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持股信息的市场反应——基于中国资本市场数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保基金论文,中国资本市场论文,数据论文,市场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33(2011)05-0003-11
一、引言
2010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该法于2011年7月1日起执行。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一直困扰社保基金实务界的立法问题已基本解决。《社会保险法》对社保基金的很多方面都作出明确规定,如社保基金的筹集、支出和投资运营等。社保基金投资将在保值的基础上力争实现最大幅度的增值,从而减轻国家的财政支出压力。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正逐步放开对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的管制,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同时,发挥社保基金对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社保基金分为地区性社保基金和全国社保基金。地区性社保基金需在县级以上政府管辖内建立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社保基金筹集、支出和投资运营等日常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全国社保基金由国有股减持划入的资金和股权资产、中央财政预算拨款等构成,是中央政府专门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基金。由于全国社保基金管理者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经济政策方向把握准确,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效果明显优于地区性社保基金,因此地区性社保基金中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正逐步交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代为管理。
二、社保基金投资现状分析与理论回顾
(一)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有效市场假说是由Fama(法玛)1970年提出的。该假说建立在投资者理性和投资者信息对称等假设前提基础上。它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弱式有效市场假说、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和强式有效市场假说[1]。
第一,弱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在弱式有效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股票价格的技术分析失去作用,而基本分析可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第二,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已公开的有关公司营运前景的信息。假如投资者能迅速获得这些信息,股价就会迅速做出反应。如果半强式有效假说成立,市场中的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就会失去作用,而捕获内幕消息可能获得超额利润。第三,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反映了已公开的或内部未公开的信息,没有任何方法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从本质上分析了在不同的有效市场中,市场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二)国外相关文献
Brennan(布伦南)提出信息收集活动的协调是可以互利互惠的。如果市场上有很多投资者对股票价格进行操纵,那么就需要进行协调[2]。De(德)和Shleifer(施雷佛)等认为如果市场上噪音交易者预期股票价格将上升,并提前低价购买股票,股价就会产生异常波动[3]。De(德)等在另一篇文献中进一步分析了市场信息有效性对不同类型投资者的作用,在文中他说明了噪音交易的增加不仅加剧了股票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而且将引起整个市场股价波动的非理性状态[4]。
Barberis(巴伯里斯)等从投资者心理偏差和有限理性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市场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理论,强调了市场上投资者的异质性对信息扩散程度乃至对股价变化的影响[5]。Bloomfield(布鲁姆菲尔德)则认为含噪音的理性预期模型揭示出各种信息成本的存在使得股价只能部分地反映已有的信息,并用该假设来解释股价为什么对有些信息反应过度,而对有些信息却反应不足[6]。Cho(卓)和Jo(乔)也认为市场上投资者不是同质的,投资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行为偏差,中小投资者由于过度自信,低估了机构投资者的私人信息,其追涨杀跌行为推动了股价短期内的动量效应[7]。Bartov(巴托夫)证明机构投资者往往占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较高,因为他们是聪明的投资者,并有能力承担信息成本,所以通常情况下他们很少会反应不足[8]。Annorjee(安诺基)认为机构投资者之间会存在一种羊群效应,这会导致股价的异常波动[9]。
综上所述,国外相关文献主要从噪音理论出发,证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信息优势方利用提前获得的利好信息进行噪音交易,引发股价的异常波动。同时,国外相关研究根据投资者的异质性将投资者划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其中机构投资者拥有信息优势毋庸置疑,其投资选择势必引发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影响中小投资者的决策。同时,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互相效仿也会产生羊群效应,造成股价的大幅波动。因此,监管者对这些信息披露的监管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国内相关文献
