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中学数学教师尽其所能进行教学研究_数学论文

倡导中学数学教师尽其所能进行教学研究_数学论文

倡导中学数学教师做力所能及的教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力所能及论文,数学教师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所周知,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这决定了我们培养学生必须要有前瞻性.日新月异的时代、纷繁复杂的社会和迥异的学习个体,使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终身修炼自己、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因此,“教研”已经成为我们教师专业化发展必不可少的“常规”工作,悄然渗透于我们一线中学教师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笔者在自己教研工作和老师的互动交流中,发现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对教研存在认识和教研行为不当的现象,下面就此提出中学数学教师应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教研,旨在让广大同人避免盲目、被动和随意的教研,以期达到教与研的和谐统一.

一、中学数学教研的典型误区

中学数学教师中不少教师有下列不当的认识或行为:

(1)整天忙忙碌碌,解学生之惑,认为解决学生的问题,不仅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更是教研的成果,其他的教研活动都认为是没有必要的;

(2)沉迷于一般数学问题的研究,认为数学问题解决好了,考试就没问题了,其他问题与自己无关,因此研究解题就是最大的教研;

(3)认为写文章是最高和最好的教研,因此利用各种资源编写论文,嫁接成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严格说不能称作论文),偶尔发表了一些文章,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编”的积极性,因此东拼西凑的文章成为论文评选和杂志编辑部的一大“风景”;

(4)痴迷于自己感兴趣的初等数学中的某一个方面,如:课本习题的挖掘、某一个特殊方面的探究等远远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5)大量精力放在教育教学的理论、心理学理论和高等数学的研究上,每年申报市级和省级课题中都不乏此类课题,如“中学数学的教学法研究”、“高中学生的心理研究”、“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等,超出中学数学教师的研究范围.

诚然,每天都辛辛苦苦地解惑,这样的教师应该说是好教师.因为不知道教研是有目的和方向的教学研究,认为自己解决学生的问题就是教研,因而教研的深度显得不够;一般数学题的解决是教师的基本功,必须练就,但这不是教研的全部,只是冰山一角,实质上解题是中学数学教研问题中极小的部分;写文章或论文,一定要有自己切身体会,我们教师具有教学实践的经验,这是我们的优势.如果能够写出与教育教学的理论有效结合的论文,就非常好了.中学数学的论文不需要长篇大论,攻其一点的文章会让人难以忘怀,拼凑出来的文章是对自己和读者的不尊重;对课本的例、习题和自己感兴趣问题的研究也是必需的,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并且近几年的部分高考题也源自课本或某一特殊的解决方法,但我们不能随自己的爱好而行,所研究问题的范围和深度远远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必须知道一些教育教学、心理学和高等数学的原理,这些理论国内外已有专家进行理论研究,只要合理利用于实践就行了.

二、做力所能及的中学数学教研

这里的“力所能及”的意思:第一,教研是我们教师应该做,并且是有能力做好的,许多中学数学优秀教师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就是例证;第二,教研的问题应该是源于教学的问题,并且必须要解决或要寻找解决最佳方案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学数学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漫无边际和千条万绪的,研究什么问题最关键.这里要搞清楚教学与教研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研的问题源于教学,教研为教学提供有效理论和实践支持和指导,最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第三,教研是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做,但不能超出我们的精力和能力的范围.因为除了上课和改作业外,有许多“发展滞后”的学生需要我们帮扶,很多“发展超前”的学生需要我们引导,还有教师群体间的互帮互助、对话专家和自己的课后反思和备课等,需要我们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另外,各位老师的能力也不同,不能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也不能要求过低或没有要求.因此,做教师本人认为力所能及的教研才是正途.

