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6年,停经37+4周足月分娩的体会论文_张学兰

血小板减少症6年,停经37+4周足月分娩的体会论文_张学兰

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妇产科 甘肃临夏 731100

患者马爱米乃,回族,女,25岁,农民。G2P1停经37+4周双下肢水肿伴皮肤瘙痒入院。患血小板减少症6年,2007年8月经骨髓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缺铁性贫血”住院治疗。经用泼尼松治疗后病情好转,当时查尿蛋白(-),以后一直口服泼尼松,并密切随访血小板变化情况。2009年血小板波动在36~93×109/L之间。于2013年初停服泼尼松,以后口服补血类药物,无牙龈出血及其他出血倾向。孕前多次尿常规蛋白(-)。末次月经2013年9月21日。预产期:2014年6月28日。停经36天感恶心、呕吐等不适,后诊断为早孕。孕4个月时查血小板25×109/L,给予输血小板及长期服用抗贫血药、胎宝。偶有牙龈出血,无皮肤瘀点、瘀斑、便血、血尿等。妊娠8个月出现双下肢水肿。1周来感腹部和四肢皮肤瘙痒,今日产前检查发现血压增高至140/90mmHg入院,既往无肝炎、肾炎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40/90mmHg,心率80次/分。眼睑无浮肿,皮肤黏膜未见明显瘀点、瘀斑。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80分/次,律齐,双下肢水肿(+)。产科情况:宫高30cm,腹围96cm。胎心140次/分。实验室检查 甘胆酸:3010ng/ml。肝功能:AST 66U/L,ALT 75U/L,ALP 283U/L,TB/DB正常。B超提示胎儿大小较孕周小4~6周,胎儿明显小于孕周。反复追问病史,核实孕周无误。入院诊断:1.G2P2 37+4周;2.血小板减少症;3.轻度妊高征;4. FGR5;轻度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肝功能及甘胆酸检查提示轻度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并给予硝苯地平降压、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对症支持治疗。入院后第10天,患者因睡眠欠佳,突然出现头痛、胸闷,血压180/110mmHg,考虑为先兆子痫,为防止发生脑血管意外、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母儿安全,立即于39孕周时手术终止妊娠。术中发现羊水量250ml,新生儿女婴,体重2410g,术中出血约250ml,术后1小时阴道出血约200ml,血压150/100mmHg,给予吸氧、口服硝苯地平、静脉快速滴注25%甘露醇,酚妥拉明缓滴、缩宫素治疗后病情稳定。术后随访2周,血压130/85mmHg,蛋白尿(-)。母子平安出院。

讨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脾脏产生的抗体(IgG),即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PAIgM、PAIgA)与血小板表面结合成抗原体复合物,使血小板在脾和网状内皮系统被破坏,致血小板减少。同时PAIg还可使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机制现在还不清楚,通常认为是自身抗体。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更新加速。本病不影响生育,但妊娠可增加ITP已缓解者的复发,使急性ITP者病情加重。孕妇以黏膜或皮下出血为主,还有牙龈出血、鼻出血。严重出血如胃肠道、泌尿道出血仅见于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者;主要体征为紫癜遍及肢体,上胸部和颈部。90%患者脾脏未触及,很少有发热或其他不适。发病可呈急性或慢性,急性者多发生于2~6岁,慢性型常见于20~40岁妇女。发作为渐进性和间隙性,也可暂时性缓解数周,数月或数年。出血可表现仅局限于一个部位如鼻衄、血尿等。除血小板外,骨髓检查有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红细胞、粒细胞数量及形态正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血清血小板抗体测定大部分阳性。ITP时孕期流产率、早产率不增加。产时失血增加。但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通过胎盘可引起胎儿和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目前所有研究显示胎儿和母体的血小板间没有确定关系,但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胎儿严重出血危险增加,新生儿皮肤、黏膜出血易发现,但危害不大,重点应密切注意有无颅内出血。当新生儿血小板<20*109/L,或有临床出血征象时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尽管母乳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IgG)可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但因为ITP患者的新生儿中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不高,症状轻微,因此母乳喂养不是绝对禁忌症。引起孕妇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健康妇女伴有血小板减少症占74%;妊高征者占21%;免疫性疾病者占4%。妊娠合并ITP时,在分娩的过程中有发生胎盘早剥、产时产后大出血、胎儿颅内出血的可能,应注意预防及处理。

对患者应严密监护,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预防和治疗重度血小板减少:1皮质激素:适用于血小板低于50*109/L者。在孕期使用皮质激素没有禁忌症,泼尼松1mg/(kg.d),可改善症状,治疗可持续整个孕期,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泼尼松无效者,可改口服大剂量地塞米松40mg/d×5天,可使血小板计数快速上升。但皮质激素不能预防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2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使2/3患者血小板数增加,因为丙种球蛋白通过短期网状内皮系统阻断而起作用,可降低血小板分离。对威胁生命的ITP患者是有效的治疗;3脾切除:用皮质激素治疗后2~3周无病情缓解和需要大剂量来维持缓解者或频繁复发者,有严重出血倾向,危及生命,血小板<10*109/L,可行脾切除,以减少血小板在脾的破坏以及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但手术可使流产、早产率增加。在妊娠晚期脾切除手术操作困难。因此,应尽量避免在孕期手术。ITP对妊娠的影响是血小板减少导致的产科出血。可行选择性剖宫产术,以避免新生儿颅内出血,对孕妇可防止阴道分娩引起的产道损伤出血,避免孕妇产时用力发生颅内出血。但术时需要有手术出血不止的风险,因此手术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1在剖宫产术前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2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3避免产程延长。3认真缝合剖宫产的腹部及子宫切口,防止出血或血肿形成;4预防产后出血及产后感染。5.麻醉风险极大;应考虑在局麻下取出胎儿后行全麻手术。

参考文献:

[1]姚天一,高企贤.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23-254

[2]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82-603

[3]华凯,周春华.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处理进展。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2000,27(1):29-31

[4]杨剑秋,马良坤,盖铭英.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妊娠的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6):333-335

[5]刘彤、夏亚军、银铎、王津、马淑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5):281-282

[6]史军,梁少文,孙桂芝,等。浓缩血小板治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疾病30例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03,43(26):22-23

[7]程忠平,林其德.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紫癜.见:王梦玖,林其德主编.临床生殖免疫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89-301

[8]丛克家,刘桂荣。子痫患者并发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0):628-629

[9]秦铁军,季林祥,于明华.亚标准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24(3):165-166

论文作者:张学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血小板减少症6年,停经37+4周足月分娩的体会论文_张学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