彭惠提出信息不对称是资本市场超额收益产生的主要原因。这种超额收益是由资金、心理预期和信息流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10]。吴敬琏认为投资者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股价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市场投资者的人为操纵力量可解释股价异常波动现象,他甚至认为中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操纵股票行为是导致股价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11]。高鸿桢和林嘉永将那些具有信息优势的交易者称为市场操纵者,而将拥有市场共同知识的交易者称为市场追随者[12]。吴世农、吴育辉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利用市场上投资者的追涨杀跌心理,当机构投资者提前获得某一上市公司的“利好”消息时,他们往往提前布局,并通过抬高股票价格来吸引其他投资者购买[13]。方红星等认为由于现实中并不存在信息完全对称,因此在上市公司发布某项公告前,市场的精明投资者往往会通过某些信息渠道提前获悉公告内容,进而在公告发布前提前做出反应,这种反应的结果会体现在公告发布前几天的股价中[14]。李心丹认为由于机构投资者拥有雄厚的资金和专业分析人员,其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远远超过个体投资者[15]。
以上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是由投资者的资金规模和信息来源的巨大差异造成的,而且机构投资者往往利用其优势对宏观经济态势进行预测,先于其他投资者取得内幕消息,从而获得信息优势,并提前做出投资决策,这也就是资本市场的噪音交易[16]。噪声交易势必会影响部分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使得他们产生非理性交易行为,导致上市公司股价超额收益的产生。在这种内幕消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过程中,上市公司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难辞其咎的,这也要求有关部门不断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
观察近年来社保基金的投资情况,社保基金总量在2007年大盘指数相对较高的位置大举减持,在2009年大盘指数相对较低的位置大举增持,每次都走在市场前面。社保基金、QFII、券商和其他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身影在“十大流通股股东”中高频出现,许多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甚至都是机构投资者。笔者发现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被其他机构投资者模仿。社保基金管理者能密切跟踪国家的重大政策走向,信息来源丰富而权威。市场投资者通过社保基金的资金动态甚至可推测出政策面上的冷暖,可见社保基金管理者对市场的方向性判断,显然要胜出其他机构投资者一筹,其投资法则被广大市场投资者视为“黄金投资”法则。社保基金的投资信息是不对外公布的,广大投资者只能从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季报中获知,所以存在一定时滞性。那么,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对其他投资者而言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市场对社保基金持股信息是否充分反应,还是反应不足?是标准公布日反应,还是有提前或者延后反应?社保基金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三、研究设计
在上述文献综述的理论指导下,本文将重点研究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即社保基金持股信息的市场反应。首先,我们将对研究假设、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设计问题进行阐述。
(一)研究假设
由于社保基金管理者的特殊身份和社保基金资金运营的特殊目的,加上社保基金投资策略往往代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方向,因此被社保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理性投资者将会提高对该企业价值的预期,造成其股价在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公告日前后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而没有被社保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则不存在这种现象。因此,本文把被社保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作为观察样本,按照同行业、同规模的原则随机选出社保基金未持股的上市公司作为控制样本,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在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公告日前后较短时窗内,观察样本的超额收益应为正值。
假设2:在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公告日前后较短时窗内,观察样本与控制样本的超额收益应有显著的差异。
(二)事项与时间窗口
本文研究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社保基金持股信息是由上市公司季度报告中的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信息而来的。本文要研究的样本是从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二季度为止的六个季度内被社保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季度报告。在对某一事项信息含量的影响因素中,时间窗口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通常需要结合长窗口和短窗口的各自优缺点,根据会计信息的性质和数量及其所处的环境选择最佳的时间观测窗口。
(三)研究方法
国内外的很多文献在研究信息公告对市场的影响时,比较常用的方法是超额收益法和回归分析法。超额收益法是考察某类会计事项信息公告在披露日前后的某个特定研究窗口中每隔一定时间间隔的平均或累计超额收益偏离零的程度。为了控制观察窗口中的其他信息的影响因素,很多研究者都采用回归分析法。该方法是在一定的样本选择和窗口选择的基础上,把公告信息及其他信息设置成为自变量,建立与因变量超额收益之间的回归方程。然后,根据各个自变量回归系数的大小、符号和显著性程度研究会计事项信息与其他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并说明该会计事项信息的价值含量。
1.超额收益法
式中S、E分别是起始和终止日期。在为S和E取值时,本文充分考虑了披露社保基金持股信息的效应可能存在的时段,因而选取了不同的窗口作为研究对象。
2.回归分析法