1.力所能及的教研方式

(1)自学反思

自学反思是指教师自己进行学习和研究,不断吸收他人的经验和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实现自己教学的发展.如:研读文章或专著、课后反思和个人备课等.因为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课程的开设是比较全面的,几乎中学数学老师每天都有课.导致教师的集体活动或外出集体学习的时间少.因此,自学与反思是教师发展的主要教研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白天课堂教学与个别辅导之余和晚上的时间,学习一般的教育教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如:学习波利亚《怎样解题》、《数学的发现》、《数学与猜想》;加涅的《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教学设计原理》等教育家的书籍和数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书籍,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为了学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每年可以订五本左右中学数学方面的杂志,了解和学习中国最前沿的教学与教研动态.学习时不能一目十行,要仔细阅读和书写读书体会,注意与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度结合.课后反思是我们教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课后反思是对课上记录或记忆的课堂教学情况,再与学生完成同步练习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看看此节课的得与失,记录下来,以备下次借鉴.个人备课要以教研的态度认真准备,在上次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两备”:备学生和备资源,“预设”是否合理,决定了课堂教学的“生成”这是否自然和精彩,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2)互帮互学

互帮互学是指教师之间相互研究、学习和借鉴.如:课间交流、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互相评课等.这里的教师群体的范围可以是本校数学组教师、全校教师、全区(县)、全市教师,还可以更大范围的教师.现在大家经常看到的是数学组间同事的课间交流、集体备课、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全校的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更大范围还有区、市和省级的.如:我市瑶海区的中学数学骨干教师联盟、我市每学期的六节市级公开课和教师讲座以及安徽省的省级观摩活动等等.教师只有积极地参加这些活动,充分学习和利用其他教师的资源,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自己.同时,这些教师都是一线教师,要待解决的问题都源自教学的实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一线教师,由于教学工作确实繁重,每天完成“上课”和“改作业”的任务后,已身心俱疲.因而,少数教师同行相互学习的热情不高.如:集体备课“出人不出力”;评课议课只讲“优点”,不讲“不足”;大范围的教研活动更是“观众和听众”.没有实质性参与到互帮互学的活动之中,是对同行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3)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意指教师与学生的课内与课外的交流与沟通,是师生思维和心灵的碰撞,是最常见与最容易实施的教研.目的是围绕当天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循序渐进地找到适合自身和学生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我们的教师有片面的理解“教研”的倾向,大部分教师认为课堂内外与学生的交流和探讨,不是“教研”.其实,教研渗透在与学生交流的每一时刻,与学生交流的课堂更是教研的主战场,我们要以教研的高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注意收集和记忆课堂上与学生产生思维共振的过程和结果,特别是创新的思考方式、解题方法和结论等,课下进行及时的记录,分析和反思产生的原因.课外的交流,除了释疑和解惑以外,更多的是交流教学中的得与失,为将来学生的教学提供好的素材,为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提供第一手材料.

(4)对话专家

对话专家是指教师与在专业方面有较高造诣的学者、研究者和名师的交流.这里的“对话”更具有我们的教师主动讨教和学习的意思.其实专家们大多是理论的研究者,他们更希望我们一线的教师提出实际问题,与自己对话,让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反之,也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为自己的理论提供了实践支持.

首先,我们教师要迈出去和请进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地市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纷纷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请学者、专家和名师来本地进行专题讲座和示范教学.我们教师要把握机会,积极主动的参与.不要守着自己的陈旧的“思维”,要虚心聆听、记录,与专家平等对话.如:教育部“国培计划”的脱产培训和远程教育,合肥市这几年派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北师大和华师大学习,还有学校派老师到其他大学或学校学习;我市中学数学室请了中科大苏淳教授、安师大郭跃红教授等到我市进行学术讲座等.创造了我们教师与专家直接对话的机会,是难逢的讨教和交流的机会,机不可失,必须好好把握.

