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冒药的药动学研究进展论文_郎茜,叶婧

抗感冒药的药动学研究进展论文_郎茜,叶婧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曲靖 655011

【摘 要】分析药物的生物样品及代谢物的生物样品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进展,有利于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感冒为临床常见病,采用抗感冒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服用抗感冒药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影响用药安全性,对此,学者们对抗感冒药物的药动学进行研究,并取得良好的进展,本文对抗感冒药物的药动学研究进展作出综述。

【关键词】抗感冒药;药动学;研究进展

感冒为临床常见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感冒的类型不同,采用的抗感冒药物也有所差别。不同抗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不同,适用的感冒类型也不相同,通过对抗感冒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可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降低患者用药时的不良反应,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1药动学概述

药动学全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含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及代谢规律。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收集药物及其代谢物的生物样品,通过分析之后,形成药动学的研究成果。首先,要对机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物进行测量,测量时采用定性定量方法,要求方法具备良好的准确性及灵敏性,测量之后,再利用色谱法、免疫法、光谱法等对测定的含量进行相应的分析,最终获得药物的药动学规律。

2感冒的研究进展

感冒为临床常见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诱发原因为感冒病毒感染。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结果可知,每人每年平均感冒4~6次,主要发生于冬末春初时,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学习。通常来说,感冒3~7d后可自愈,在这个自然病程中,如果患者服用的抗感冒药物过多,不仅不利于感冒的痊愈,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感冒病毒的种类比较多,比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A病毒等,感染后均可引起感冒。感冒发生后,患者呼吸道上皮会直接受到损伤,降低呼吸道自身的防御功能,增加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因此,感冒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疼、发热、流涕、打喷嚏、四肢酸痛等[1]。现阶段,疗效确切的预防及治疗感冒的药物尚不存在,多数感冒药主要功效为缓解感冒症状。

3抗感冒药物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临床上,感冒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因此,研发抗感冒药物时,多为复方制剂,包含比较多的成分,比如解热镇痛成分、镇咳成分、抗组胺成分等,以便于提升感冒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双黄连口服液为治疗感冒的中成药物,主要成分为黄岑、连翘、金银花,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感冒。韩雪冰、田乐、周伟等人通过对双黄连口服液中黄岑苷、绿原酸、连翘脂苷A在机体内浓度的测定,分析该药物的药动学规律,测定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经过测量及实验可知,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黄岑苷、绿原酸、连翘脂苷A在机体内的血药浓度显著下降,说明双黄连口服液在机体内的代谢良好,可减轻药物对机体健康的损伤[2]。

氨酚咖黄烷胺片适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发热、鼻塞、头痛等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王晓波、袭荣刚、姜爽等研究了此种药物在人体中的等效性,研究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来分析,选择的试验对象均为男性健康志愿者,年龄在20~30岁之间,试验前1个月,志愿者并未服用任何药物,进入试验期之后,志愿者禁止烟酒、含咖啡因饮料,患者口服氨酚咖黄烷胺片,间隔一周后服用对比药物,分别在各个服用周期采集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并做好记录,通过实验结果可知,随着服用氨酚咖黄烷胺片时间的延长,药物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金刚烷胺的血药浓度显著下降,且在服药40h后,下降速度放缓,通过分析时间与血药浓度的关系可知,氨酚咖黄烷胺片主要的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6.3±0.9)μg·ml-1、AUC(25.9±5.6)μg·h·ml-1[3]。

感冒灵颗粒是一种中西药复方制剂,属于OTC类药物,可有效地缓解感冒的头痛、发热等症状,不良反应比较少,其化学药物成分包含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及马来酸氯苯那敏,中药成分包含三叉苦、金盏银盘、野菊花及岗梅,李晋岗,贺凌云,张颖等对其药动学研究之后发现,其中的中药成分并不会对化学药物成分的药动学产生影响,当个体的代谢酶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时,药物的药动学参数会存在一定的区别[4]。

除了上述治疗感冒的药物之外,盐酸氨溴索、氨金黄那敏颗粒等均为治疗感冒的有效药物。马银玲、赵锋、金晓利等以大生物为载体,分析了盐酸氨溴索的药动学参数,给药之后,时间与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成正比[5];章怀奋、李健和、方既明等人以20名健康男性为受试者,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药物的动力学,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比氨金黄那敏颗粒与对比试剂在机体内的代谢水平,得出氨金黄那敏颗粒的药动学参数指标,并分析出规律[6];张运好、胡玉钦、张伟东等人以氨麻苯美片为例,以志愿者为实验对象,经过试验之后发现,氨麻苯美片的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等成分的生物利用度都比较高,而且其药动学规律与常见感冒药物药动学规律基本相同[7]。对乙酰氨基酚为常见抗感冒药物中的主要成分,为了研究此种成分的药动学规律,关皎、王丹、郝乘仪等人以家兔为实验动物,研究药动学规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8]。

综上所述,通过对抗感冒药物的药动学研究,可准确的掌握各种常见的抗感冒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水平,并分析出药物代谢水平在个体中的差异,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柳萍,杨斌.对乙酰氨基酚药动力学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02):469-470.

[2]韩雪冰,田乐,周伟等.双黄连口服液黄芩苷、绿原酸、连翘酯苷A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04):372-375.

[3]王晓波,袭荣刚,姜爽等.氨酚咖黄烷胺片在人体的生物等效性研究[J].中国药师,2011,14(01):29-33.

[4]李晋岗,贺凌云,张颖等.感冒灵颗粒中药成分对化药成分人体药动学的影响研究[J].中南药学,2014,12(03):203-207.

[5]马银玲,赵锋,金晓利等.盐酸氨溴索双层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放及Beagle犬生物等效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22):1863-1867.

[6]章怀奋,李健和,方既明等.氨金黄敏颗粒在健康人体中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3,32(08):656-663.

[7]张运好,胡玉钦,张伟东等.氨麻苯美片在健康人体内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42(03):201-205.

[8]关皎,王丹,郝乘仪等.对乙酰氨基酚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1,32(05):276-278.

论文作者:郎茜,叶婧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抗感冒药的药动学研究进展论文_郎茜,叶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