本文为了控制其他可能对超额收益有影响的因素,将不同窗口的累计超额收益作为因变量,将是否被社保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设置为虚拟变量,将该上市公司同期与去年同期的每股收益的变化和每股净资产的变化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然后对方程的显著性、拟合优度、虚拟变量和控制变量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以确定上市公司是对社保基金持股做出的反应。多元回归方程为:
在引入CAR与AR的概念以后,前文提出的两个假设可以转换成以下形式:
假设1:在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公告日前后较短时窗内,观察样本的CAR与AR应为正值;
假设2:在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公告日前后较短时窗内,观察样本与控制样本的CAR与AR应有显著的差异。
假设1假定各观察样本相互独立并且服从正态分布,观察样本均值是否显著大于零则可以通过计算观察样本T统计量来检验。同时,假设2假定观察样本和控制样本是否有差异也可以通过计算T统计量来检验。但是由于在两个样本方差相同和不同的情况下,T值的计算公式不同,所以要先对方差进行F检验,并检验两者的差异。
(四)数据选取
本文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年四个季度和2010年一季度报告的“十大流通股股东情况表”中找出流通股前十大股东中含有社保基金的上市公司,将季报公告日即社保基金持股信息的披露日前后各10个交易日定为大研究窗口,并选取其中多种组合为小的研究窗口。另外,本文重点研究在上市公司公布的2010年一季报中社保基金新进且成为前十名流通股股东的情况。因为在持股规模从无到有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是否受社保基金持股信息的影响才会相对其他情况更加“干净”。在研究中我们剔除其他一些在窗口期有异常事件发生的公司,得到198家上市公司作为观察组。另外,本文研究所使用的股价、个股日收益率和市场综合日收益率来自深圳市国泰君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来自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上市公司是否被社保基金持股的信息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季报的“报告期末股东总人数及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表”;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3.0和Excel2007。
四、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通过超额收益法观察的市场反应结果
图1和表1展示了研究样本的窗口t∈[-11,11]期间的超额收益和累计超额收益;图2则对比了控制样本与观察样本在窗口t∈[-11,11]的累计超额收益;图3则对比了控制样本与观察样本在窗口t∈[-11,11]的平均超额收益。
1.对假设1的检验
本文假定观察样本相互独立且服从正态分布,样本均值是否显著大于0则可以通过计算T统计量来检验。为了确定是否存在由社保基金持股导致的超额收益,本文对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公告日前后多个短时间窗口的AR与CAR进行了单边假设检验(见表1)。
如图1所示,观察样本的累计超额收益在观察期内呈现上升趋势,从信息公告日前第七天开始上扬,到公告日时达到最高值并缓慢回落。而在公告日后第三天逆转向上再度达到前期最高值,随后迅速下降到大盘收益水平。
由表1可知,在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公告日前后较短时间窗口内,观察样本的CAR在所有窗口中P值均小于等于0.0001,并且CAR在所有窗口内的均值都显著大于零,这支持假设1关于CAR的假设,同时在信息公告日之前,CAR在(-5,0)窗口中的均值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窗口,说明信息已经提前引起了股价的超额收益;而观察样本的AR在(-3,+3)、(-10,+10)和(0,+5)窗口的P值均没有通过α=0.1的t检验,其余窗口虽然P值均为小于等于0.0006,但AR在这些窗口中的均值有正有负,说明AR围绕着零值上下波动非常显著,其中在信息公告日之前,也就是依次从(-10,0)到(-5,0)再到(-3,0),AR的均值是显著为正并迅速下降,这说明AR在信息公告日之前已经有明显的正反应,也证明了前文所说的信息已经提前引起股价超额收益的结果。
2.对假设2的检验
本文假定控制样本相互独立且服从正态分布,并在此假设基础上对两组样本多个短窗口的AR与CAR进行差异性检验。由于两个样本方差在相等和不等的时候,计算T统计量的公式不同,所以先要对方差进行F统计量检验。
图3 观察样本与控制样本的累计超额收益比较
图2说明了观察样本的AR和对照样本的AR有一定差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观察样本波动幅度明显比控制样本剧烈,从信息公告日前7天开始一直到披露日前后都是明显大于零,而在信息公告日后7天则都是小于零的。图3表明观察样本的CAR与控制样本的CAR在(-10,+10)期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与AR的变动差异一样,被社保基金持股的观察样本提前7天就开始与控制样本产生差异,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在信息公告日当天达到峰值,而后三天有一个明显下降,接下来又再次扩大到前期峰值,最后迅速下降;而没有被社保基金持股的控制样本则无明显变化。这说明社保基金持股是影响CAR走势的主要因素。考虑到在季报公布时的其他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应用多元回归对其他因素进行控制。观察样本与控制样本的AR与CAR均值检验结果见表2和表3。
从表2可以看出,在公告日前后较短时间窗口中,除了(0,+3)与(0,+10)窗口中AR均值没有通过T检验,(-3,+3)窗口通过了显著性水平α=0.05的T检验,而其余窗口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α=0.01的T检验,即观察样本和控制样本的AR均值差异显著,这与图2的结果是一致的。从表3也可以看出,在公告日前后所有短时间窗口的CAR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α=0.01的T检验,即观察样本和控制样本的CAR均值差异更加显著。这与图3的结果也是一致的。
上述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为:社保基金持股信息与股票超额收益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被社保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的股价会在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公告日前后产生正方向的波动,这也说明资本市场对社保基金持股信息有明显的反应得到证实。然而,超额收益法尽管简明直观,但它无法直接控制其他因素对超额收益的影响,如盈余的变化、企业规模等。虽然通过选择对照组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控制,但并不精确。为此,下文拟在超额收益法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二)回归分析结果
