世纪将成为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黄金世纪

1、21世纪将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黄金世纪。

21世纪的初、中期,国际仍将是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各国仍将以科技为主导,以经济为基础,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很可能出现新的产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国民经济的日趋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使人们广泛参加旅游活动成为可能。现代化、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生活,使人们回归自然进行身心调节的期望亦更为迫切。同时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人们提供了便捷、舒适、安全的旅游物质载体,使旅游业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日益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据资料统计,1993年全世界国际、国内旅游业的总收入已达到了35万亿美元,超过了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1994年全世界国际旅游业外汇收入高达3120亿美元,是1990年的1.4 倍, 是1950年的150倍。据欧州旅游委员会(ETC)预测,至本世纪末,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6亿人次(1990年为4.15亿人次)。美国旅游局(USTTA)则预测为6.35亿人次。权威人士普遍认为,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旅游发展将日趋强劲,世界旅游业黄金时期即将到来。

2、21世纪将是世界旅游业的“亚太世纪”。

自7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经济蓬勃发展。进入90年代,即使在世界经济普遍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仍大大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中国、日本、东南亚、东亚“四小龙”都创造出经济增长10—20%的世界奇迹,令世人关注。与此同时,亚太地区作为一个集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传统民族生活习惯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已开始形成了从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大陆、台湾和港澳地区——东盟——印度半岛为主体的大弧形旅游热带和新加坡、香港、台北、曼谷、北京等旅游热点。亚太地区接待的国际旅游者占世界的比重从1960年的1%上升为1989年的11%;接待国际旅游者从1960 年的71.2万人次上升至1990年的4650万人次,30年增长64 倍; 旅游收入从1970年的11亿美元,上升至1990年的350亿美元,20年中增长30倍。 弹丸之地香港,1994年旅游收汇643亿港元,相当于73亿美元。此外, 亚太地区又是日见增多的客源输出国。以近年去美国旅游客源为例,日本、台湾、韩国的游客以18—25%的速率递增。1994年台湾出岛旅游支出76亿美元,人数达474万人次,占全岛总人数的24%, 如果再加上本区域内循环的旅游者,到2000年预计亚太地区接待旅游者和旅游收支将分别达到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强。

3、21世纪将是世界旅游业的“中国世纪”。

在世界旅游发展趋势中,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综合优势。天时,即恰逢世界经济重心东移之机;地利,即位于西太平洋增长弧线上最佳区位,成为唯一由世界三大经济圈(欧亚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环绕重叠的国家;人和,即周边无战事,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已经进入建国以来最好历史时期,一个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周边安全环境已经形成。事实上中国也正在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新的增长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总量迅速扩大,1979年至1993年,中国GDP增长了2.8倍,年均增长9.4%,1994年达到了4.38 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1993年进口贸易总额达1958亿美元,名列世界第11位,近20%的国内商品需求和产品销售通过国际贸易完成。国际资本大量进入中国,1993年外国资本实际投资达270亿美元, 位居世界第二位,占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总量三分之一。中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列为第10。

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既为中国旅游业21世纪的大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又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给中国旅游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4、21世纪将是上海成为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全新发展世纪。

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东移,为上海再度崛起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以浦东开放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战略重点北移至长江流域及长江中下游三角洲,为上海建成国际大都市创造了战略条件。由于长江流域内98个大中城市构成的经济发展的兴起,大大增加了上海作为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桥梁和枢纽作用。由沪宁杭甬等大城市及其广阔的腹地所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世界人口超过250万的6大城市群之一,该地区经济的紧密联系和持续高速发展,使上海成为中国城市群的中心。90年代以来上海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拥有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和短期资金拆借市场,建立了中国唯一的外汇交易中心,正在建设中国最大的中央商务区,具有中国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最繁华的商业街等等。国际跨国公司纷纷在沪投资,上海不仅开始发挥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转移所产生的新的极点效应,更重要的是它得天独厚地处于中国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发展带的交汇点,使其在亚太地区城市分工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区位优势。可以预料,在上海再造辉煌的历史进程中,上海旅游业必将会抓住机遇,以它的巨大潜力创造现实的辉煌。

二、上海都市旅游全新发展的客观条件和氛围

1、运作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旅游业一直呈高速发展之势〔表一〕,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上海旅游业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其独特的职业敏感性和职业素质,抓住了世界格局重大变化以及国内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发展契机,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和上海风情,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办事,注意旅游资源配置市场化,旅游客源多国(地区)化、旅游设施现代化,旅游产品民族化,旅游管理规范化,旅游发展协调化,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以市场取向为目标的新运行机制。预计到本世纪末,上海会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组织创新,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推进高度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现代大市场体系,这就为上海旅游业的崛起再创良好的运作体制环境,进一步推进旅游业与国际惯例相接。

年度入境人数 收汇率

1979年

21万人次 0.8亿外汇人民币

1993年 124.8万人次 68亿外汇人民币

2、资源基础——上海的都市旅游资源主要由人文资源、 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构成。人文资源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结晶,是地方风情和风貌的反映。上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尤其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外滩独特的都市景观在整个都市旅游资源中独占鳌头。据统计,上海有旅游资源362项,其中属于人文资源有294项,占81%。社会资源是指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紧密联系的事物与活动。主要指都市现代化建设的风土人情,或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变革特征等,上海的海派文化就是其中一例。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地理环境和生物所构成的,吸收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天然赋存景观。上海所属地域内知名自然旅游资源不多,可是苏、浙、皖、赣、闽极其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景观,已成为上海都市旅游广阔的腹地,可以进一步利用与挖掘,以增加上海旅游吸引力。

