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馨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大学生微电影的现状
1、创作兴盛数量日益增多
大学生微电影的数量在近几年内增长速度显著,其中主要原因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同学们的收视习惯。大众可以用更加低成本的手段收看到自己喜欢看的内容,同时在内容选择上面也更加的多元和广泛。部分视频网站对于微电影的需求量大量的增加,因此提高了微电影的市场需求和观众人数。很多大型的网络视频网站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都开设了扶持青年导演的活动,重点开通了大学生作品创作专区,搭建学生展示作品的平台。并且在大学生微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也增设了帮扶环节,积极的为大学生微电影创作搭建很好的平台和锻炼的机会。随着我国的电影市场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小成本电影,和草根导演、草根演员,这也是一部分带着电影梦的大学生找到了自己圆梦契机。也许大电影对于大学生来讲相对困难,但是通过微电影的形式也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向电影梦多靠近一步。
其次,在校大学生能够使用更加快捷的方式创作拍摄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例如手机、DV的使用,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拍摄出一部内容全面的微电影作品,极大了的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加了同学们的创作途径。
高校大学生群体是一群思想活跃并极富表达欲望的青年群体,无论是在剧本的创作或是拍摄的手法,都极具自己的特点。因此他们表达和展示自己想法的欲望非常强烈,正处在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开始逐渐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较为成熟的观念,理所当然地要将之表现出来。综上多种原因,形成当下大学生微电影数量有很大的提升。
2、内容丰富,但质量不佳
高校微电影的创作发展速度非常快,每年有大量的作品产生,这其中既表现出创作群体及作品的进步,但也显现出一些不足。其中有几下几个原因值得我们思考,首先是大学生非常看中自我表达,而忽视市场需求。大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太多的考虑市场的接受程度和市场需要,更多的是首先出于自我表达进行创作。很大一部分学生创作微电影时将“自我表达”的心理诉求放在首位,而直接忽视了“观众需求”。第二个方面是学校的介入直接影响微电影创作导向。高校的任务是教学,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的创作很多时候并不考虑真正的市场需求,和受众心理,即所谓的不考虑市场评估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正如优酷视频文学策划张栋所言:“市场的评估归根结底是观众的评估体系”,高校的创作需要考虑受众的角度,但这一点容易被高校老师曲解为迎合市场,为了让同学能够在大学抛开市场的因素,大胆自由的进行创作,高校往往会鼓励大学生自由发挥,但这样的自由发挥却并没有遵循市场的规律而来。因此导致了部分微电影在剧情设置,情节铺垫、人物设定方面差强人意。其次就是大学生自身对题材的把握以及剧本创作功底的能力确实还需进一步提升,往往好的想法和拍出来的实际作品之间落差很大。缺少专业的学科人才和实际操作性人才,无法让好的想法真正表达出来。剧本的创作上,大学生更注重故事本身,学生会花很长的时间磨故事,从而忽视掉剧作的细节部分,其次是形式大于内容,他们的优势在后期制作上。刻意的推陈出新和重视创意,让很多大学生微电影都把重点放在了后期剪辑,特效制作,创意创新上面,从而直接忽视了微电影内容本身。表现出来的创新欲望非常强,从情节、叙事的设计,到画面、镜头、后期的设计与制作,各个环节都求新求变。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体现出90后群体追求创造、自我表达的强烈愿望,但却容易忽视电影内容可看性和电影细节的合理性。
二、大学生微电影的发展
1拖宽渠道,多方合作
很多视频媒体都在抢占高校市场,为了增加大学生观众的使用习惯,抢占大学生群体,有一部分视频媒体选择直接与高校合作拍摄大学生微电影,无论是设置微电影大赛,还是直接投资参与拍摄,我们看到了视频媒体在大学生微电影的介入十分明显,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筛选出好作品放到各个平台上,作品受关注也就是视频网站受关注,增强视频网站的收视率;二是通过这种合作建立两个层面的东西:校企的合作(学校和企业的深层次的合作)以及通过这个合作寻找到下一个阶段能够脱颖而出的人才,这个人才更多的是导演,制片人也包括在里面,其他的演员等不是关注的重点。这种合作既解决了大学生微电影市场把握不准确的弊端,也为视频网站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受众。其次,这些电影视频网站还会专门开着大学生微电影专区,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展示平台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大学生收看群体,可以说校企合作的模式是双赢的模式。
2完善培养体系,增强专业人才培养
帮助大学生提升微电影创作水平,需要有一套培养机制,给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群体成长和磨炼的机会。英美等国家会将每年的电影收益拿出一部分专门扶持青年创作者,以期形成一个生态比较健康的电影创作环境和市场。我国也在借鉴这一做法,很多高校都建立一套较为成熟的电影人才培养机制和作品筛选流程,选拔具有创意的、或者有潜力的大学生电影创作者,邀请国内外知名导演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例如上海戏剧学院已经举办了四年的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上海师范大学的教师工作坊、上海视觉的领导工作室、以及校园内部的扶持微电影创作的扶持计划都是校方在传统教学之外,通过设计各类培养方式,系统培养大学生专业创作素养。
大学生微电影兴起的时间不长,但是从数量和质量上来看,都在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虽然高校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制片管理意识和后期的技术支持是薄弱的,人才储备有限,创作能力不高。但是随着日后,校方与企业多方位的和做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的成熟,大学生微电影一定会朝着更加成熟和稳定的方向发展。展示平台的拖宽,拍摄机会的增加,也成为大学拍摄电影梦的助推器。
论文作者:李亚馨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电影论文; 大学生论文; 市场论文; 高校论文; 作品论文; 群体论文; 视频论文; 《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