为了对前文中社保基金持股信息是否有信息含量的结果做检验,本文将在超额收益法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来检验前文超额收益法的统计结果。我们利用超额收益法可以找出累计超额收益明显大于0的研究窗口,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的回归模型为:
之所以引入Δ和Δ两个变量,主要是考虑到季报的其他重要数据对超额收益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从盈余和净资产因素出发,观察其是否对超额收益有影响。本文将公司当年的每股收益较前一年的增加(或减小)值Δ作为控制变量,它代表意外盈余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将每股收益作为控制变量,是因为对不同盈利能力的企业而言,市场对其股票价值变动的预期也是不同的,所以需从收益角度研究股价的影响因素。如果意外盈余具有信息含量,则该变量对超额收益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本文选取公司当年的每股净资产较前一年的增加(或减小)值Δ作为控制变量,它代表净资产变化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每股净资产代表了每一元股东权益对应净资产的数量,是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研究股价影响因素的。若该信息具有信息含量,其对超额收益也有显著的影响。
如表4所示,回归方程验证了在本文选取的九个典型的时间窗口内各个变量对超额收益的相关程度。回归方程在9个窗口中调整后的R[2]都在10%以上,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程度基本达到本文研究的要求。引入的D、Δ和Δ三个变量对超额收益的相关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本文重点研究的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即D变量的系数均为正值,并且在全部时间窗口中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符合预期的显著正反应,也验证了资本市场对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具有积极的反应。同时,盈余变化的回归系数在各个窗口内均不显著,说明其对股票价格波动没有显著的解释力,而净资产变化的回归系数则在7个时间窗口中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其对股票价格波动也有着一定的解释力。
本文用多元回归模型验证典型时间窗口内股票市场对社保基金持股信息的显著正反应。事实上,对所有可能的窗口都采用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所得的结果与这些典型的研究窗口均为一致,即市场对社保基金持股信息有显著的正反应。但是由于篇幅有限,本研究只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回归方程,将其显著的窗口列在表中。
(三)结果分析
1.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性分析
在“市场操纵者”和与之相对应的“市场追随者”之间存在资本市场上动态博弈行为。一方面,市场操纵者利用信息优势操纵市场行情,使市场价格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化,然后获利脱身;另一方面,市场追随者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这种博弈行为其实是市场操纵者和市场追随者之间的一种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在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公布前7天,累计超额收益就开始上升,在公布日当天已经临近最高点。这说明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在信息公告之前就已经泄露。这种现象是由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发布者作为证券的出售方和市场信息源,对自身经营财务状况、信用能力、实际盈利水平等影响证券质量的信息有着最真切、最充分的了解,在一级市场的交易中拥有几乎完全的信息,但投资者作为证券的购买方拥有的信息主要来自发行者对外公开的各种资讯和报告。当投资者在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公布日根据信息做出反应的时候,被社保基金持股的公司股价上涨幅度已经比较大了。广大投资者选择“跟风而上”的时候,也就是先期得知社保基金持股信息的“市场操纵者”离场的最佳时机。因此,期望社保基金持股信息能带来短期效应的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相关股票,采取适当的策略来避免被套牢或踏空。
2.资本市场效率分析
由于社保基金投资的上市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方向,所以社保基金持股信息也就符合了市场“利好”信息的基本特征,也使得所有市场投资者偏爱这种“利好”信息。广大投资者认为当他们的投资方向与“国家队”相一致时,就会获得稳定的回报,所以竞相买入相关股票,使得相关股票的超额收益明显。但是不同的投资者对这种“利好”消息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对社保基金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的超额收益的贡献也各不相同。
市场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对这种“利好”新消息的反应是不一样的。由于机构投资者本身具备广阔的信息渠道、全面的分析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很多机构投资者有条件提前获得这种“利好”的新信息,选择性地进入最能代表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重点行业上市公司。所以机构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很快,反应程度也很剧烈,再加上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互相学习效应及“搭便车”现象的存在,这自然造成了社保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股票与同行业同规模的社保基金未持股的上市公司股票产生明显的收益偏差。这种超额收益是在提前7天就开始显现,并且越来越明显,直到季报正式公布,这种收益基本达到最高,随后开始下降。这时,中小投资者对新信息才开始有一定的反应,他们热衷于发掘各种“题材”与“概念”,并不关注企业的财务报告,喜欢完全随市场信息炒作,实现与机构投资者“共赢”。但是,从超额收益图中可知,他们的短期获利空间不大,这有悖于中小投资者短期套利的投资目的。这种走势同样是市场自身对前期错配资源进行调整的结果。市场中存在参与者对信息的过度炒作现象,说明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分析公司及影响股价的相关信息来获取超额收益,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市场。
