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霞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三滩乡朝阳中心小学 7309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的语文感悟,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那就像丰富的矿场中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光彩夺目,让人喜爱。教学中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如果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词句华美,色彩斑斓,妙语如珠,情真意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性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感知”“求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境。相反,老师总是总结“一二三”式的方法,学生听得太多,投下去的石头也就不会产生多大的涟漪。其实,转而思考,我们自己读书时,不也对老师讲课的方法感到乏味无趣吗?
二、以丰富的想象激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发现、填补、阐析。而这些“空白”的填补正是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维元素,从而架起一座沟通作者与读者情感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了个性鲜明的理解,逐步深入,进而尝到成功的快感,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此时被激活的思维填补了一个个“空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七色花》中,让孩子自己拥有七个花瓣,用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实现拓展孩子创新思维,虽然有些想法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但它可以在创新求异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落花生》一文,让孩子在落花生与苹果、石榴之间选择自己想做的那一个,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同时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做的各种广告以及各种包装都有它们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人。通过热烈地讨论上述问题,同学们更加深了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对课文主旨的认识、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等等,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拓宽了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的办法,并不仅限于用多媒体,还有许多成功方法。总之,通过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兴趣阀门,诱发学习兴趣,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如在《海底世界》一文教学中:像很多课一样,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了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这时,我不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向海底世界的大门。学校的局域网里就提供了河北远程教育网关于本课的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组合成小组,自己到网站上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分成了“海底动物考察队”、“海底植物考察队”、“海底探险队”等不同的小组。在我给精心准备的网站中,学生们就像进入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海底世界,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一种种姿态万千的的植物、一座座奇异的山峰、一朵朵盛开的珊瑚,就那样真切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大家兴奋地浏览着,热切地交谈着,认真地记录着,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此时此刻,学习是那么快乐而有趣。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自然而然地达成,何用教师再去枯燥地介绍海底的知识呢。由于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内容和对象,学生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因此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己小组选取的对象进行了认真而详尽的汇报,其丰富程度连我都始料未及。汇报后,再结合课文的文字理解和感悟海底世界的美丽和物产丰富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在《我想》一文教学中,在让学生感知课文后,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教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画、演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围中学习,使学生真切感受课文的熏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发挥想像及表达的机会,学生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创造的激情才会再现。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兴趣浓厚,气氛活跃。这种教学设计,给了学生选择内容的空间,给了学生合作的空间,给了学生发言的空间,因而激发了学生兴趣,不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论文作者:何天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兴趣论文; 语言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