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有料”“有序”论文_许春芳

“有趣”“有料”“有序”论文_许春芳

许春芳 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

【摘要】2017年9月,科学课也成了小学一年级的必修课。对于科学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年级的科学课该怎么上?一年级的科学课堂该怎么把控?一年级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该怎么落实?通过我近一年低段科学教学的经验,从低段科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把握、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引导、科学课堂的课堂常规指导等方面来进行浅谈。

【关键词】核心素养;低年级科学;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039-02

2017年8月28日,一则新华社快讯引起广大科学教师的注意。“科学课也将成小学一年级必修课,改变科学课从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设置。”这个消息,说明小学科学课程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对于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来说,既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家都知道,班主任都很难招架得住,更何况是一个每周只有一节课的科学老师?

目前,低年级的科学教师的分配情况分以下两种:一部分是科学专职教师;更多的是班主任教师兼职科学课。兼职教师基本没有科学教学经验,科学专职教师之前只有针对3—6年级的科学教学,对低年级新教材、新同学也是全新的。所以,对于一年级的科学课,包括科学专职教师也是比较困惑与迷茫。

一、有趣——要呵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趣”在内容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低段的儿童正处在前运算阶段,具体形象的思维占于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儿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是需要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图像来进行,但是抽象思维此时才刚刚开始萌芽。生活是儿童的感性认知和科学的抽象概念之间的连接点。儿童对科学的认知多来源于生活,而科学的原点也在于生活。如果要让儿童通过生活来了解科学,接受科学直至喜欢科学,一年级科学课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但不要太“科学”。

例如,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为《植物》,教材安排了观察植物、种植植物和寻找校园植物等活动,通过自己的亲身探究和体验,让学生知道许多植物都有根、茎和叶;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教科书还安排了学生观察未开放的菊花;种植大蒜或萝卜;观察杨树叶、栎树叶、桃树叶、芭蕉叶等;寻找校园里的松树、枫树等。这样的安排一是让学生意识到植物种类很丰富;二是基于不同地区的教学需求;三是让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严格地按照教材中提供的植物进行教学,无疑就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的真实生活去寻找他们常见的、身边的熟悉或有特殊意义的植物来进行教学;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去寻找他们最感兴趣的、最有特色的植物来进行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爱动手、爱交流、爱思考、爱提问等特点,去设计手脑并用的科学探究活动。 在学生活动中,学生的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都被调动起来,参与观察。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二)“趣”在方法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来源于动作,知识来源于活动,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因此,低年级的科学课特别重视玩中学、做中学、游戏中学和体验中学。教师在方法上可以尽可能生动活泼些、灵活多样,比如,板书可以以图片加文字拼音结合;语言上尽量选择方便理解的简单语言;教师在肢体语言上也可以生动活泼些,适应儿童。

当然,这也需要教师的智慧。低年级的内容非常简单,知识点可能也只有一两句话。教师要努力地把教材内容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游戏活动,呈现出一个个富有创造性、能观察、记录、动手动脑的科学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下,孩子们有事情、有目标,他们的观察、记录等各方面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三)“趣”在评价

小学一年级的科学课堂评价一定要具有趣味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充满趣味的科学评价,可以吸引学生深入科学探究的世界,可以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比较与测量”单元中,一些教师选择了玩具恐龙和纸青蛙等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玩具作为教学材料,使一年级科学趣味化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也为小学低年级科学评价起到了导向作用。在“植物”单元的教学中,一些教师设计了“实验室植物墙”来展示,这将大大地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包括期末评价 ,低年级孩子采用非书面形式进行评价。低年级科学课教学,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概念,而是让他们通过学习养成善思考、乐探究、开动脑的习惯。所以,低年级的期末评价方式,可以选择组织活动进行游园闯关活动,或是组织活动认识动植物、养植物等形式,亦或是选择画图等方式进行评价。评价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选择符合自己学习实际情况即可。

二、有料——要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学生探究有“料”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较低,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水平很弱,学生在开展探究活动时,往往需要借助一些直接的事物或者材料展开活动。 在设计探究体验活动时,教师尽量选择真实的物体,而不是用图片或者其他模型来代替。

以一节一年级课《它们去哪里了》为例,前期教师需要准备沙子、白糖、食盐、水、水杯、搅拌棒等材料,而且像这样的材料,很多不能反复利用的。因此,想要上好一节科学课,前期的材料准备是需要科学教师下力气花心思。

