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新趋势_教学设计论文

参与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趋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式教学论文,新趋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兴起

近年来,参与式设计深入影响到教学设计领域,教学设计也越来越强调面向学习者,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设计。目前,教学设计领域正经历着设计范式的转换与重构,正日益走出行为主义、技术理性的窠臼,正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一元决定走向多元协商。对于教学设计理论的这一新发展,美国教学设计专家巴纳锡(Bela H.Banathy)进行了精辟的概括。他从设计未来的假设出发,区分出四代设计方式:第一代是“按指令设计”(design by dictate);第二代是“为决策者等的设计”(designing for);第三代是设计者与决策者“一起进行的设计”(designing with)或者“设计者指引的设计”(designer guided);第四代是“置身于其中的设计”(designing within)[1]。第四代设计理念要求活动系统必须由那些处于其中的人、利用这些系统的人以及这些系统所服务的人共同来设计,即系统中每一个人都是设计的参与者,共同分享设计的权利,共同承担设计的责任。Charles M.Reigeluth在《一种教学设计的新范式?》一文中则更为明确地指出,“教学系统设计的‘健康’依赖于执行者们开发出一种将用户设计的方法应用于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设计方式,这一设计方式应将所有相关群体都纳入到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之中”[2]。受参与式设计理论的促发以及教学设计理论新发展的推动,到20世纪末期,参与式教学设计逐渐兴起,并日益得到关注,正成为一种日益崛起的教学设计方式。

二、参与式教学设计的价值

1.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学习价值

首先,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学习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最后,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终身学习能力。

2.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教学价值

首先,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教学价值体现在教学适切性的提高。在参与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学生意见和想法得以充分表达,这有利于学生的差异性完全显现出来,有助于教师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学生。同时,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之中,教师必须学会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必须对学生的意见、想法、建议、决定等加以吸纳,这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设计的师本主义倾向,促使教学设计由统一的标准化设计走向着眼于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个性化设计,真正实现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效生成嵌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案。

其次,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学生对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以及通过教学将获得的知识与能力等有了更明确的了解,学习的方向性显著增强,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积极配合,同时教学中因沟通不畅引起的障碍也必然大幅度减少,从而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高效开展。

最后,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学生能为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为教学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意见,有利于群策群力,所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方都比较满意的,其质量水准必然高于由教师单独进行的教学设计。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以及师生之间的高度协作,必然有助于教学设计的直接目标——教学效果的提高。

3.参与式教学设计的交流价值

首先,参与式教学设计为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其次,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协商的氛围。

三、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

1.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与传统教学设计相似,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也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条件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环节。但区别于传统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包揽一切、排斥学生参与的现象,在参与式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参与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实施环节。为有效概览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可将其分为分析阶段、方案形成阶段、方案执行监控阶段、方案评价反馈阶段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由图1可见,区别于传统教学设计实施过程的是,在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实施阶段都多了一个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环节。这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设计的时间,却能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效果及效益,其所得远远大于其所失。同时,由图1还可以发现,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参与是一种整体性的参与,包含参与教学目标、教学条件等的分析,参与方案的形成、执行监控、评价反馈等。学生依次参与每一个阶段,方案评价反馈阶段获得的信息又输入到分析阶段,作为下一次参与的参考信息,即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连续过程,是一个循环推进的系统。

2.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层次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年龄、能力水平等的差异,学生的参与程度应有一定的差异性。与之相应,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对低段低年级的学生实施较低程度的参与,对高段高年级学生则开展较高程度的参与。根据学生参与程度的不同,可将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大致分为咨询式、协商式、参谋式三个层次(参见表1)。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层次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层次与层次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宜将参与式教学设计看作一个随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等的增长而参与程度不断增强的过程。小学阶段宜逐步采用咨询式,中学阶段宜从咨询式逐渐过渡到协商式,大学阶段宜从协商式逐渐过渡到参谋式。各阶段的学生以相应的参与层次为主,但也不排除对于特定的设计内容、设计环节等适当尝试较高层次的参与,最终形成参与由弱逐渐变强,由他主逐步走向自主的终身学习体系。

3.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方法

在国外开展参与式教学设计实践中,已经逐渐形成了诸如调查问卷、学生日记、师生谈话、讨论会、意见或建议书、学生个体或小组自主设计教学等参与方法。(1)调查问卷。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实际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学生通过回答问卷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将学生的意见汇总,并根据学生意见改进教学设计。(2)学生日记。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将学习的收获、学习的困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记录下来,并定期交给教师,以便教师针对具体问题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进、优化。(3)师生谈话。教师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个别和小组交谈,以获得学生对教学设计的意见与建议。(4)讨论会。定期组织教学设计讨论会,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民主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5)意见或建议书。学生通过系统地撰写意见或建议书的方式为教学设计出谋献策,从而参与到教学设计之中。(6)学生个体或小组自主设计教学。在教学、学习开始之前,学生个体或小组自主完成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再将自己或所在小组的设计与他人或其他小组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加以优化,最后在全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生成最终的教学方案。学生参与教学设计的方法并不是统一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生年龄、层次、水平等的不同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需要选择恰当的参与方法,并综合运用多种参与方法,使所选择的参与方法发挥最大功效。在实施过程中应牢记,每一次实施都是独特的,实施方法应根据现实具体情况而“量体裁衣”。

当前,参与式教学设计已在欧美多个国家加以倡导,并已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参与式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注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有助于扭转我国现实教学设计中学生参与缺失以及学习主动性低下等弊病。然而,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开展也面临着教师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以及具体环境下参与模式与方法的构建等问题,对这两类问题进行纵深研究是参与式教学设计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标签:;  ;  

参与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新趋势_教学设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