其次,要通过媒体和网络的平台向专家学习.媒体和网络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它具有资源丰富和传递快捷的特点,我们一定要充分和合理的利用.但一定要有选择性,如:中国教师研修网和各省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的专家视频报告,名家的著作和文章等.努力吸取专家观点中的精髓,特别与我们教育教学的实际紧密相联,自己认为合理和重要的理论和做法,为自己的教学积累大量的优质资源,为自己的实际教学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提供理论支持.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教师已经有了通过“视频”的工具,与专家直接交流的新途径,如:安徽省高中数学教师远程教育就开展了“视频答疑”活动,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直面专家.

2.力所能及的教研内容

(1)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依据,是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教材包括教科书(课本)、教学参考书和学生同步练习等.教师在认真研读、充分理解和领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研究和开发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对教材内容的教与学,它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成败.必须下大力气潜心钻研,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理顺教材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自己对教材理解,建构自己的认知网络和结构.只有教材吃透了,并且了然于心,才能高屋建瓴.自己的观念和课程理念才能落实到实处.

另外,学生作业(包括考试)也是教材的范围.作业布置的数量、典型性、巩固性和思维的锻炼等,也要我们研究.对课本中的章节练习、习题和复习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性,可以进行适当的增减,不能盲目、低效的布置大量的数学问题,作为学生的作业.

(2)学生

我们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脱离学生的实际,盲目拔高或低估学生的教学,都是不切合实际的.“跳一跳够得着”是我们的追求的目标,但“跳一跳够不着”或“不用跳就够着”的教学,我们尽可能避免.要想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与学生多交谈,提问和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唯有这样才能得到学情的真实情况、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3)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确定的内容和目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教育的环境和辅助手段等.首先,目标的确定要合理,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一定是课堂教学可以达到的目标;其次,目标要明确具体,特别是过程性目标;最后,目标行为的主体是学生,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要按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行为动词进行书写,如“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学生能表达自己的主要观点”.总之,教学目标要确定合理、表达规范和达成度高.

(4)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等均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概念教学、命题教学和解题教学中,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对个体解决较困难的问题,让学生合作交流,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总之,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建构知识、解决问题,还要培养好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人提供好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5)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主渠道和主战场.备课和教学研究结果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课堂,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也在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度的记忆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发现和记录学生的研究与创新的成果(包括解题中老师没有想到的解法).这样既积累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又给学生以鼓励和成功感.这样为课后反思或二次备课提供事实依据.

(6)教艺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艺术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图象等手段,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运用的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其目的就是为了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积极的情感从而产生心理的认知需求,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的学习,思维的激活达到最大化,会产生高效的学习、适度的创新,学生、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的产生实质性的合作和交流,为将来学生步入合作化的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力所能及的教研时间

中学数学教师一般每天都有两节课,每天有两个班的作业需要批改,还有一些辅导学生和学校、县和市的教研和行政活动的时间.那么,哪些活动时间我们必须挤出时间参与,哪些时间是自己掌控的教研时间呢?

(1)每周学校安排的教研活动时间

这是学校安排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是教师间互帮互学,资源共享的最直接和最经常的教研活动.一般老师都参加,因为这也是行政要求.

(2)省、市和县(区)教研部门组织的活动

如:合肥市包河区名师工作室定期的活动;合肥市教研室每学期组织的六次教研活动和专家讲座;安徽省教科院数学室组织的优质课观摩活动等.这些教研活动往往由教研室组织,有名师、专家和教授的参与,针对性强,可以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资源的质量会更高.

(3)每年的继续教育或远程教育或培训等

由于各级领导重视了教师的终身教育和学习,每年都安排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或适当的培训.如: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的远程教育的培训、合肥市的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以及2010年教育部启动的骨干教师的“国培计划”,培训的形式有脱产学习和远程培训等.由于远程教育资源丰富,并且具有专递快捷的优点,我们足不出户,可以享受优质资源,何乐而不为呢!

