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再思考论文_匡习远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再思考论文_匡习远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中心初中 27680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人口流动数量不断扩大,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流动人群主体。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从农村走进城市,但是基于农民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等现状,使得许多农村工的子女不能长期待在父母身边,不能够跟父母很好的沟通,在农村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使得他们的性格、思想、品质等容易发生扭曲和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本文主要是基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从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角度入手阐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个人浅析。

关键词:农村;农民工;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美德缺失,德法观念淡薄。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精神不足、爱国主义意识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的作风。留守儿童大部分跟祖辈一起生活,因为祖辈年龄比较大,农村文化环境相对较差,往往造成溺爱孩子的现象,使得孩子养成事事随性,而不听家人劝导,不遵循学校和社会制度,容易导致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德后果。

(二)心理问题严重,三观发生偏差。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够像一般儿童一样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遇到事情和困难往往是自己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去对待,很容易形成不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形成拜金、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等错误的风气和思想认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容易被父母和社会的关注,缺少及时的关爱和引导,孩子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形成自卑、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

(三)学习成绩较差,厌学情绪普遍

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毕业论文范文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的“留守儿童”甚至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据笔者了解,虽然“留守儿童”中不乏品学兼优、独立能力很强的好学生,但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性情顽劣、厌学的孩子还是占了多数。

二、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层面的弱化和缺失。

一是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留守家庭或者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这种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的心理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

二是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家庭不能为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识淡薄、观念陈旧,农村贫困文化及教育现实滋生了农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并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另外,监护人文化素质普遍低,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二)自身心理发展的差异和制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留守儿童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遇事缺乏交流和沟通的对象,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比较敏感,而且适应能力比较差,容易产生心里不平衡的情况,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为薄弱,会有抑郁、敌对、偏执等情况出现[1]。每每遇到这些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容易心灰意冷,心理承受能力久而久之就会趋于薄弱,很多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务工表现出极度的不满和排斥,这值得学校、家长以及社会重视。

三、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问题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主要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的进程,是我们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从法制层面上完善相关机制、制定相关制度、履行相关职能,把这个问题纳入到社会发展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长期问题。针对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仅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提出几个解决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相关策略。

(一)要从根本上改变留守儿童家长的认识。

现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在急剧的增长,从侧面反映出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相应的增长,从根本上扭转农民工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转变留守儿童家长的思想观念,即既要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也要满足其亲情需求,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情感依恋需要对他们的成长更为重要。在当前,很多农民工认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只要能够为孩子存够足够的教育资金,就是对孩子好,为孩子负责的最好的途径。其实不然,他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赚钱上,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作为父母的这种做法,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处于思想形成阶段和成长关键时期的儿童更需要在思想道德上被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培养。

(二)学校要加强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首先要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引导。儿童是性格和思想相对不稳定的时期,容易受外界影响,个人自制力也较差,如果缺乏了正确的引导和约束,很可能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其次,配备相关师资力量,开设相关咨询与辅导课程。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父母外出打工问题,顺利渡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使其身心健康地发展[3]。

再次,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全面关爱留守儿童。使其能体会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提高他们的适应性,增强其心理承受力,消除焦虑、抑郁、寂寞空虚等不良情感体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感。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要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敏岗,李东斌.山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5

[2]赵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邱霞.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论文作者:匡习远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再思考论文_匡习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