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物理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重视观察和实验,不仅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而且更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物理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风、习惯等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物理学科教学中如何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基础地位,值得我们物理教师们深思和探究。近年来,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和探索,现予归纳总结,以求得同行们的赐教和商榷。
一、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部分教师观念陈旧。
近年来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着“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错误认识,还有部分教师过分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实际操作。这些现象严重妨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部分教师素质偏低。
现代物理教学认为,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实验教学的素质包括三个方面,即观察实验素质、实验思维素质和实验操作素质。其中实验思维素质和实验操作素质表现在设计和完成实验中,是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素质的反映。而目前部分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对实验的设计与操作的心理活动不佳,缺乏实验测量的操作技巧,缺乏实验考核的命题能力,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3.实验教学模式僵化。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方式呆板,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就分组实验来说,教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写得面面俱到。然而每次实验课教师还要花相当长时间根据教材讲实验目的、原理……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跟着教师动几下,取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这个思维障碍,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
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目标
中学物理新课程提出了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它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组成。但是,由于在长期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中学物理教师已经习惯于“知识本位”的教学目标,所以当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以强势的姿态展现在物理教学目标中时,很多教师不知所措了。笔者认为教师应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激情,探究物理实验的原理,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需求发展特点,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提供空间。
三、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1.做好课前小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对象产生了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对于提高教学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小实验具有直观、真实、形象和生动的特点,能激发矛盾,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物理小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才能的锻炼机会。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把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
2.在生活中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谛。新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物理实验课程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藏着深刻的物理原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我们身边的一些常用物品如钟表、牙刷、橡皮筋、饮料瓶、吸管、气球、乒乓球、旧灯泡等进行实验。它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形成终身记忆。而且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在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又把知识用于生活的能力。
3.切实重视演示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境,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境。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也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
4.改进课本中的实验,使学生易懂、易操作。
物理课本中的实验,为了科学、严密和规范,往往会给实验操作带来较大困难。在教学实践中,为解决操作中的不便,我大胆地对一些实验进行了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初二物理课本中“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中每小组需要一辆小车,可配发的太少,难以满足小组实验需要。更重要的是木制车的轮子和轴间摩擦太大,金属小车的质量也太大,在一块不长的木板上很难做到路程和时间同步,学生做起来相当困难。我在做此实验时,用实验室中的金属圆柱体来代替小车做实验,不仅解决了小车数量不足的问题,而且便于学生亲自操作,很好地达到了实验目的。又如初二物理中“牛顿第一定律”一节的实验,由于实验室配备的小车轮子太小,当小车从斜面运动到平面时,小车易与平面碰撞,影响实验效果,甚至造成实验失败。在这节实验教学中,我仍用金属圆柱代替小车做实验,效果也非常理想。
通过对课本中实验的改进,降低了做实验的难度,既便于教师操作,学生又易懂、易理解,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利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抓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同时,应努力开拓实验教学的新构想,探索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新路子。设计物理实验需要灵活、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物理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生:
1.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2.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选择实验仪器。
3.设计独特的实验构思。
4.独立进行实验操作。
因此利用设计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百闻不如一见,事实胜于雄辩”。所谓“物理”乃万物之理,我们的研究只能以事实为基础,规律的得来靠的是观察和实验,可以这样说,没有实验也就没有物理学。中学物理实验应该吸取新课程理念,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中学物理实验成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
论文作者:李春梅 毕再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月总第2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物理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物理实验论文; 小车论文; 素质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月总第2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