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大量的大体积混凝土。但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使用的情况来看,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极易产生裂缝,从而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导致建筑整体结构发生坍塌。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施工技术要点,全面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和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即实际体积超过1m3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用有效的施工技术工艺可以减少温度应力,同时预防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较大产生问题,可以很好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与普通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比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拥有下面几个特点:第一,针对大多数的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对应的施工标准要求非常高,比如,高层建筑工程箱体结构当中,施工要求不能预设施工缝。第二,大体积混凝土自身体积非常大,混凝土内部水泥水化将带来非常多的水化热,热量也不容易散发出来,就会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以及外部温度产生非常大的偏差,导致内部应力出现集中的现象,如果温度应力高出混凝土强度,将会造成混凝土开裂现象。所以,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时,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技术方式,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保证施工可以顺利完成。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选择混凝土原材料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则需要把控好混凝土原材料。由于混凝土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因此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并确保配合比的科学性。在选择水泥材料时,尽可能的选择一些高水化热的水泥,这样浇筑过程中可以降低释放的热量。选择骨料时,不仅要确保其粒径的合理性,同时还要确保骨料能够满足混凝土功能需要,并做好抗压检测,确保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能够有效的维护好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对于需要掺加的粉煤灰,则要对其质量严格把关,有效的降低粉煤灰可能带来的质量隐患,确保混凝土的性能与施工标准要求相符。
2.2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内容探讨上,又分为配合比和配合步骤两个方面,首先是在配合比上,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不同用途所涉及的配合比例也不相同,针对不同的建筑环境、建筑要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所提出的要求不同,不同配合比情况下的混凝土所具备的特性、作用也不相同,因此,在针对具体某一项房屋建筑工程中,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要进行基本考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确保配比质量过关。对于配合步骤而言,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步骤分为三步:①上文中提到的对于配合比的计算和配合;②根据配合比计算进行试配确保配合比合理可以正常投入使用;③对于配合比的微调。三个步骤都是围绕配合比开展的,三者之间环环相扣,实际上是对于配合比的一再监测,确保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
2.3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运输到施工地点的过程中,有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温度变化的问题,温度过低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增加施工工程成本。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要对运输过程加以重视,尽可能确保运输道路的安全,防止运输过程发生事故,选择速度最快、距离最短的运输线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混凝土的混合与浇筑
建筑工程当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一定要严格根据材料的使用量以及搅拌时长进行,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的混凝土比较,施工需要搅拌时间较长,具体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搅拌当中会加入较多特定的粉煤灰及添加剂,造成水泥使用量下降,因此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搅拌时间进行科学控制,尽量的将时间维持在0.5h左右。浇筑混凝土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效率带来了影响,是房建施工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浇筑混凝土一定要按照顺序一层一层进行浇筑,并且要保证上一层的凝结的状态,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良好效果。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必须使用振捣器来实现对混凝土后续的加固处置,要科学合理正确地应用振捣器操作。一定要确保浇筑混凝土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施工工作,最大程度上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效率以及房屋建筑品质提升上去。
2.5混凝土振捣
在搅拌、浇筑混凝土拌和料后,需做好振捣工作,通过不同振动加速度促使拌合料颗粒之间产生液化,以此对初始颗粒间的不稳定平衡状态加以破坏,在自重作用下骨料颗粒能够达到稳定状态,经过挤压游离水分上升,由表面溢出气泡,最终混凝土达到密实程度。浇筑施工中,各个泵管的振捣棒应与施工规定相符。确保混凝土能够自然缓慢流动,随后进行全面振捣施工。按照混凝土泵送过程中产生的坡度,将2道振动器设置到各个浇筑层前后,以进入下一层混凝土50~100mm作为振捣棒向混凝土插入的深度,以此将两层间的接缝消除。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上层混凝土振捣施工。振捣施工中需上下抽动振捣棒,距离为50~100mm,确保能够均匀振捣。20~30s为各点振捣时间,当混凝土表面无气泡出现,即可停止振捣施工。
2.6混凝土施工后技术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后的技术控制目标是做好混凝土的养护,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内外温差过大所形成的温度应力下出现结构裂缝,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保温法或保湿法等养护方法。其中保湿法就是确保混凝土表面上始终有一定水分,避免表面出现干缩裂缝,提高其抗拉强度,一般在浇筑施工完毕后的12h进行浇水养护;保温法则是确保混凝土表面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度过大,否则一旦混凝土结构所形成温度应力超过自身的抗拉强度,就会造成结构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进行测定的时候,需要科学布置测温点,一般主要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中部、表面和底部三个位置为主,且相邻测温点之间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分别适宜控制在250~500cm和50~80cm为宜。在大体积混凝土处于升温阶段,一般每隔3h进行一次测温;在处于湿降阶段,则可以每隔8h进行一次测温,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可以有效控制。
2.7其他技术要点
在施工过程中,除了浇筑外,还有其他的施工技术要点需要注意,但是相比于浇筑施工,其他施工技术要点与普通的混凝土施工相同,不存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异同,因此在文末进行简要的分析。①对于振捣施工,振捣施工能够保证混凝土的表面保持平整,符合施工要求,因此在振捣过程中除了进行振捣外,还需要进行人工磨平来确保平整度。②对于混凝土施工中的出现的表面裂缝技术的分析,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混凝土施工表面出现裂缝,尤其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来说,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振捣的时间、强度、施工过程中根据情况来加入外加剂,减少裂缝出现的可能性,进一步保障施工质量。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较为复杂,质量作为施工工程的关键点,在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施工技术正在逐步完善。通过配合比设计、温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养护等多个方面措施,提高施工项目质量水平,确保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欧世奇.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5(2).
[2]李云祥.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世界家苑,2017,(07):156-157.
[3]盛久祥.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控制[J].四川水泥,2016(12):176.
[4]袁文武.房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03):34~35.
论文作者:桑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测温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