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光成[1]2002年在《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计量与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证券投资基金在国外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国内则在最近几年才逐渐受到重视并发展起来。1998年3月,一种借鉴了国外基金管理模式的新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开始发行并随后上市。由于这类基金(以下称为新基金)运作规范、透明,符合国际发展潮流,因此在短短的几年内,新基金规模很快扩大并成为我国基金业的发展主流和证券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新基金在发展过程中,既有许多成功闪亮之处,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市场人士也对其时褒时贬,而基金本身也在不断地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在几年的时间里,从试点到大规模推广、从封闭式到开放式,新基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也许是由于基金试点的成功,也许是由于像美国这样成熟市场的示范作用,也许……,2000年以后,多位政府领导在不同场合都提及要大规模发展机构投资者,特别是证券投资基金。那么,作为这样一个朝阳产业,其现状如何?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无论对于投资者了解基金还是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其运作绩效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基金的业绩则是基金运作中各种行为结果的最终体现,因此,本文只从基金业绩角度出发,结合基金和市场的一些行为特征,对基金的发展现状、运作业绩及计量、影响因素等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意图使人们从基金业绩角度对基金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得失及原因等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业绩的计量和因素分析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在内容安排上,本文将围绕一个主题两个背景叁个问题展开论述,即以基金业绩为主题,依托于基金发展的制度背景和基金业绩研究的理论背景,对基金业
李剑[2]2009年在《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业绩评价和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2005年券商集合理财业务的重新启动,其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张,已经成为证券市场不可忽视的一只生力军,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继证券投资基金后最具发展潜力的机构投资者,对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和投资者结构的改善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券商集合理财计划的绩效分析有着现实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券商集合理财业务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并选取了2007年3月9日至2008年9月9日的八只券商集合理财计划产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复合净值增长率,几何收益率,夏普比率,M2值多项指标对其业绩进行评估,然后采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TM模型,HM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对其业绩影响因素主要是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券商集合理财计划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能够很好的解释其业绩表现,那些择时能力强,或者选股能力出众的产品其业绩要优于其他的产品。但同时也发现国内券商集合理财的整体选股能力不强,主要原因既有证券市场本身的原因也有券商自身资源缺乏等。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本文还对国内券商集合理财业务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包括加快证券市场的建设,加大管理层的支持,以及券商自身投研能力的加强。
袁定[3]2006年在《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基金投资绩效评估是衡量基金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迅速发展,国内基金业正逐渐与国际接轨,开放式基金在基金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何评估开放式基金的业绩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西方各种基金绩效衡量的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其次,利用计量方法对我国36支开放式基金在2004-2005年的业绩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从基金的风险和收益水平,风险调整的收益水平、股票选择能力和时机选择能力、业绩的持续性以及与业绩相关的特征因素等多个方面对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进行了考察。实证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开放式基金以低于市场的风险获得了比市场更高的收益,起到了代客理财的作用。近一半的开放式基金表现出良好的选股能力,但是大多数开放式基金没有显示出预测市场的能力。从业绩的短期持续性来看,开放式基金的普通收益不具有持续性,但是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开放式基金的特征因素对基金的业绩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弱市中,周转率和规模成为影响开放式基金业绩的重要特征因素。最后,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对监管部门和基金管理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以及投资者在基金投资方面提供了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蒋瑛琨[4]2005年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主要包括基金总体业绩、选股与择时能力、业绩持续性以及业绩综合评价四方面的内容。现有研究在方法的正确应用、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基金业绩评价文献的内在逻辑架构进行了新的梳理,提出了比较全面合理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基金总体业绩、选股与择时能力、业绩持续性、业绩综合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论文利用经典方法、改进的风险调整方法、多因素模型、基于投资者偏好的矩方法对中国基金总体业绩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参数方法、非参数方法、Fama 业绩归属模型对中国基金经理人的选股与择时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横截面回归法、基于双向表的方法、Spearman 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法对中国基金业绩持续性进行了检验;利用基于层次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组合方法、数据包络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基金业绩综合定量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不同评价方法对市场基准、业绩基准、样本区间的稳健性,并进行封闭式与开放式基金的比较研究。实证研究表明,没有明显证据表明中国基金能够战胜市场,开放式基金的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封闭式基金;中国基金不具备显着的选股与择时能力;基金整体业绩不具备显着持续性。本文的研究拓宽了国内基金业绩评价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可为投资者投资决策、基金公司内部管理、管理层监管提供参考。
