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邑市潍水学校 2613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其完善地融入到中学音乐教学中,则能够借助器乐进课堂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落实来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本文针对中学器乐进课堂的意义与实施途径进行研究与探讨,为如何充分地发挥出器乐进课堂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 器乐进课堂 意义 实施途径
新课标要求下,课堂器乐教学不仅可以丰富中学音乐教学的形式,同时还能通过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音乐素养。而在实际落实器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针对器乐教学的特点来落实相应的教学法,以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并提高该学科教学的有效性,亟待解决。
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学器乐进课堂的意义与途径进行了研究,为实现器乐教学的完善开展与落实探寻方法,提供思路。
一、中学器乐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器乐教学作为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一乐器工具的融入,能够为当前中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开辟新途径,实现中学器乐进课堂对于中学音乐教学来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器乐进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器乐演奏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们传达思想、表现情感的重要音乐手段。从音乐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们大多都羡慕那些有器乐演奏特长的孩子。能熟练演奏乐器在学生们的眼中是又帅又酷、极具魅力的个人才能,所以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乐器并渴望尝试演奏学习。将器乐教学形式融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形式,更易于营造出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逐渐对音乐学科产生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器乐音乐是以纯粹的声音塑造形象、刻画情感的艺术形式,它没有歌词的详细文字说明,没有舞蹈、戏剧的具象肢体语言,只有最抽象的音高与节奏的运动,以有序而丰富的感性样式直抵人的内心,在无限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中,与灵魂共鸣,与情感互动,让人在纯音声所营造的美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与启迪。在演奏学习中不但能逐渐加强音乐的感受力和音乐记忆力,还能更好地区别不同乐句、不同作品的情感表现,形成较为敏锐的音乐情感辨别力和理解力,从而达到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中学器乐进课堂的实施途径
1.明确器乐进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音乐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因此,音乐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对新课标中有关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有整体上的把握。不仅要熟悉课程总目标的设计,还应对各学段目标也熟稔于心。
器乐进课堂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应该是三维的,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教师应明确每一维度的要求,并对三维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理解。当然,教学目标的设计,离不开对学生的基本情况的分析。既要了解学生的基础与经验,又要清楚学生的学习需要。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意愿和需要,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现有基础,才能更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目标与内容方法,才能使教学更有成效和意义。
2.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给予器乐教学以充分重视。对于中学音乐教师而言,要想通过音乐教学来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通过音乐教学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以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则就需要实现器乐教学形式的完善落实。因此,在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要求的过程中,中学音乐教师需要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给予器乐教学以充分重视,要积极地落实器乐进课堂这一全新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现有的音乐基础来明确器乐教学的目标,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3.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中学器乐进课堂形式下音乐教学的开展与落实,需要以相应专业师资队伍为基础,通过专业音乐教师的引导来发挥出器乐教学的作用,并提升音乐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面对当前器乐教学师资力量的现状看,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师尚不具备这一专业能力素质,严重降低了音乐学科教学的质量。因此,为了实现专业师资队伍的打造,就要求中学要针对当前器乐进课堂模式下音乐教学之需,实现对专业教师的挖掘与培养。
参考文献
[1]姚永庆 中学音乐教学“器乐进课堂”的理论研究[J]. 儿童音乐,2013,11,42-44。
[2]马自强 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3]王峰 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4]孙享利 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2。
论文作者: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器乐论文; 音乐论文; 课堂论文; 中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9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