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训的现代教育意义论文

中国传统家训的现代教育意义论文

中国传统家训的现代教育意义

李庆勇

(济宁学院 社会科学部,山东 济宁 273155)

摘 要: 中国传统家训促使个体品德的养成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建立,具有现代教育意义。传统家训非常重视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提出个体品德养成的重要性及途径方式,促进个人品德的养成和提高;还非常重视社会风尚的纯正,提出良好社会风尚建立的重要性及途径方式,促进风清气正社会环境的形成,对今天个人品德的养成及优良社会风气的培育都具有指导借鉴意义。践行传统家训,推动优秀的家训进家庭、进学校、进社会,利用传统家训的精华培育新时代优良的道德品质,发挥传统家训的现代教育意义。

关键词: 传统家训;教育意义;个人品德;社会风尚

中国传统家训是儒学深入家庭的表现形式,它以儒学为理论基础,推动儒学在基层的传播与创新,使儒家思想从庙堂之高转入江湖之远,并在社会中发挥教化与规范作用,为构建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训非常重视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人品德的养成和提高,培育良好的家庭观念和家庭素质,通过个人品质的塑造和家庭风气的养成,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践行传统家训,有利于促使个体品德的养成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建立,具有现代教育意义。

一、促使个人品德的养成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人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既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依据,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个人品德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无论历史如何变化,优良的品德是不变的道德要求,这些要求在家训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家训中对于这些道德的提倡,对于任何时代都有现实意义。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在为做好本职工作无私地奉献着;他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但他为双拥创建的点滴进步引以为豪;他没有惊世骇俗的丰功伟绩,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业绩……儿时就有当兵梦,工作后,他从公安干警到区宗教局局长,从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到区委统战部副部长,30多年来,尽管工作岗位在变化,尽管拥军的时间、任务、地点一次次不同,但他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抓协调,促落实,心系军人、为军人及其家属排忧解难,合力纵推双拥工作,为国防事业添砖加瓦的情怀一直未变。

式(1)~式(4)中:p为进气压力,MPa;ρ为进气密度,kg/m3;R为气体常数,J/(kg·K);T为进气绝对温度,K;m为进气质量流量,kg/s;A为管道截面积,m2;v为进气流速,m/s;a为当地音速,m/s;γ为比热比;Ma为马赫数。

老福在医院的病案室看完了罗素青的病案,似懂非懂。这个地方一般人是不能进来的,这些年他却没少来。他照例去找刘主任请教。

传统家训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寓教于生活的形式使深刻、深奥的价值原则通俗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培育其道德品质,提升其人格水平,促使个人品德的养成。践行传统家训,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先人培育起来的优秀品德素质继续传承下去,通过德教将德性在家风营造、家业创建、家族生息中扎根,结合时代特点,为个人品德在家庭中的成长注入营养,使美德观念深入每一个家庭成员心中,从而打造出新时代优良的个人品质。

传统家训提出个人品德养成的途径方式。诸葛亮在家训中论述了学、才、志之间的关系,其间突出一个静字,其中宁静以致远成了千古传诵的名言,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其《诫子书》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4]霍韬在家训中指出,从小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可以体验到农夫的辛苦,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就会养成俭朴的品性,反之,不劳而食,任意挥霍,必导致家落人贫,其《家训》言:“凡子侄,多忌农作,不知幼事农业,则可知粟人艰难,必生侈心。幼事农业,则习恒敦实,不生邪心。幼事农业,力涉勤苦,能兴起善心,以免于罪戾,故子侄不可不力农作。”[5]朱熹在家训中指出朋友有两类,一类是益友,一类是损友,交友要交益友而远损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环境因素对道德的养成很重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群体意识对道德的净化也很有效,这对人们交友提出警示和指导,对于今天交友处事依然意义重大,其《与长子受之》言:“交游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更问以审之,百无所失矣。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此须痛加检点而矫革之,不可荏苒渐习,自趋小人之域。如此,则虽有贤师长,亦无救拔自家处矣。”[6]传统家训与家庭河同水密的关系,能够对家庭成员产生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出的道德途径也能为家庭成员接受和实践,家庭成员通过对家训的遵守和践行,按照家训的道德要求培养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

社会风尚是社会在一定阶段内所呈现的风貌、习尚,是一定社会中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行为模式、道德观念以及时尚等要素的总和,是影响群体意识、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人们的思想、心理和情感常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建立

4)检查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真懂会查。负责监督检查的个人应通过培训、学习、参观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安全知识储备。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切实了解部门内检查员的能力,可通过笔试、安全案例分析、现场检查问答等方式严格考核,确保检查员的胜任力。

