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监理与施工合同的管理论文_朱岩

建设工程监理与施工合同的管理论文_朱岩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辽宁营口 115007

摘要:建设监理工程师对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涉及面是很广的。建设工程监理对发展和完善建设市场的规范管理,推进建设领域的改革,提高建设工程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避免和克服建设领域的经济违法犯罪等现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建设工程监理与施工合同的管理。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监理;施工合同

1、概述

建设工程监理是代表发包人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工期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实施专业化监督管理的活动,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对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笔者在审计时发现,一些工程监理单位弄虚作假、监理人员不认真履职,没有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应有的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强化监管,不断规范监理行为,提高监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任何一项项目建设都离不开经济合同的签订,合同内容中包含法律、经济以及工程技术等多方面内容,是保障项目涉及人员合法权益不被侵袭破坏的关键途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也不例外,合同签订双方均是根据前期签订的施工合同来明确自身义务和权利,为各方工作关系和各项经济活动有序运转的提供前提依据,且还是合理解决双方合同纠纷问题的重要保障,故由此看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高效性对促进建设工程目标顺利达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设工程监理与施工合同的现状

2.1、建设工程监理现状

监理程序落实不到位。有的监理公司现场派驻监理人员的人数和资质与投标文件不相符,使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和监理执业资格的实习生来进行旁站监理工作;有的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擅自调离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既没有履行监理人员变更及报备手续,也没有安排同等资质履历的监理工程师进行替换,造成现场监理工作失位,甚至存在专业监理工程师长期没有履行监理职责的情况;有的总监理工程师同时兼任几个项目的总监,造成有的项目监理管理缺位、失位;有的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管理不严密,批次和数量不明晰,没有建立相应的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管理台账;有的没有编制巡视、旁站方案或制度,巡视、旁站记录内容不完整、不具体。

监理日志记录不准确。有的记录不连续,几天记一次,或者几天未记录;有的记录不准确,监理日志中记录的工程例会情况及解决问题与工程例会纪要内容不一致,处理问题不闭合;有的记录笼统空泛,过于简单,未按规定对天气和施工环境情况、当日施工进展情况、当日监理工作情况,包括旁站、巡视、见证取样、平行检验等情况,当日存在的问题及协调解决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2、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现状

部分参建单位并没有认识到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对于施工合同多以执行为主,对于合同管理职能有所忽略。同时在实际进行合同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形式化以及管理授权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整体管理体系并没有达到预期值,合同内容执行审查与评估工作还需要不断进行改善,这些都是有关管理者应注意的问题。

建设合同有着周期大、各环节施工差异较大等特征,因此为保证最终工程施工质量,要求合同制定要保证整体内容条款的严密性,而合同签订双方,也要从签订合同之时,尽力对合同内容进行执行,但若存在合同条款不明、权责分配不清以及约束不合法等方面的问题,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合同执行质量也会随之弱化。加之部分单位管理体系存在缺陷,也会对执行效果产生影响,并不利于合同管理与落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建设工程监理和施工合同的策略

3.1、先进化的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指导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因而在进行工程监理和施工合同管理时,抓住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运用先进化的管理理念代替传统不重视工程监理和施工合同管理的理念,将建设工程特点的法律法规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从而在观念、意识上加以重视,更好地付诸行动。

3.2、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在进行建设工程监理和施工合同管理时,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根据施行对象的不同,将管理模式分为三方面,第一方面从建设单位角度来说,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合适的、针对性的管理模式,采用“前一中一后”管理模式,首先明确本建设工程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在选择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时,严格把控单位资质和人员资质,注重合同管理,最后结合建设工程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第二方面对于监理单位来说,采取“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模式,首先对于建设工程的整个施工期进行管理,主要是对事的管理,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其次对工程中的各个内容进行全面管理,包括物、人的管理。物主要为原材料、物资、施工合同等,人主要为人员管理,包括监理工程师自身管理也包含施工人员管理,最后为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第三方面为施工单位管理,采取“一对一”管理模式,即物、事、人进行各司其职,专人负责专事和专物,明确责任制,配合监理管理,特别是在施工合同管理中,要进行细节化管理。

3.3、规范化的管理手段

规范化的管理手段主要分为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章制度三方面,首先在进行建设工程监理和施工合同管理时,要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比如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其次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特别是在施工合同管理中,必须遵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规范,按照规范内容进行制定合同,按照规范内容实施合同;最后严守相关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贯穿于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在规章制度中明确工程监理的职责、工作内容等,明确施工方的工作内容、工程进度等,进行规范化、责任化管理,从而在遇到紧急特殊情况时,做到临危不乱,事事可追溯。

3.4、实现合同签订审核规范化

合同签订、审核是合同管理重要内容之一,管理人员需要在进行合同管理优化过程中,对合同签订审核进行规范,

应参照以往合同签订经验以及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对整体合同审批流程进行调整与优化。同时要对合同条款完整性以及真实性进行重点审核,要保证条款与相应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并要对合同实施风险与注意实现进行明确与标注。同时要对条款中存在的不合理内容进行纠正与调整,并要对缺失内容进行补全,防止合同落实时所出现的各种违约与纠纷问题,降低企业经济损失风险发生概率。并要对合同管理组织机构进行建设,要对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总结与反思,不断健全整体合同管理模式,确保最终建设工程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效果。

总之,建设工程监理主要分为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其中施工合同的管理更是项目监理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整个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可视为施工合同管理的全过程,目前在建设工程监理和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意识不足、工程监理管理混乱、施工合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通过采用先进化的管理理念、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前一中一后、全方位、一对一)、规范化的管理手段来加强建设工程监理和施工合同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雷项生.建设工程监理安全责任之研究[D].清华大学,2012.

[2]闫天华.建筑工程“监理”合同地位和职权的国内外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12.

[3]王小军.工程项目管理加监理模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席绪军.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

论文作者:朱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建设工程监理与施工合同的管理论文_朱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