3、物质基础——上海国民经济在有市场、有质量, 有效益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发展,GDP连续三年居于全国前列。 经济增长质量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结构效应不断提高。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对基础设施作高强度投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上海不仅海陆空交通发达,是全国最重要的邮电通讯枢纽之一,而且随着上海市区隧道、地铁、南北内环线高架,以及与周边地区高速公路的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已开始产生正向效应。全国的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和人才流逐渐在上海交汇,市场配置资源的中心作用已开始发挥,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对外开放新局面正在形成。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积聚的能量为其成为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4、 设施基础——上海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十余年来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比较齐备,接待能力大为增强。至1995年初,拥有一、二、三类旅行社,共计174家;拥有大批通晓英、日、德、韩等23 个语种的翻译导游人员;拥有各类涉外星级饭店105家(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11家,三星级35家,);拥有涉外餐厅和定点餐厅88家,涉外商店和定点商店82家;拥有涉外娱乐场所和服务单位32家;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已达10万余人;拥有各类旅游院校(系)50所,还需着重指出的是,上海旅游业还拥有一支构结构比较合理,门类比较齐全,职业素质良好,基本能适应旅游业跨世纪大发展需要的专业队伍。

三、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定位及对策

1、世界旅游业的地位及作用。

据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1992年年度报告资料统计:

(1)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国际旅游与各国国内旅游合计,总收入达到35000亿美元。

世界旅游收入的增长状况(亿美元)

年 份 1987

1989

1990 1993

总收入 19160 24500 2901035710

(2)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产生了1.27 亿个工作岗位,占世界就业人口总数的6.7%,即十五分之一。

世界旅游就业人数的增长状况

(亿人)

年 份 1987

1989

1990 1993

就业人数 1.01

1.12

1.18 1.27

(3)旅游是创高附加价值的产业, 其增值额(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净资产值或毛利的概念)已达到14490亿美元, 占世界净产值总额的5.9%。

世界旅游业增值情况(亿美元)

年 份 1987

1989

1990 1993

增值额 9490 12180 1449017340

(4)旅游业成为各个方面投资最积极的领域, 年度总投资额达到4220亿美元。

世界旅游投资的增长状况 (亿美元)

年 份 1987

1989

1990 1993

投资额 2760

3580

3510 4220

(5)旅游业是各国财政中的主要纳税产业, 全世界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纳税总额高达3030亿美元。

世界旅游业纳税状况(亿美元)

年 份 1987

1989

1990 1993

纳税额 1430

1740

2510 3030

2、上海旅游业的产业定位。

鉴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基本成为国际地区性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又鉴于现代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性文化事业,它是以文化为内涵、经济为手段的综合性文化经济产物,其内部结构具有综合性,集吃、住、行、购、游、娱六大要素为一体,也是旅游业与非旅游业、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旅游时间与旅游空间相互结合的混合体。因此,上海旅游业的定位应是:既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指导性和支柱性产业,又有别于第三产业的重要产业或单独的第四产业。

3、发展上海都市旅游需要正确处理和把握的几个关系。

(1)在经济和文化的基本形态上, 首先要注意经济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产业只有体现中国文化、上海文化的特点,才能吸引旅游者。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业,并要在注重文化的基础上,要注意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结合,保持和发展上海的海派旅游文化。

(2)在发展上海都市旅游业的特色上,要充分体现民族性、 独特性、交融性、现代性、辐射性。作为海派文化典型的上海,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积累。上海的民俗节庆、地方曲艺、园林艺术、风味小吃,无不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经验证明,越是民族的、传统的,就越是世界的。保持旅游特色是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的因素。上海的城市风貌、都市风情、购物娱乐等都体现了其海派文化的独有神韵。同时上海善于汲取外来文化和经济的精华,有机融汇于自身文化、经济形态之中,具有很强的交融性,使来沪旅游者自然怀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上海旅游业还善于运用高科技手段,能充分体现国际大都市的现代性。上海的都市旅游,既能接待八方来客,又向八方输送游客,具有强烈的辐射性。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都市旅游的特色。

(3)在寻找都市旅游支撑点上, 要注意处理各种旅游形式的协调发展。旅游按目的来分,有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购物旅游、商务旅游、修学旅游等。尤其是商务旅游,以经商为目的,把商务与旅游结合起来,成为上海旅游业跨世纪大发展的支撑点。上海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商务活动中心,万商云集,为构筑上海都市旅游奠定了基础。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作为中国投资环境最理想的场所,它的巨大的市场包容量和丰厚的投资回报率,使外商蜂拥而至,铸成了上海发展商务旅游的基本立足点。资料表明,在现代旅游市场中,商务旅游者约占国际旅游总流量的45%左右。因此,随着上海经济活动影响力日益国际化,上海应该及早实施“以商促旅”的都市旅游战略。

(4)要把握和处理好城市、效县、周边地区三者关系。

上海名胜古迹和江南水乡风光多分布在郊县,上海的近邻江、浙、皖、赣、闽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我们在发展都市旅游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基地和辐射中心的功能,在资源开发上应紧紧围绕大都市景观旅游资源特色,采取开发、利用、保护、创造相结合的方针,即对原有的人文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应采取开发、保护、利用的方针,对人造景观要采取科学创造的方针。以点联线,以线串面,把郊县和周边地区的旅游景点组成网络,逐层辐射、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共同繁荣。

诚然,在加速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还会涉及都市旅游的整体规划、开发资金的筹措、交通设施的完善和配套等许多问题,尽管如此,上海旅游业还是应抓住这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把握机遇、开拓创新,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上海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

标签:;  ;  

论上海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定位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