传统家训指出个人品德养成的重要性。孔子在家训中强调礼对于人非常重要,它影响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进而决定一个人的品性,其《训子鲤》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1]蔡邕在家训中以面为喻,说明人不但要洗脸,更要净化心灵,如此才能摒弃邪恶,其《女训》言:“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人之。”[2]王汝梅在家训中指出,读书不仅要为功名,更要追求内心品德上的修养,个人的品德关系到家庭的兴衰荣辱,其《王氏家训》言:“今人读书只从功名上起见,塾师如此教,诸生如此学,上不就身心事为上指示,一不就身心事为上体贴,所以读书与作人竟成两道,虽读万卷书,不能受之益。一个干净心地,只一欲字污秽了,一个清白世家,只一利字搅乱了。”[3]512传统家训对个人品德的重视,能够提高家庭成员对道德的认知、认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进而促使他们践履道德的要求。

子系统包括CPU子系统和FPGA子系统,其中CPU子系统包括处理器、人机交互、进行工作状态检测输出的看门狗和电源部分等;FPGA子系统包括FPGA部分、报警部分、人机交互和电源部分等。

传统家训提出良好社会风尚建立的途径方式。许相卿在家训中要求家庭成员要远离不良的社会风气,其《许云邨贻谋》言:“歌舞俳优,鹰犬虫豕,剧戏烟火,一切禁绝。虽乐宾怡老娱病,亦永勿用,以杜赌博、奸盗、争讼、焚荡之隙。且防小子眩惑耳目,蛊荡志习,荒废学业,后患犹未易殚言。”[10]郑太和在家训中提出子孙有染不良风气者要施以惩罚,不能姑息家庭成员的恶习,不能助长不良之风,其《郑氏规范》言:“子孙赌博、无赖及一应违于礼法之事,家长度其不可容,会众罚拜以愧之。但长一年者,受三十拜。又不悛,则会众而痛箠之。又不悛,则陈于官而放绝之,仍告于祠堂,于宗图上削其名。三年能改者,复之。”[11]287针对婚配中重财不重才的不良风气,郑太和还提出婚姻选择看家风的要求,其《郑氏规范》言:“婚嫁必须择温良有家法者,不可慕富贵,以亏择配之义。”[11]289传统家训致力于维护良好的社会风尚,提出不同的途径以使家庭成员有章可循,通过家庭内的潜移默化,家庭成员接受并具备这种意识后,在社会中能够把家庭规范化为社会规则,文明的一言一行组成了良好社会风尚的细胞,进而促进整个社会淳厚风气的形成与建立。

传统家训中有积极意义的道德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在家庭、学校、社会进行传统家训道德观教育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三、发挥传统家训的现代教育意义

中国传统社会对社会风尚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优良淳厚的社会风尚是不同时代人们的共同追求。传统家训通过社会成员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使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升,进而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践行传统家训必须结合时代特点,构建美好社会,培育良好的家风,促进社会风尚的优化,实现风正俗敦的效果。

传统家训指出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性。颜之推在家训中指出良好社会风尚对和谐家庭关系的推动作用,其《颜氏家训》言:“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7]陆游在家训中指出不良社会风会使人沦为平庸,其《放翁家训》言:“而旧俗方大坏,厌藜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8]彭士望也在家训中指出不良风气能让人沉溺其中而碌碌无为,其《示儿婿》言:“今之少年,私相讲习,成一学术。或稚而儿嬉,或角慧而夸奇,或狎亵而成玩比,或怨谤而致寇仇。凡此数端,俱足以消磨岁月,剥削元气。所营在分寸之间,其失有千里之远。长而能悔,去日巳多,骋辔求归,为途已远,坐是灭没,十八九也。”[9]传统家训既从正面指出优良社会风尚对人的积极影响,又从反面指出不良社会风气对人的毒害,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能够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优良社会风尚的作用,提高人们建立与维护良好社会风尚的意识,进而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家庭是家庭成员的栖息地,一个人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家庭的幸福美满关系到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因此健康有序的家庭生活至关重要,和谐家庭的建立可以通过家训去构筑,传统家训可以在家庭运转中起到规范作用。如邻里相处之道,袁衷就在家训中以其母与邻居化嫌为亲的事例,教育家庭成员与邻里和睦相处,避免干戈,与“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三尺巷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庭帏杂录》记载:“比邻沈氏世仇子家。吾母初来,吾弟兄尚幼,吾家有桃一株,生出墙外,沈辄锯之,予兄弟见之,奔告吾母,吾母曰:‘是宜然。吾家之桃,岂可僭彼家之地?’沈亦有枣生过予墙,枣初生,母呼吾弟兄戒曰:‘邻家之枣,慎勿扑取一枚!’并诫诸仆为守护。及枣熟,请沈女使至家面摘之,以盒送还。吾家有羊走入彼圈,彼即扑死。明日彼有羊窜过墙来,群仆大喜,亦欲扑之以偿昨憾。母曰不可,命送还之。沈某病,吾父往诊之,贻之药。父出,母复遣人告群邻曰:‘疾病相恤,邻里之义。沈负病,家贫,各出银五分以助之。’得银一两三钱五分,独助米一石。由是沈遂忘仇感义,至今两家姻亲往还。”[12]通过这则家训,可以引导人们正确处理感性欲望和理性道德的关系,使人处于平和中节里,处于恬淡宁静中,避免冲突,化解矛盾,使邻里关系达到和谐,袁母依然是今天学习的榜样,通过这类榜样的学习,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的方法,对个人、对家庭都有莫大益处。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地,学校教育对于一个人学识和道德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德育方面,学校也可以通过传统家训给学生传播传统文化,通过传统家训中有营养的道德观念进行美德教育,让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水平。如在诚信教育中,传统家训就提供了很多范例,羊祜在家训中教育儿子话讲忠信,行为笃敬,不空口许人钱财,不传播不实言论,三思而后行,其中的无经之谈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无传不经之谈对于今天不传播谣言则有指导作用,其《诫子书》言:“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13]王汝梅在家训中认为只有诚信才能办成事,要求家庭成员以诚为做人根本,其《王氏家训》言:“万事须以一诚字立根脚,即事不败。未有不诚而能成事者。虚伪诡诈,机谋行径,我非不能,实不为也。非惟天不可欺,即人亦难瞒。”[3]513通过这些家训,可以引导学生以此为鉴,让学生对己、对人、对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诚热心地对待他人,信守承诺,守诺重行,讲信用,说真话,办实事,反对言行不一,出尔反尔,对他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大有裨益。

