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国的创业制度_企业家论文

建立中国的创业制度_企业家论文

建立中国的企业家制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企业家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造就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队伍已成当务之急。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主要通过经营实践和市场竞争来催生和成长发展,而建立企业家制度是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制度对于创造优良环境,维护企业家利益,发挥企业家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一、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家任用制度

长期以来,在企业管理人才的选拔使用上,我们习惯于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选人标准,选用企业领导人往往偏重于执行型、依赖型的,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观念盛行。要建立企业家制度,首先必须更新观念,进行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第一、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企业家脱颖而出。

企业选人用人要彻底摒弃官员标准,打破各种不合理界限,体现公平竞争。针对不同企业,可采取多种任用方式,目前,应着重完善和推行四种形式:一是委任制。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过程中,这仍是一个必要形式,但在具体实施中要进一步完善;二是聘任制。通过企业内部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办法,多方位选拔人才;三是选举制。通过职工或股东民主选举产生企业领导人;四是竞选制。即通过公开竞聘、绩效考核等手段将具有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人才选到企业任职。

第二,建立企业家市场,让市场选择企业家。

要发挥市场作用,必须建立一个调节功能强、覆盖面广、多模式、高层次、全方位、网络状的企业家人才市场。通过市场公开公平的竞争和市场检验,直接沟通人才供需双方,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建立企业家人才市场,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先建立、后规范。由于目前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人才市场尚未形成,因此不能对企业人才市场限制过多,而应采取促其发展、先活后导的方针。二是与发展市场经济配套、接轨。组织人事部门要规范市场行为,发展人才市场中介组织,加强宏观管理。三是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在有效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同时,应积极发挥计划调节的作用,避免企业家人才市场的自发倾向。

第三,促使企业家职业化,提高企业家素质。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5年调查表明,“走职业化道路”已成为我国企业家的主流意向,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厂长(经理)赞成“走职业化道路”的比例都在60%以上。事实上,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深入,建立职业化企业家队伍已成为迫切需要。只有以企业经营管理为终身职业,才能促使企业家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竞争。

二、建立健全符合实际且实用有效的企业家培训制度

目前,我们在企业家培训中缺乏统筹规划;手段和内容单一:培养与使用脱节,致使我国企业领导人大都缺乏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风险意识和进取精神,缺乏按市场要求组织生产经营的知识和现代管理能力。要建立企业家培训制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发挥院校教育优势,培养高素质企业管理人才。

首先在普通中学、各类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企业管理常识课,普及企业管理知识,为培养企业初级管理人才打下基础。其次在目前的经济管理院校增设企业家专业,编写企业家普及教材,为企业培养中级管理人才。三是在全国创办几所工商管理大学,设置较为齐全的院系和专业,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另外,对一些现任企业管理人员要送入专业院校加以培训,加强其理论修养。

第二,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培养企业家队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企业家不能凭空产生,必须在长期实践中锻炼成长。一是岗位培训。主要包括任职资格培训,适应性强化培训,举办专题研讨班和研修班等。在部分企业设立厂长助理岗位,并赋予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为有前途的青年提供锻炼机会。二是挂职锻炼。主要有上挂、下挂、横挂三种形式。上挂就是从企业选拔干部到业务性强、作风正的主管部门挂职;下挂就是从党政机关选派干部到国有企业去低职高挂;横桂就是从大中型企业选拔干部到乡镇企业、三资企业、海外企业等挂职。

第三,强化培训的激励机制,将培训与使用结合起来。

通过培训,颁发资格证书、凭资格证书应聘,同时配以等级升迁制。凡是知识与能力出类拔萃,经营成绩显赫者,评升到高一等级,使其获取更高的社会信誉,激励企业家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三、改革企业家管理工作,完善企业家管理制度

第一,积极探索实行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企业人事管理办法。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结构、组织形式向多元化延伸,原有企业人事管理方式滞后于企业制度的改革。要克服其弊端,首先既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又要积极大胆进行改革。党管干部要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真正做到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其次注意区别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企业领导人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不同的管理手段和办法。对国有企业,重点解决在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后,如何加强政策指导和宏观调控,做到管少管好管活;对股份制企业,重点解决在干部任用中如何体现党的意志问题;对企业集团,重点解决如何随企业规模的变化对干部进行分类管理、动态管理的问题;对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应重点解决如何加强领导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素质的问题。

