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研究论文_刘扬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研究论文_刘扬

刘扬 湖北省利川市都亭体育路小学 445400

【摘要】审美教育,即通过物质、精神等美的形式,以耳濡目染的渗透方法,启迪人的智慧,净化人的心灵。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启迪教育的一种,对于学生价值观、审美方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更应发挥其审美教育作用,从改善学生的审美观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4-111-01

现如今新课程教育改革广泛推行,在教育界卓有成效。在此大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践行改革,从根本入手,从学生的素质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尤其是人文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施行,“审美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通过审美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首要前提——提高教师自身审美素质

小学生处在行为、习惯乃至性格的形成期。小学教师作为学生成长、学习中最重要的形象之一,其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引导作用。小学生价值观的完全形成,是对教师的言行、处事方法进行模仿结果。这就要求教师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在生活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把美以及欣赏美的方法生动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二、重要条件——摆脱旧有教学模式桎梏

1.教学方法层面。过去的教学方法偏向于单一。比如,在对美的展示中,部分教师会借助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将美的图片等展示给学生。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常常过度,甚至有的会趋于滥用的程度。这往往会给教学带来主次不分、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一堂课下来,教学主题不突出,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2.教学模式层面。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较弱、分析水平不高,在教学中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课堂教学成为“一言堂”。诚然,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小学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注重激发学生潜能也不可或缺。其实,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最丰富的,小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美常常有自己独到的有个性和见解。作为教师,最忌讳的就是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予以规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具体措施——在教学细节中贯彻审美教育

无论是性格的养成,还是审美观念的形成,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处着眼,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作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中,从细微之处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结合课文创设美感情境。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课文为主,从课本出发。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为学生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课文中对桂林美景的描写,为学生创设一个美丽的人间仙境。微波荡漾、和风煦煦,还有有着动人传说的象鼻山等,无一不会把学生带入桂林这美丽的风景区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陶醉于对美的欣赏和向往中。这样,在对美的欣赏中,学生的审美素养会慢慢地提高。

2.分析课文字里行间的美感因素。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语言的优美性。文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其表达美的作用不可小觑。比如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就极富意境美、韵律美、语言美。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字里行间的美,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在学习《登鹳雀楼》一文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波澜壮阔、浩瀚气魄,极富感染力,引人入胜,美不胜收。教师可以通过古诗文赏析课,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将课文中的美引入到生活当中。课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也要实践于生活。比如,红领巾的故事,就是要教给孩子们勤劳、善良、勇敢、诚信等美好品格。这是生活中的美,是人性美。小学是学生的品格塑造期,学生不仅要学会欣赏美,更要学会践行美,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内涵所在。要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养,更是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发扬美、传承美,塑造美的品格。

四、重要组成——注重美的教学方法

1.发扬学生审美个性。审美的标准不是固定的,美之所以为美,就是因为它能唤起人们心中不同的享受和幸福感。小学生对世界怀有极大的好奇心,想象力丰富,对美的感受也丰富多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尊重学生不同的审美观,发扬学生的审美个性,这也是赋予审美生命力的重要方式。如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桂林山的巍峨挺拔、千姿百态;有的学生欣赏桂林水的微波粼粼、碧波荡漾……从不同的角度着眼,美都会有全新的诠释。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美,发扬审美个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提高语文课堂审美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整体教学结构的把握。在审美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可忽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学生对美的形象感知,往往是片段的、不完整的。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在美的欣赏中,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举个例子来说,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段落是由句子连成的,句子是由词语构成的。所以在审美教学中,分析词语之美是理解、欣赏整篇文章的基础。生动准确的动词、富于美感的形容词等,都是学生分析美的重点所在。但在欣赏过后,教师要把零碎的、片段的审美结果加以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审美教学越来越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师应着力于对课文的欣赏,从细节入手,同时,又不忽视整体框架的整合,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审美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让美育与生命成长相伴———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12.

[2]陈琴玲.审美教育:给孩子发现美的眼睛[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13.

论文作者:刘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4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研究论文_刘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