社会是个大家庭,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公共场所,这个场所要想有序健康地运转,离不开社会公德,传统社会形成的一些道德观念可以为今天的社会公德借鉴,传统家训中的道德要求可以为今天的道德建设注入活力。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教育中,传统家训中大公无私的观念就对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传统文化支撑,方孝孺在家训在提出人要摒弃私心,不谋私利,《家人箴》言:“厚己薄人,固为自私。厚人薄己,亦匪其宜。大公之道,物我同视。循道而行,安有彼此。”[14]通过传统家训树立大公无私的思想,可以更好更快地在当今社会中养成公正无私、光明正大的意识,有助于社会道德观念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当然,传统家训并未过时,传统家训并非无用,传统家训有很多闪光的价值点等待我们去利用。将传统家训有价值的东西挖掘出来并为今所用,是今天对待传统家训的正确态度。在发挥传统家训现代教育意义的时候,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激发传统家训的活力与价值,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领域发挥家训的积极作用,进而提升个人、家庭、社会的道德水平。

总之,践行传统家训,推动优秀的传统家训进家庭、进学校、进社会,发挥其道德教育的作用,使之更好地为今天服务,这是对待传统家训的正确态度,也是传统家训的价值所在。同时,践行传统家训,必须立足传统文化,发挥家训家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批判继承,用现代话语体系阐释传统家训文化精髓,以家训育家风,以家风弘扬社会风气,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家庭文化,打造富有时代特色的社会风尚,推动家训创造性转化,激活其生命力,扩大其影响力,增强其号召力,使其更好地为今天的社会建设提供绵绵不断的推动力,为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挥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春秋]孔子.训子鲤[C]//历代名人家训.长沙:岳麓书社,2001:4.

[2] [东汉]蔡邕.女训[C]//历代名人家训.长沙:岳麓书社,2001:24.

[3] [明]王汝梅.王氏家训[C]//中国家训经典.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4]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C]//历代名人家训.长沙:岳麓书社,2001:33.

[5] [明]霍韬.家训[C]//中国家训经典.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522.

[6] [南宋]朱熹.与长子受之[C]//历代名人家训.长沙:岳麓书社,2001:162.

[7]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C]//中国历代名人家训荟萃.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51.

[8] [南宋]陆游.放翁家训[C]//中国历代名人家训荟萃.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153.

[9] [明]彭士望.示儿婿[C]//中国家训经典.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595.

[10] [明]许相卿.许云邨贻谋[C]//中国历代名人家训荟萃.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208.

[11] [明]郑太和.郑氏规范[C]//中国历代名人家训荟萃.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12] [明]袁衷.庭帏杂录[C]//中国历代名人家训荟萃.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198-199.

[13] [西晋]羊祜.诫子书[C]//历代名人家训.长沙:岳麓书社,2001:48.

[14] [明]方孝孺.家人箴[C]//中国家训经典.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493.

The Significance of Modern Edu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amily Precepts

LI Qing-yo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Jining College, Jining Shandong 273155, China)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family precepts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individual morali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good social customs which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modern education.Traditional family precept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moral cultivation of family members,put forward the way to cultivate individual moral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personal morality;it's also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urity of social atmosphere,put forward the ways and significance of establishing good social fashion,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a clean and healthy social environment, it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oday's fine social atmosphere and personalmoral development.The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family precepts push forward its into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use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family precepts to cultivate good moral character in the new era, and exert the significance of modern edu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amily precepts.

Key words :traditional family precepts;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personal morality; social fashion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38(2019)11-0014-03

收稿日期: 2019-06-02

作者简介: 李庆勇(1979—),男,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资助项目:传统家训视野下的儒学传播与实践研究(13BZX044)

(责任编辑 李 维)

标签:;  ;  ;  ;  ;  

中国传统家训的现代教育意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