第二,尽快取消企业干部行政级别,变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级别管理为岗位管理。

取消企业干部行政级别的目的在于促进干部能上能下,合理流动,但目前企业内外却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企业领导人员心理素质不适应;二是社会大环境不协调,“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三是相应的政策、规定不配套。因而,逐步取消企业干部行政级别,必须做到:一要变按级别、身份管理为岗位,职务管理。党委和上级组织部门管理的依据是岗位,对象是通过竞争择优上岗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不胜任的应按规定程序解雇;二是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社会评价体系。摆脱按行政级别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的做法;三要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避免一刀切,在一些地方还不能取消企业干部行政级别的情况下,原有级别可暂时保留,但对新任用的企业领导人一律不再定行政级别,并逐步实现全面过渡。

第三,建立对企业家自身行为有效监督的机制。

市场经济在为企业家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的同时,也会因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家放松自身的约束,必须从爱护、保护企业家的目的出发,对企业家实施监督,这需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发挥企业内部各种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作用;二是严格实施法纪监督;三是加强舆论监督。

四、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企业家保障制度

企业家阶层不会凭空产生,必须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使作为特定社会阶层的企业家们,具有相应的社会法律、政治、经济和荣誉地位。

第一,建立法律保障机制。

当前,企业家这一职业在我国具有较高的社会风险。据一项调查,企业家在职期间曾受过威胁或伤害的竟高达50.9%,其中受过三次以上威胁或伤害者亦有28.3%。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竟分别高达53.5%和29.9%。出现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家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其正常的经营活动,甚至人身安全都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公司法》的出台实施,为建立企业家队伍的法律保障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要力争以此为契机,制订一系列法律、法规,使企业家的任职资格、产生程序、任免方法、任职期限、评价标准、奖励办法等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建立利益保护机制。

企业家肩负着资产保值增值重任,承担着风险压力,理应获得与其贡献相符的收入。但目前企业家收入与企业效益联结并不紧密。要解决这一问题,可按两种思路进行改革:第一条思路是国有企业厂长(经理)试行年薪制。年薪制包括基薪收入和风险收入两部分。基薪收入是本地区、本企业职工综合平均工资的1.5倍至3倍。风险收入则按企业经营状况确定,奖优罚劣;第二条思路是经营者股权人格化。企业家以自己的经营、管理才能和经验构成的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给以评估,在企业中占有一定股份。企业家经营有方,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后,再从盈利中获取一定数额的股份,作为对其优秀管理才能的回报。

第三,建立荣誉保障机制。

随着改革深入,企业家们凭着自己的作为和贡献,逐渐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但目前的各种荣誉激励手段大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行政手段的一种翻版,时常出现偏差。建立荣誉保障机制,一方面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企业家的改革创业精神和为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关心、崇尚、爱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参与程度。在有关发展规划和重大经济决策的酝酿中,更充分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另外就是开展评定优秀企业家活动,对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企业领导人员,应分别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

五、建立科学合理、全面准确的企业家评价制度

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评价企业管理官员绩效的标准,是完成计划指标的好坏以及社会政治工作的优劣,往往重政治、重稳当、重资历、轻经营、轻能力、轻经济效益,以政治型、行政型领导代替企业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目标是高利润和资产增值,因此,只有利润率的提高和资产的增值才能成为评价企业家的主要标准。另外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比率、企业发展水平及后劲等各方面也是主要评价指标。要建立规范的企业家评价制度和程度,就必须由政府有关部门工商、税务、财务、审计等经济执法监督部门组成经营业绩评价机构,按年度作出认定评价,对确无业绩的,及时予以淘汰。

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科学准确地评价企业家工作的优劣有一定难度,必须从实际出发,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充分发挥市场评价作用的原则。通过市场竞争,建立市场淘汰机制,对企业家工作成绩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二是注重政绩原则。评价企业领导,要注意进行客观、历史、全面的分析,同时注意与国内外同行业比较。三是评价结果与奖惩使用挂钩的原则。在科学考察、正确评定企业家业绩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使评价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

标签:;  

建立中国的创业制度_企业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