3.社保基金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分析
本文一直反复强调社保基金持股信息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对外披露的。这种被动的披露方式对资本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由社保基金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所致。如何规范社保基金会计信息披露是实现监督效果的核心问题。在实际中,社保基金会计信息特别是有关投资运作和资金托管情况的信息披露工作主要由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负责,而监督工作主要是由财政部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当然审计部门也有权力对其进行监管,但社保基金的缴费人只知道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在管理自己的“保命钱”,却很难知道这笔钱是如何被管理及其管理效果如何。在资本市场,市场投资者也只能通过被社保基金投资的上市公司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中的“十大流通股股东情况表”反推来获得社保基金投资信息,这样就使得投资者获得信息的及时性与相关性大打折扣。因此,社保基金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始终困扰着社保基金的缴费人和广大市场投资者。
目前,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以每年公布一次社保基金年度报告的形式向公众披露社保基金会计信息,但是无论从信息披露内容、信息披露形式还是信息披露渠道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从信息披露内容上看,涉及会计信息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主要财务数据,二是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从社保基金年度报告披露的内容上来看,主要财务数据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过于笼统、简单,而且几乎没有披露广大社保基金缴费人和市场投资者所关注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会计信息。其次,从信息披露形式上看,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各地区的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制作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信息的详细报表只是报送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监督部门,而没有其他的信息披露形式提供给社保基金缴费人、相关投资人与其他信息使用者。最后,从信息披露渠道上看,当前主要有报纸(每年一次年度报告)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及其各地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专业网站。应该注意的是,社保基金会计信息使用者掌握会计知识的程度不同,特别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程度不同,因此他们往往对信息披露的渠道所知甚少,这就导致再充分合理的会计信息也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送到信息使用者手中,即便及时被信息使用者获知,信息能否被真正理解和使用也值得担忧。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既会导致社保基金会计核算失去意义,也可能导致社保基金的运行偏离公共目标。
五、研究结论
本文在对社保基金投资信息与资本市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使用超额收益与多元回归两种实证分析方法对社保基金持股信息进行研究后发现。我国资本市场对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具有正向反应,被社保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股价有明显的超额收益;随上市公司季报一起公布的净资产变化信息对我国资本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外很多实证研究中,被证明对股票价格影响极其重要的盈余变化信息却对我国资本市场没有显著影响。资本市场对社保基金持股信息有显著的正反应是与我国资本市场效率不足、投资者信息不对称和社保基金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高度相关的。因此,一方面要对信息不对称行为进行纠正,要求上市公司努力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遏制内部人员的机会主义和功利主义行为,给投资者提供更加相关和可靠的会计信息,以期形成正确资产定价。同时,要不断完善社保基金等各种形式的机构投资者培养机制,让具有不同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能够在市场上共同发挥作用,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合理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从而实现市场的真正有效,以达到减少市场非理性行为的目的。另一方面,要规范社保基金会计信息披露,明确社保基金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不单是经营和管理目标(即反映和披露受托资产的运营业绩),而且还要向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全面、明晰的包括社保基金投资等相关信息。另外,信息披露应更加透明,社保基金管理者也应及时地将信息传达到使用者手中,并对社保基金的投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收稿日期]2010-09-04
标签:社保基金论文; 机构投资者论文; 股票论文; 资本市场论文; 基金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股票分析论文;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论文; 差异分析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