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大型商业建筑的不断开发建设,地下大空间已然成为当前时代潮流。由于地下商场及建筑功能复杂,通风采光排烟差、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困难大等特点,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财产安全问题。本文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对商业综合体建筑地下防火疏散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关键词:综合体建筑;地下空间;防火设计;问题;措施
一、地下大空间建筑火灾的特点
(一)起火点存在隐蔽性的贴点
商业综合体地下大空间结构出入口较少,空气流通方面比地面差很多。另外在发生火灾后大量的物品在于燃烧情况下得不到充足的空气,降低了物质燃烧的速度和燃烧的充分性,延长了燃烧的时间,从而造成了起火点的隐蔽性。一方面容易造成某一部分和外界形成空气对流之后,火势就会迅速增大,导致火势的猛烈增长;另一方面也造成起火初期不易发现,最终酿成较大火灾事故,所以与同类型的地面建筑相比,地下空间建筑的危险性更大。
(二)大量热气不容易扩散
地下空间的有害气体充斥在有限的地下空间,不容易扩散,导致地下空间里的有害气体浓度瞬间增大,这样就更大的对人体造成了伤害,地下空间的封闭性又造成了大量高热气体不容易很快的扩散,当温度到了一定的高度时就很容易发生轰燃,这种高热气在通风形成气流造成巨大的抽力,使火势在瞬间向其他地方蔓延。
(三)地下大空间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
地下大空间建筑在发生火灾以后,大量有害气体聚集,温度瞬间升高,出入口被浓烟淹没以后,外部力量很难进入。地下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一般只是满足于固定消防设施的安全保护,而固定消防设施使用寿命有所限制,机械排烟也备受考验,不能很好的进行日常维护,在这个比较密闭的空间里,如果这些有害气体排不出去,烟热在热对流条件下,因中性面下移等原因,地下空间内温度上升很快,短时间内达到800一900℃,着火中心温度会更高,这种情况对人员逃生和外部力量救援很不利。发生火灾后由于通道狭窄,浓烟遮挡视线,这样不宜使救援人员和救援设备发挥更好的作用,给灭火造成障碍。
二、当前商业综合体地下空间防火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空间多样性与空间易辨性之间的矛盾
商业综合体为吸引更多人进入消费,提高购物人员的空间体验乐趣,往往采取繁琐的空间形式,忽略了灾害发生时所存在的问题。这种设计方式提高了发生火灾时人员有效疏散的难度,很多消费者由于对地下空间布局不熟悉会产生慌乱,疏散人流量方向不一而造成冲撞及踩踏,将给安全疏散造成较大障碍。在地下建筑中,简洁清晰的平面有助于人群对空间的辨识。
(二)安全出口标志性、导向性差
安全出口一般位于狭小隐蔽位置,不容易查找。当前商业综合体为了突出自身档次,对疏散通道也进行了精细化的装修,弱化了疏散视觉效果,部分疏散出口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疏散效果。另外疏散楼梯无规律,并且空间阴暗狭小,对疏散人员产生排斥作用。很多由于疏散标识不够明确,或有被遮挡,导致部分人员耽误了疏散时间。相对布置楼梯数量方面,如果过多,也会占用面积,同时不利于管理。
(三)疏散距离过长
对于商业综合体,其地上建筑疏散距离要求与地下不同。地下空间疏散宽度较宽,然而商家从经营角度考虑,为了增加经济效益或提高安保的便利性,设置了障碍物对人员进行限流,使本来就过长的疏散距离更加曲折,人为地增加了消防疏散距离,更加难以满足规范要求,给疏散带来不利影响。
三、商业综合体地下空间防火疏散设计措施
(一)平面布局
由于人们对地下建筑的空间布局不熟悉,在辨别方向时会缺乏空间方位感,从而引起心理上的紧张与慌乱,在紧急情况下容易造成疏散延误。因此,建筑布局不仅需要达到防火要求,在兼顾空间趣味性的同时,平面布局应尽可能规整。
1.空间单元
空间单元中宜采用单一流线形式平面布局,如环形、线形。单一流线形式简洁明了,有助于疏散,但其空间相对单一呆板,见图 1。
2.自动扶梯位置
自动扶梯是一种常用的垂直交通工具。它效率高,使用方便,并且在人们乘自动扶梯通过中庭开阔区域时能够加强方位感。虽然自动扶梯不应计作安全疏散措施,但其能够增强人们对空间的辨识度,在火势没有到达自动扶梯附近时,人员也可通过自动扶梯到达相对安全的区域。而且在中庭处设置自动扶梯也可增大商业空间的实际使用面积,给临时会展带来更多的人群。
3.设置下沉广场
当地下空间发生火灾后,不管是电源失效或消防系统自动切断电源,除少数应急灯光外,整个地下建筑内部会是一团漆黑。在紧急疏散时,人们由于难以辨别方向而容易引起慌乱。下沉广场可为疏散大量人群提供便利。广场可将更多的自然光引入地下空间,在疏散过程中起引导性作用,同时,下沉广场也可作为迅速疏散区域,一旦灾害发生,人员可以首先转移到迅速疏散区,然后再向地面疏散。不仅如此,下沉广场还可引导更多人群进入地下空间,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下沉广场附近的铺面会有更多的人流,拥有更高的商业价值,例如E商业综合体建筑。处于地下平面的人群疏散时,下沉广场对疏散人员起引导作用,使疏散人员进入相对安全区域,见图9。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商业综合体防火及疏散具有自身特殊性,通过查阅大量商业综合体建筑地下防火疏散设计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探讨了商业综合体地下疏散设计中如何更好与商业价值融合,改善其设计措施,提升整体建筑的防火性能。
参考文献:
[1]吴松.地下商业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3(05):593-595.
[2]杨泽.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工业设计,2011(10):120.
论文作者:钟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1
标签:地下论文; 空间论文; 综合体论文; 建筑论文; 商业论文; 人员论文; 广场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1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