(二)教师心中有“料”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它的六大素养与小学科学的探究等过程紧密相关,并能在课堂中进行引导、培养与落实。低年级科学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还要培养学生的勇于质疑探究的精神和关注学生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实践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动手探究实践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在探究活动中,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做实验过程中,有时候可能结果不在可控范围内,亦或是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意外,这些时候都需要教师的临场智慧。

三、有序——要注意科学课堂学习常规的建立与习惯的养成

曾经有这样一次调查:调查了一批小学校长和初中校长,让他们凭直觉写出三个关键词,描述理想的小学毕业生有什么特点。统计结果表明,良好的学习习惯排名第一。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连续21天的重复,这就需要我们科学老师跟其他教师共同合作,与班主任紧密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行细分有很多,粗粗一列就超过二十个。低年级的科学学习习惯,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始呢?我觉得可以从倾听、发言、记录和整理习惯开始。

(一)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习惯

怎么培养倾听习惯?教师需要制定一些规则。让学生知道,用小眼睛看老师肢体语言与板书等辅助教学,用小耳朵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发言,这就是上课需要的认真听讲;关于上课发言,需要起立并面向全体同学,大声的回答等,这都需要我们进行培养的。低年级学生的课堂习惯意识需要花很大的经历去培养。以下面的例子进行阐述:

观察:观看教科书中的图片,观察图片中哪些学生做得对,哪些学生做得不对。

从提供的图片上孩子们可以看出:

第一排的两个小男孩正在争夺实验材料,却对从被打翻的杯子里流出的水不闻不问;

第二排的女同学大声说话,这显然影响了她旁边的同学;

第三排的小男生正在睡觉。

这些行为显然都是是不对的,同时课堂上也有一部分做得好的同学,例如:

第一排的一个小男生正在拭擦洒在桌上的水渍;

第二排的一个小女孩和第三排的一个小男孩正在认真听讲并做笔记;

仪器柜旁边有两位同学正在归还使用完的酒精灯。

交流:你认为科学课上应该怎么做呢?在明晰行为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科

学课“游戏”规则:

(二)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观察和记录是低年级科学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低年级孩子具有观察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教育他们,观察不是普通的看,不是走过场,需要耐心。这个时候,教师还要交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注意事项,低年级主要以画图形式进行记录。有一次听课,听到这样的场景:

师:我们今天来画一画我们眼前的植物。

生:老师,我能不能画一棵我想象中的植物?

师:科学课的观察必须实事求是,观察到什么,记录什么。

低年级的孩子很容易把观察到的和平时认识结合起来。有些孩子为了完成任务,甚至编一些自己的想象。这个教师就很好地抓住契机,强调科学观察实事求是重要性。平时上课中,我们也需要特别强调,观察到什么就记录什么;有几分证据,就记录几分。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水平较低, 学生基本上不会使用文字来描述他们所看到的事物和现象。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视觉图像(如绘图、语言和动作等直观形象)表达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三)培养学生合作和整理的习惯

皮亚杰认为,6-7岁的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完全是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他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感情去判断和理解周围世界,而不能注意到别人的意图、观点和情感。

低年级的课上,常常会出现分工不明确,抢器材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明确分工,互相分享材料,互相倾听,互相帮助;鼓励他们,发言时要有小组合作意识,如:“我们小组发现”“我们认为”。

关于整理习惯,包括器材的放置等,还需要从小的地方逐步实施,例如一下课起立,先把凳子放好,然后拿好自己的物品,排队有序出实验室再回教室。

当然,科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结合各班的特点,善于观察发现,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并对良好的习惯进行表扬等手段进行不断强化、适时引导、积极评价,必要时可采用相关奖励、激励机制帮助其形成和巩固。

四、结束语

总之,低年级科学课教学,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概念,而是让他们在科学探究体验活动中,分享、观察记录、交流等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美国科学家卡尔萨根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和敬畏。作为扎根于一线的科学教师,应该让科学学习成为一件生动有趣的事,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不知不觉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念,基于生本课堂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15.

[2]黄晓,孙丽伟.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 [J]. 全球教育展望,2014,43(4):111-1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丁晓华,让观察顺应孩子的天性[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5(3):98~100.

[5]郭建云,龙学良,在科学学习中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Z1):123~124.

论文作者:许春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有趣”“有料”“有序”论文_许春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