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论文_王洲,王俊敏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论文_王洲,王俊敏

陕西中安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陕西省宝鸡市 721001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国民经济在快速的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来较为良好的发展时机。然而,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高,人们对生活有着更好的向往。因此人们都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日渐提高。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建设。其价格低廉,品质优良和施工技术简单等优良特点使钢筋混凝土结构被建筑行业业内人士所普遍接受。然而,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工程裂缝。裂缝的出现极大影响了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增加了工程建筑使用时的安全隐患,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不利于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对施工裂缝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施工裂缝的工程项目进行详细分析,并对不同裂缝的处理方式进行归纳介绍,希望能给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相关施工人员提供施工裂缝处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产生原因;裂缝处理

引言

近年来,混凝土结构成为了建筑业使用最多的施工结构。该结构有良好可塑性,同时有良好的防震表现。但是由于混凝土材料抗拉强度较低,极限拉伸较小,混凝土结构易出现裂缝。裂缝可能降低建筑物承载力和持久强度,降低结构的使用寿命。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不利裂缝的产生,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

1工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常见种类与产生原因

1.1湿度型收缩裂缝

此类裂缝在混凝土结构中最为常见。因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大量大小不一空隙,且水在混凝土组成中占较高比例,故空隙中水的运动在混凝土湿度收缩裂缝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收缩变形主要由微小空隙中自由水的蒸发产生的毛细压力和晶格间与分子层的吸附水减少引起的吸附收缩产生。从施工角度分析,大多数情况下是因混凝土浇筑后湿度养护不到位,造成含水量不均匀分布引起收缩应力,使表面出现裂缝。

1.2化学型裂缝

化学型裂缝是因混凝土的组成成分间化学反应与成分间收缩差异引发。该类型主要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一段时间,包括因水泥与水的化学反应造成水分大量减少进而引发的开裂和骨料与水泥石之间不均匀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而且,该类型裂缝较湿度型大,易出现在钢筋附近。从施工角度考虑,此类型裂缝引发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外加剂保水性差,振捣效果不合格,养护不合要求。

1.3温度型收缩裂缝

该种裂缝在施工过程中也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物浇筑后温度变化过程中温度呈不均匀分布。大部分温度型收缩裂缝为表面裂缝,严重的可发展产生有害的贯穿裂缝。水泥与水反应产生的热量过高(例如,某工程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可达50℃),内外温差导致内部膨胀较表面大。表面混凝土对内部起约束作用,表面受拉力作用,但混凝土极限拉伸变形与抗拉强度均较小,故表面易产生温度型收缩裂缝。从施工方面考虑,可在混凝土养护初期采用分层埋管循环导热法,使混凝土温度差降低。

2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

2.1做好对混凝土的控制

2.1.1水灰比控制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核心材料便是混凝土,作为整个工程的核心,在混凝土的使用上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确保材料使用的合规性,保证施工的质量。在整个施工当中,混凝土对于整个工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稍有偏差就会出现裂缝、塌陷、张力不足、强度不达标等问题,造成裂缝的出现。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一般会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根据施工场地的湿度、温度等情况,来对水灰比进行严格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相关资料,当水灰比>0.6,那么工程后期出现裂缝的概率就会大幅度增加。因此,为了提高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对混凝土进行严格的处理,对水灰比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搅拌时间不能过长,防止出现硬结,也不能过短,避免出现不均匀现象,造成材料之间粒径不均匀,导致出现较大的缝隙,最终产生裂缝。最后,要提高混凝土的振捣工艺。密实度作为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指标,需要对振捣工具、振捣方式以及振捣水平进行综合控制。尤其是在工人的筛选上,需要工人对于振捣技术有着较高的掌握,提高振捣的质量。

2.1.2混凝土材料选择

为了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必须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严格的挑选。对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工程来说,一般需要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或者是清水混凝土。而骨料则需要选取粒径较小的材料,含泥数量则需要控制在1%以内,以此来减少后期裂缝的产生,减少后期收缩现象,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材料采购人员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严格的挑选,对采购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由于材料采购的问题而导致后期出现质量缺陷。

2.1.3外加剂使用

外加剂主要是对低碱以及低水化热外加剂进行的选择,就要保证外加剂的掺量≤水泥质量的5%,保证外加剂有着高效减水性能,避免后期裂缝的出现。

2.1.4混凝土的运输和储存保护

作为整个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核心,要重视混凝土的运输和保护环节。在运输中,若进行运输的是已经经过处理和搅拌步骤的混凝土,则需要在时间上进行严格把控,避免出现硬结和质变,造成材料的损坏,导致后期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的储存上,需要有专门的的仓库,仓库中要保持干燥,并且要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对储存场地的湿度进行控制,避免混凝土与水发生反应,出现质变,造成裂缝的出现。

2.2做好前期的设计规划工作

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时,要想减少裂缝的出现,就需要重点关注设计阶段,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只有如此才能在源头上对质量进行控制。因此,施工单位要做好质量体系的构建,做好现场质量管理,提高生产技术和建筑技术,保证工程的质量,以此来控制建筑的质量,减少裂缝的出现。在这一阶段,为了更好地进行质量控制,就必须要对设计阶段进行严格的控制,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查,对于相关的建筑资料进行再三核对,通过对设计阶段的掌控来最终实现质量控制。其次,准备阶段还需要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技术的确立,对于混凝土模具的制定等进行合理的规化,并同时做好混凝土结构预防,从源头上减少裂缝的产生。

2.3严格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

作为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最终步骤,也是进行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对于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必须要做到专业细致。养护环节出现问题,会引发一连串的质量问题,例如裂缝、不平整以及起壳。因此,要想减少裂缝,就必须要要重视后期的养护工作。当前,在后期养护中,采用最为广泛的是对建筑表面进行洒水,进行水膜的覆盖。通过后期养护来提高抗渗效果,通过对孔隙率及其相应的毛孔细做好认真的处理,并对混凝土做好适当的养护工作,从本质上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水平。提高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整体质量。

结语

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裂缝的产生是工程施工常见的问题。裂缝的产生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整体性和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合适的修补手段才能对施工裂缝进行最有效的处理。

参考文献:

[1]蒋明镜,周雅萍,朱方园,等.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的离散元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3):1-7.

[2]李彩华,肖盛燮,高路恒.基于断裂理论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3(5):101-103.

论文作者:王洲,王俊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论文_王洲,王俊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