(4)自己已经固化的时间

习惯成自然.一般教师在任教几年后,有一个每天晚上在家研修固定的时间段.用来处理在学校没有做完的教学工作和自己的个人发展.我问过许多的优秀教师,基本上都有.如:利用晚上7点~9点的时间,写好今天的教学后记和体会,准备下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教材、自己上一届学生的教案和自己现在学生的学情及集体备课的要求整体考虑).晚上9点~11点是自己研读他人的成果、书写论文和研究课题等.

4.力所能及的教研呈现

针对在自己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成功的案例,都应该进行有效的研究.小的问题可以通过论文的形式呈现,大的问题可以申请课题进行研究,如:对教材中的有些内容的安排不合理等,可以以论文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供编教材的专家参考.对大一点的问题,如立体几何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等,可以申请课题,再根据自己学校的生源和教师情况进行研究.论文和课题的研究的问题不能太大和宽泛,否则是言之无物,太多的“正确的废话”,没有实际效果,如“对新课程理念的研究”、“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等等,我们没有办法研究,也研究不完.我们也不能为了“职称”或“先进”等荣誉而写论文或做课题,即使是写了或做了,也是“言之无物”,没有自己的切身体会,感动不了自己的论文,只能让同行见笑.

(1)论文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教育论文是自己“有感而发”而来,而不是为了什么而“写”出来的;教育论文是我们自己长期积淀的结果.论文的选题来自我们的工作和研究中,如:课堂教学;课程、教材;解题;试题整体评价与分析,个别创新题的深入探究,试题商榷等;来自杂志和文献;来自课题研究等.

论文是作者把自己的理解和思想,通过议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要论点鲜明、论据确凿和论证过程要有序.中学数学的论文是向读者传播数学和数学教育文化的重要途径.读者的群体是广大的中学教师和部分中学数学教研工作者,所以“真实”和“可借鉴”是重中之重.

(2)课题

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课题越来越受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的重视.每年都有许多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得到审批.

课题的选题就是我们教学和研究中具有典型性和广泛性的问题.例如,教学工作的问题:《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现状分析及难点突破的行为研究》(省级课题);通过阅读文献及参加学术会议时,或发现前人理论上和具体结果上的不足之处,或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需要更深入进行研究:《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国家级课题);别人提出或自己认为工作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合肥市普通高中综合评价》(省级课题).

课题的研究,一般都要成立3人以上课题研究小组.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对问题做一些针对性的研究.我们中学数学教师研究课题一般以行动研究的方法为主,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改进.在刚开始做课题时,做一些问题小的课题,体会做课题的过程、途径和方法.其实,过程是研究的一部分,也是成果之一.在有了做课题的经验以后,逐步做一些问题大一点的课题,成果也要求丰富一些,并成果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报告(或讲座)

学术报告(或讲座)是自己教学和研修的成果或体会,学科和学科教育文化传播的最直接的形式.比起“写作的成果”更具有直接性和交互性,效果更好.我们中学数学老师可以作的报告(或讲座)有:①校内的报告;②教研活动中的报告;③数学年会中的报告;④研讨会中的报告;⑤培训中的报告等.

中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讲的数学讲座,大家很习惯.但是,叫某一位老师给全市老师做讲座(报告),大多不会承接.因为要求高一些和面广一些,听课者又是自己的同行,特别怕自己讲不好,耽误大家时间.其实,只要报告的内容是自己的理解和实践体会,你的报告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些年来,我市有不少优秀教师,在市级范围内作过报告.把自己一辈子的教育教学的经验和体会,与大家共享,相对延长了年轻教师的教育的生命.报告人在自己的报告中,与同行的互动交流中,自己也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和更深的理解.在其他老师的思想中有了报告人自己教育的理念和思路,这不正是教育人期望的吗?

“一花独放不是春”,每个中学数学教师只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扎实有效的教研,以教研的观点进行教学,那么“万紫千红春满园”的中学数学教育一定会很快到来,在这里师生乐教、乐学,共同幸福成长.

标签:;  ;  ;  ;  ;  ;  

倡导中学数学教师尽其所能进行教学研究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