刘烨[5]2007年在《证券投资基金的综合业绩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金融市场与制度日新月异、金融技术的不断创新,证券投资基金以其规模经济、专业管理、分散风险、投资小、费用低、流动性强等特点,迅速从其他金融工具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金融投资工具。国外近一个世纪的实践已经证明,基金业所创造的生产力,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从繁荣和稳定市场的角度上讲,其意义已远远高于银行业和证券业。国内,随着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种类的不断增加,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就成为基金业发展中一个关键性的环节。但目前我国基金评估业尚处在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并且得到一致认可的基金评价体系。在此背景下,本文希望通过借鉴国外对基金业绩评价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尝试尽可能真实的、多角度分析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不同市场时期的业绩特点,如投资基金的回报及其承担的风险,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究竟怎样,基金业绩是否具有持续性等等,为基金投资者、监管者、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基金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以引导社会资源更多地流向拥有理性投资理念、资产管理能力出色的基金管理公司,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推动市场投资理念走向成熟。本文首先对西方成熟的基金市场上比较常用的业绩评估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笔者选取2002年底以前上市的15只开放式基金作为评价的样本基金,以2005年1月4日到2007年2月16日这两年的时间为样本期,运用单因素整体业绩评估模型:Sharpe指数、Treynor指数和Jensen指数的对样本基金进行评价。此后,通过单因素模型分析的结果,我们构建了因子分析模型,用SPSS软件对样本基金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的覆盖面更大,更科学的对样本基金进行排名、分析。此外,本文还选取了T-M和H-M模型对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文章还论述分析了基金的持续性,以解释前期的分析结果是不是可以用来预测后期的业绩,笔者选取横截面回归法进行分析。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点结合现行市场的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基金做出综合测度。其目的在于检验以分散风险为投资目标的基金是否真正能够较好的规避风险。(2)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单因素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直观、科学的基金综合排名。(3)在得出综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基金经理人的管理能力进行分析。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基金业绩的来源,先作定性分析,确定基金经理人是否具有选股和选时能力,再作定量分析,确定证券选择能力以及市场时机选择能力的大小。(4)使用最接近本文的风格和所选样本时期的横截面回归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持续性研究,得到更科学的研究结果。(5)在样本的选取上,注重评价时间的长短以及尽量选取规模相当的基金以使各基金之间具有可比性。(6)对基金的风险进行了多层次研究,阐明了评价期间各基金风险的主要来源。
詹崇鹤[6]2013年在《我国QDⅡ基金风险分散、业绩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贸易顺差的不断增加,外汇储备规模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倍增。为了有效管理外汇储备规模,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我国尝试利用国内盈余资本进行海外投资。2006年推出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是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条件下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为境内居民进行海外证券投资提供了渠道。目前,我国的QDII机构投资者包括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其中,基金公司管理的QDII基金投资规模最大。根据相关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QDII基金共获批投资额度393亿美元,占所有QDII投资额度的48%,同时市场上已成立发行的QDII基金共84只,发行份额共计890.15亿份,资产净值共达618.76亿元。本文选取了具有1年以上存续期的开放式股票型QDII基金共16只,作为研究样本,样本评价期为2009年至2012年,以样本基金日收益率数据为研究数据。首先,对QDII基金投资风险分散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然后,采用特雷诺指数、夏普指数和詹森指数等常用业绩评价指标对各QDII基金业绩进行评价分析,并进一步利用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对QDII基金整体业绩持续性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基金规模、区域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等因素对QDII基金业绩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至2012年,我国QDII基金风险分散化程度较高;基金业绩总体表现一般,在短期和中期内基金业绩不具有持续性,但长期内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基金规模对基金业绩有正向作用,同时,规模效应对业绩的影响是边际递减的,区域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对基金业绩都有正向作用。因此,QDII基金应该通过控制合适的基金规模,同时应当将基金资本投资于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地区和行业,以此来提高基金的业绩水平,使QDII基金成为一种能够获得良好收益的投资工具,为我国进行海外证券投资提供新的途径。
冯恂[7]2006年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成因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投资者需要有金融工具把大量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随着投资者承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的增强,以及对较高的收益水平的追求,证券投资基金应运而生。证券投资基金在西方国家己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其运作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由于我国特有的金融环境及市场条件,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来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通过客观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发展策略。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外研究方法,结合中国证券市场及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研究工具,较为详尽地研究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发展路径及对策。