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 梁润英(通讯作者)(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郑州 4 5 0 0 4 6 )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一种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才培养的“起点”,本文就课堂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初步探讨了中医养生教学中引用经典故事、成语典故、音乐诗歌、名人效应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中医养生学 教学 兴趣 方法【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042-02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虽然人均寿命在延长,但总体健康状况却在下降。人们追求“长寿”,但更重视“健康长寿”,养生的健康理念已日益为大家所重视并彻底更新,养生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更对中医养生给予了更多的期盼。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相交融合,是中华民族普通大众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瑰宝。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曾说:“未来的医学必将把养生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但在现今高校中医养生学多是作为选修课教授给学生的,很多学生对中医养生学这门课的内容也不够了解和重视,甚至把它当做休闲课来对待,学习兴趣性不高。而我们都知道,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一种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陶行知曾说:“学生有了兴味, 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会灌注全部热情与激情,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迷的地步;在其学习后会产生满足感,并从中受到启迪,产生的欢快、惬意的心情使其想更深入的去执着的追求,学习兴趣是人才培养的“起点”。
总之,如何采用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调动其学习兴趣,运如何用中医养生学知识的魅力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学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 引用经典故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当今的大学生阅读的范围非常广泛,历史文献、撰记、小说中的经典故事都能有所涉猎, 在授课时若能引用学生感兴趣的经典故事, 抑扬顿挫、饱含热情、细致入微的进行讲解, 并与课堂内容密切结合,就能使学生的思维随老师的讲解而转变,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介绍饮食养生章节时,为了说明食物的性味归经、生克制化问题,我们可以引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篇章来进行生动形象的说明。在《红楼梦》第 38 回林黛玉为解螃蟹的寒性而配以烧酒的情节时这样写道:“……黛玉放下钓竿,走至座间,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丫头看见,知她要饮酒,忙着走上来斟,黛玉道:‘你们只管去,让我自己斟才有趣儿。’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吃口烧酒。’宝玉忙接道:‘有烧酒’……”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故事的细节侧重讲解黛玉嫌黄酒热力不足,特意要喝烧酒来解蟹寒,并进一步介绍除可解蟹寒外,烧酒还能温中提神祛风活血的功效。同时要侧重介绍任何饮食调理都要掌握“度”,不可过量,否则就会“腐烂肠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 所以林黛玉自知酒力,只饮了一二口,否则就“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了。
由于一开始学生对红楼梦这本著作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又经过老师的细致讲解被这个故事完全吸引, 所以, 整堂课他们学习气氛就积极踊跃起来。这样的授课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能迅速的触及学生的兴奋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
2 成语、典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几千年的传承当中形成了许多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故事既生动又形象, 脍炙人口, 同时含有丰富的中医养生知识, 学生对此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这些成语、典故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与课堂讲授的养生内容相关的成语资料,自己发挥演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量避免满堂灌、对知识点死记硬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师在介绍情志养生内容时可以介绍“乐极生悲”一词的典故,“乐极生悲”出自《史记? 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即是说战国时期,齐威王特地设宴给从赵国请来了10万大军护国有功的使节淳于髡以示庆贺。在席间,齐威王问淳于髡就要多少才会醉。因齐威王喜欢饮酒,故淳于髡就做了上述回答。讲解的时候要侧中说明典故中情志的相互转换的道理,任何事情超过了一定限度则会走向反面,酒喝到了极点就会乱了礼节,人快乐到了极点就发生悲伤之事。适度的愉快情绪能使人神清气爽,气机舒畅。若喜伤心,则气缓,若喜之太过,则会使人丧失心智,精神涣散,心气弛缓,从而产生精神不振、心悸、失眠等症,甚者发疯。还可引到学生介绍其他与之相关的典故典故如范进中举等,让学生充分发挥以调动其学习兴趣。
3 音乐、诗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音乐、诗歌对人的心理、生理产生着微妙的作用,他们是人类的灵魂的外在释放,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润滑剂,不管任何年龄、性别都有着自发的需要。音乐、诗歌可以改善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性,使人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引导着人创造性的发展。《论语?泰伯》第八章记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即是“孔子教导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诗、礼、乐三者是教化民众的基础,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恰当的利用。现代研究表明:音乐、诗歌能使人的大脑皮层松驰,同时产生“兴奋灶”,引起愉快的情绪和欢乐舒适的情感,进而产生丰富的想像,提高思维的效率,帮助一个人走向成熟、智慧和创造。在恰当的教学环境下,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中午第一二节课学生情绪低迷时,放几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或诗歌可以起到使人如沐春风, 兴趣陡然的效果, 一成不变的中医养生课就会变的多姿多彩、气氛活跃, 课堂的兴趣性提高了,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兴趣性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教学就产生了好的效果。在讲环境养生的章节是,我们可以朗读一首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及他的名句《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学生从诗句中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人生活的周围环境以及人的心态对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在讲到情志养生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首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带背景音乐的朗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或者播放一首王菲的《水调歌头》歌曲,听过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充分体会每个人都有七情的变化,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去调节情志进行养生,自然的导入到本章节的重要内容情志养生的方法,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探索的求知欲。
4 名人效应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正是对偶像崇拜的年龄, 对名人轶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投其所好讲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名人轶事可以有效的活跃他们思维,提高其课堂兴奋性。如讲糖尿病养生时,我们可以列举得过糖尿病的名人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史记》记载: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尝有消渴疾。在讲课时我们可以把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的爱情佳话引入课堂之中,并把晚清刘鹗曾写过《中秋即事》诗:“不敢停骖相问讯,片时渴煞马相如。”向学生们讲解一下,学生们就能很快把古人对消渴病的认识做一了解,还可以提到美国好莱坞著名演员,社会活动家安吉丽娜? 朱莉就得过妊娠糖尿病,1996、2000 年奥运会游泳世界冠军加里? 霍尔患有1 型糖尿病等,这样学生就加深了对此病的兴趣。在讲到糖尿病的饮食药物养生时我们可以介绍建国后曾任内务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德高望重的革命家谢觉哉同志,他晚年就得了糖尿病,遍查史书发现清代名医叶天士的“玉泉散”是中医治疗消渴症的良方,并且《中药大辞典》中对玉泉散处方中的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功效也都给与了肯定功效,其处方葛根、天花粉、麦门冬、生地黄、糯米各15 克,五味子、甘草各5 克,其药物和食物互相配合,结构合理,对治疗糖尿病有独特疗效,于是谢老照方服药百余剂,疗效如神。于是,他欣然写下《喜渴病愈》一诗:“文园病渴几经年,久旱求泉竟及泉。
辟谷尝参都试过,一丸遇到不妨千”来记录此事。这样作介绍学生必定会对这为民族英雄的晚年生活感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因就会被调动起来, 整节课注意力高度集中, 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这些提高学生课堂兴趣的方法在保持短时间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是非常有用的, 但要想使学生保持长期的兴奋状态归根结底靠教师坚实的教学基本功、精湛的专业知识、对学生强烈的责任心以及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学态度。只有秉持这样的理念去思考、去探索、去追求,中医养生学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学生才能真正喜欢中医养生学, 并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1] 邸朝华.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教育科技资讯,2010(23).210[2] 贡树铭.《红楼梦》中的饮食养生[J]. 文坛医事,2012(1).22-23[3] 伍婷. 简论成语文化中的情绪养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1).52-55资助课题: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0040)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的研究,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的研究。河南中医学院国际合作人才培养课题: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医药文化交流。
论文作者:刘琦 梁润英(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学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中医论文; 兴趣论文; 典故论文; 我们可以论文; 课堂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