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获取效益的主要方式对其工程的预算要到位,对其成本的控制要精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预算、成本控制到位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主要就工程预算、工程成本的概念、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控制进行研究探讨,进而达到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及提高经济效益盈利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工程成本;对策
1工程预算与工程成本的阐述
1.1工程预算、工程成本的概念
工程预算泛指概算和预算两大类。主要是运用各种基础数据对于即将建设的工程进行估价或者预测其市场行情,对工程项目的投入进行评价并反映工程的经济效果。工程预算是加强企业管理、实行经济核算、考核工程成本、编制施工计划的依据;也是工程招投标报价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
成本控制是企业制定的内部管控标准,确保各生产要素的成本控制在限额之内,但是成本控制之前要考虑各种因素、条件、风险对施工的影响,提前进行控制使得成本能够控制在预定范围之内,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1.2 工程预算分类
工程预算是分阶段进行的,由于各阶段的预算基础和工作深度不同,工程预算分为两类:一是概算;二是预算。概算有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两种,预算有施工图设计预算和施工预算之分,工程预算是上述估算、概算和预算的总称。
1.2.1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在项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场址方案和工程建设方案及项目进度计划等进行研究,对项目投资总额进行估算。投资估算坚持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力争以较少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1.2.2初步设计概算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项目从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试运行到竣工验收等全部建设资金进行计算。初步设计概算经批准后,作为控制该项建设总投资和建设单位申请贷款最高限额的主要依据。
1.2.3施工图设计预算
施工图预算是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工程开工前,根据已审定的施工图纸,按照国家或省、市颁发的现行预算定额、费用标准、材料预算价格等有关规定,逐项计算工程量,套用相应定额,进行工料分析,计算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等费用,确定单位工程造价的技术经济文件。施工图设计预算采用预算定额,可作为建设单位招标的“标底”,也可以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投标时“报价”的参考。
1.2.4施工预算
施工预算是施工企业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在施工图预算的控制下,依据企业的内部施工定额,以建筑安装单位工程为对象,根据施工图纸,施工定额,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图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的单位工程施工所需要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用量的技术经济文件。它是施工企业的内部文件,是编制实施性成本计划的主要依据,是施工企业进行劳动调配,物资计划供应,控制成本开支,进行成本分析和班组经济核算的依据。
2影响工程经济预算和成本控制的因素
2.1 造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造价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作为造价管理人员应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及管理能力,但就目前来看,在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有部分造价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还有一些造价管理人员并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端正工作态度,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施工方案比选
施工方案是影响工程成本的决定性因素。在施工开展之前,施工企业需要结合施工图纸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必须要符合现场实际,施工方案必须要全面考虑、综合比选,择优选择最符合现场实际的施工方案。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详细调查,对多种方案仔细比选,最终确定最优方案。否则,不仅会影响到施工进度,同时也会增加施工成本。施工方案操作性及适用性差,一方面导致施工方案无法指导现场施工,影响整体施工进度,另一方面,因方案与现场不符,势必造成各种资源配置浪费,成本增加,进而导致项目成本亏损。如某项目地连墙的成槽工艺,前期对进度、外部环境、成本等因素过于乐观,选择常规槽臂机+冲击钻成槽工艺。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因各种因素与施工方案界定的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重新改用双轮铣成槽工艺。因前期确定方案时,对影响因素考虑不周,经济比选不彻底,导致实际施工中不但未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而且还造成项目整体进度、履约备受压力。
2.3管理方法有效性不足
建筑行业良性发展需要健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目前由于建筑行业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也大相径庭,更多的建筑企业往往把目光放在经济效益方面,忽略了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而造成过程管理难度大,工期无法保证,成本大幅增加。
3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优化策略
3.1加强工程预算管理力度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每个施工环节都要对建设成本进行科学的预算,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保障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
3.2加强造价管理力度
首先,施工单位要在符合经济预算指标的前提下进行各项投资指标和成本限额的制定。
其次,在明确项目投资工作计划后,要准确评估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保障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再者,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造价的管理力度。结合经济预算指标,对施工过程中实耗成本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及时找出偏差并分析原因,反馈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经济效益的风险最关键点在于方案,当方案改变后,后续的所有环节都要进行相应的改变,进而造成经济效益流失。因此,必须“坚持方案决定成本”的思想,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
3.3加强成本控制力度
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情况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成本控制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建筑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工期成本、资金成本等,只有加强各个方面的成本控制的力度才能使项目施工顺利进行。不同项目有不同的环境和标准,在实际施工中要结合国家和当地实际因素,精准对焦,区分对待,严格进行成本规划和控制,避免成本浪费,影响经济效益。
3.4完善权责分配机制
建筑企业自身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权责管理制度,明确权责范围,科学、系统、规范的进行经济预算和成本控制工作,使每个施工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对所负责的项目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无论哪个施工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找到相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严格执行落实,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而达到保证工程的整体进度和质量,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的概念、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及研究。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相互依存又相互对弈,现场施工中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问题,从而对成本控制以及预算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完善的预算体系、精准的成本控制指标,能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偏差和问题,查找原因,反馈现场、及时纠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宏亮.浅谈如何有效实施工程造价控制与成本管理 [J].建材与装饰,2017.14.
[2] 王二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工程造价的控制 [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6,23.
论文作者:崔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预算论文; 成本论文; 工程预算论文; 成本控制论文; 工程论文; 方案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