本文采用了叁种研究方法:理论演绎、实践总结与实证分析。文章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成因从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基金的选股能力进行分析,提出一个股票质地和基金绩效的互动模型,以此来评价基金绩效和择股能力的关系;二是对基金的择时能力进行分析,在回顾有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基金仓位与大盘指数的相关性等方法研究发现,基金仓位和大盘指数呈二项式相关,拟合度也较好,现行回归虽然得出基金仓位和大盘指数的相关系数为负,但不显着,也就是说基金缺乏显着的择时能力;叁是对基金规模进行分析,通过实证分析证实单个基金的规模如果太小,可能无法产生规模效应,而规模如果太大,则有可能由于基金管理人的能力有限,导致基金的绩效下降,并探讨了怎样的基金规模才是最优的,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基金绩效;四是用多因素分析法来研究基金绩效的成因,在多因素回归中作者引进了股市行情这一虚拟变量。此外文章还分析了影响基金绩效的一些其他因素,包括基金激励合同、股市政策以及股市行业结构等,它们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基金的择股能力、股市行情等因素间接影响,这些因素对基金绩效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却十分重要。本文的结论是,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择股能力和股市行情尤为重要。基金不具备很强的择时能力,我国基金存在最优规模问题,相关的外部环境不利于基金对于自身绩效的控制。根据相关分析,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出了提高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的若干建议。
董芳芳[8]2005年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是基金业规范、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环节。面对国内基金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无论是基金管理人还是基金投资者都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基金业绩进行评价,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指导投资行为。然而,目前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正处于初步规范发展阶段,对其业绩评价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萌芽状态,尚未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随着我国新基金的不断设立和基金行业的超常规发展,恰当地监测、分析和评价基金的业绩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正因如此,本文拟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合中国基金业自身发展状况的评价体系。全文的核心内容围绕叁方面进行展开,它们分别是:基金业绩(狭义)评价、基金业绩持续性以及基金的投资风格。 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针对使用单一指标进行基金业绩(狭义)评价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基金业绩综合评价方法;以及在对叁个核心内容的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体现了前后思路的一致性。再此基础上进行基金业绩的广义评价时将会更具全面性和系统性。
高宏霞, 马宏[9]2015年在《低碳主题证券投资基金业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各主题基金业绩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性。影响低碳主题基金较为显着的因素是基金经理人的选股能力、择时能力和基金持有人结构,而规模对低碳基金业绩的影响并不支持Indr、Jiang的研究结论。引言近些年,受益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投资人对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环保产业等相关上市公司的预期收益上升,基金管理公司开始设立低碳主题证券投资基金。低碳主题基金
朱智强[10]2007年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探讨及业绩实证分析》文中认为目前来看,我国的投资基金治理结构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这已经成了制约我国投资基金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这一“瓶颈”仍是我国投资基金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基金治理结构的理论回顾入手,简要介绍了投资基金的特点和分类。以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为切入点,对基金治理结构的五要素进行了简要剖析,重点分析了影响基金治理结构的叁大要素—基金投资人、管理人和托管人,并逐一分析了叁种委托—代理模式的优劣。在此基础上,从投资基金的“金叁角”和管理模式入手,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基金业还存在着诸如独立董事制度效果不明显、基金托管人对基金管理人监督不到位、持有人利益代表缺位不明朗等实际问题,指出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治理结构亟待创新和完善。最后本文在结合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47家封闭式基金2006年业绩及费用等与治理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前面的梳理、分析和实证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基金业绩和治理结构的认识,对我国投资基金业治理结构提出了一些解释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计量与因素分析[D]. 汪光成. 上海财经大学. 2002
[2].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业绩评价和因素分析[D]. 李剑. 上海交通大学. 2009
[3]. 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研究[D]. 袁定.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4].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D]. 蒋瑛琨. 吉林大学. 2005
[5]. 证券投资基金的综合业绩评价[D]. 刘烨.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6]. 我国QDⅡ基金风险分散、业绩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 詹崇鹤.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3
[7].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成因研究[D]. 冯恂. 苏州大学. 2006
[8].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D]. 董芳芳. 内蒙古大学. 2005
[9]. 低碳主题证券投资基金业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高宏霞, 马宏. 甘肃金融. 2015
[10].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探讨及业绩实证分析[D]. 朱智强. 厦门大学. 2007
标签:金融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 基金论文; 开放式基金论文; 业绩评价论文; 证券投资基金论文; 基金风险论文; 投资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实证分析论文; qdii基金论文; qdii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