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智慧建筑施工安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姚丹丹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智慧建筑施工安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姚丹丹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鉴于建筑施工安全在建筑行业的重要性和当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本文基于结合实训中心、“互联网+”和VR虚拟现实技术,探讨新型建筑施工安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达到线上线下结合、虚拟现实融合、理论操作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考核效果,为建筑一线行业提供优质人才,推动建筑施工安全高效发展,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互联网信息技术;现代化

引言

建筑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事故多发,其中,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较为频繁,据统计,2017 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692起,死亡807人,比2016 年同期事故起数增加58起,死亡人数增加72人[1],一线人员施工安全知识水平限制、意识不高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近年来,随着大批高素质的建筑人才从学校充实到一线工地,曾经在施工中普遍存在的违章作业和野蛮施工等现象大大减少[3]。如何通过课堂施工安全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和运用工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减少工作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是当前高校施工安全教学的难题和重点。

1 建筑施工安全传统教学

当前多数高校建筑施工安全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开展的,给建筑一线输送了大量优秀人员,但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传统教学模型出现固有的限制和缺陷。从历史角度看,它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一无是处。传统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与学生能够现场交互,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等情感方面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加强责任感。但是,从发展角度看,它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障碍。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探究型和创新型人才,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另外,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教学内容,在手机普遍、网络发达的今天,学生很容易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毫无兴趣,学生就会通过“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打游戏”等消极行为进行反抗。

2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智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 “互联网+”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新型建筑施工安全模式基于以生为本、资源配置和系统方法理论,利用建筑实训构造中心的建筑结构智能认知平台、施工工艺虚实一体平台、岗位综合训练实务平台、项目现场空中对接平台和实训教学开放管理平台,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新形态下的"互联网+"教学、"互联网+"管理和"互联网+"培训等多种模式的融合,通过平台和"互联网+"实现传统教育思维方法与理念、校园文化和学习状态的更新与调整,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现场与远程结合,与经验丰富的一线施工人员和授课进行讲解评价,有效地丰富建筑施工安全的内容和实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生喜欢独立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不喜欢别人的参与。这些都造成了师生交流上的障碍,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不了解教师。网络则以其提供的各种交流方式弥补了师生因角色地位、个性心理等差异造成的交流沟通少的问题,满足了学生交往的需要,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多种交互渠道,对于弥补课堂教学中面对面教学的不足有重要作用。另外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2.2 VR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Sutherland博士(1965)在“The Ultimate Display”一文中将虚拟现实的概念表述为以下几点:第一,由计算机生产的虚拟或模拟世界,它可以提供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第二,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达到身临其境的沉浸感;第三,人们能够以自然方式(手势、体势、自然语言等)与虚拟世界中的对象进行交互操作。如今,虚拟现实(VR)主要是指能够把人带入纯虚拟空间的一种前沿技术,利用VR技术处理器去模拟另外一个空间。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点有浸没性、交互性和构想性。正因为虚拟现实的以上特点,借助VR设备学生可以有“亲临现场的体验”,很多时候学生不能想象建筑施工过程,就不能理解在施工中可能会产生安全事故,那么通过VR可以让学生体验在课堂甚至在生活中体验不到的施工安全场景。真实生动的安全施工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VR多感官的参与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加专注的进行学习。

VR虚拟仿真技术[5]还原墙板吊装、现浇结点钢筋绑扎、竖向管线预埋、节点模板安装、水平构件吊装、楼面膜板安装、管线预埋、楼面钢筋绑扎、现浇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楼梯吊装等一系列工序,紧密结合施工规范,真实再现施工场景,让学生自主动手进行操作体验,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虚拟仿真软件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及相关施工技术。装配式虚拟仿真技术,围绕装配化建筑项目建设过程,还原墙板吊装、现浇结点钢筋绑扎、竖向管线预埋、节点模板安装、水平构件吊装、楼面膜板安装、管线预埋、楼面钢筋绑扎、现浇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楼梯吊装等一系列工序,紧密结合施工规范,真实再现施工场景,让学生自主动手进行操作体验,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2.3 实训中心在建筑施工安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筑实训构造中心整合了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基坑支护、木结构等不同结构类型,整合了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水电暖通工程及楼宇智能工程等不同分部分项工程,整合了现代建筑和古建园林建筑,同时也整合了参观学习与实践操作两大功能。模型的建造按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采取层层剖断的方式,将建筑内部构造完全暴露,再通过设置环形通道将模型展示点一一呈现出来,基本达到一步一景,一景一学,一学一做的效果。模型完整的教学节点体系与标化工程施工的完美整合。

通过实训中心和VR虚拟仿真技术结合,将建筑施工过程完整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加教学的可视性,同时增加了操作性。将学生操作过程录制或者现场连线专家进行打分点评,进行多方位学习、再学习和考核,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的实际认真和掌握。

3 结论

本文对建筑施工安全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优缺点,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VR虚拟仿真技术和建筑实训构造中心的建筑施工安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模式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学习掌握建筑施工安全的各项知识和实际操作,达到线上线下结合、虚拟现实融合、理论操作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考核效果,实现建筑施工安全人才的高效输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17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的通报[EB/OL].[2018-03-08].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803/t20180322_235474.html.

[2]张伟,张潇,陈曦,等.基于系统思维的施工安全管理可靠性模型与实证分析[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35(5):46-54.

[3]阳富强.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6,(6):12-14.

[4]付光辉,董 健,潘欣维.工程项目组织内安全知识共享演化博弈[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35(3):34-39.

[5]毕莹莹,苏鑫.VR技术在建筑安全中的作用[J].建筑安全,2018,(5):29-31.

论文作者:姚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30

标签:;  ;  ;  ;  ;  ;  ;  ;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智慧建筑施工安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姚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