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果--浅谈2004年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综述”和“中国核心期刊概览”_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论文

核心期刊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简评2004年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期刊论文,要目论文,要览论文,简评论文,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是核心期刊研究丰收的一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文献计量学研究室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月,以下简称《要览》)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编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以下简称《总览》)相继出版,无疑是本年度核心期刊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它给当前围绕核心期刊“是与非”、“存与废”争论中的“正方”意见加重砝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核心期刊的“功”与“过”

近年来,关于核心期刊问题的讨论,一直是图书情报、新闻出版领域的热门话题,引起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为什么核心期刊这个文献计量学中的普通命题会引起社会如此强烈反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核心期刊功用的延伸和强化,特别是在成果认定、期刊评价方面的广泛应用,直接影响到期刊编者、作者、读者等诸多方面的利益,人们从各自的角度对它持有不同看法也在情理之中。

最早对核心期刊现象进行研究的是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B.C.Bradford)。他按照载文量相等的原则,将某一学科的期刊分成若干个区,结果发现核心区与相关区期刊数量的关系为1∶a∶a2……这就是布拉德福所揭示的文献集中与分散定律。后来学者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核心期刊存在的客观性,并对以上定律提出相应修正方案。图书情报部门依据核心期刊理论,采用相关的技术方法,遴选各学科核心期刊,编制核心期刊表,用以指导图书馆期刊馆藏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肯定地讲,核心期刊表最原始、最直接的功用是作为图书馆期刊采选的参考工具,并在图书馆导读和咨询服务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当出版管理、科研管理和人事管理领域提出期刊评价的社会需求之后,逐渐走向成熟的核心期刊评价理论和方法自然得到普遍认可。

核心期刊表的研制是一项复杂、细致的科研工作。这种建立在文献计量统计基础上,依据期刊的载文量、摘转率、流通率、引文率、影响因子等客观指标,并结合专家定性评审意见确定的核心期刊表,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各学科期刊的现实状况。至于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论文质量的高下之分,以及将其作为科研成果评价、获奖的首选指标的做法是否可行,应该是学术评价、科研管理领域进一步探讨的课题。目前许多高校和科研部门都有对核心期刊论文给予重奖的制度,甚至还规定只有核心期刊论文才能进入职称评定的科研成果统计序列,于是就导致了论文投稿、期刊用稿的“马太效应”,同时也给数量众多的非核心期刊带来巨大压力。某些刊物因未能入围核心期刊而陷入稿源不足、声望下降、经费削减的窘境,刊物的生存问题突显,遂令社长、主编们叫苦不迭。笔者最近仔细阅读了几篇批判核心期刊的文章,发现这方面的声音主要来自期刊编辑部门,作者尤以非核心期刊的编辑居多。事关刊物的命运与发展,言辞激烈一些情有可原。仅就图书情报部门而言,核心期刊表所具有的采选、导读、参考等项功能,足以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这一点已在图书馆实践中得以证实。

核心期刊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编制核心期刊表既是图书情报自身的业务需要,同时也承载着一定的社会需求。《要览》和《总览》两部核心期刊工具书相继推出,正是顺应并满足了这种需求。

2 《要览》与《总览》的特征分析

为方便表述,编列《要览》与《总览》内容特征比较表如下:

《要览》《总览》内容特征比较表

2.1 内容构成方面的异同

从下表可以看出,《要览》与《总览》的体例结构近似,均以核心期刊表和核心期刊简介为主体,前冠编辑说明和研制报告,阐述核心期刊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测定核心期刊的来源数据和评价指标,介绍核心期刊表研制过程,公布遴选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

《总览》内容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等各学科,涉及期刊超过12000种,限于篇幅,未能列出各种入围期刊的详细数据。相比之下,《要览》的核心期刊的遴选过程似乎更透明一些,它首先根据来源刊的数据统计,生成学科期刊引证表,公布引证期刊的被引情况、影响因子和综合值,作为备选核心期刊送交专家审查,将专家评审结果作隶属度处理后再与“综合值”作系数加权运算,并参照其他评价指标,最终确定各学科核心期刊。《要览》最终确定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344种,《总览》确定各个学科核心期刊总数为1798种,分别占各自评价对象期刊总数的15%左右。就我国期刊现状而言,这个比例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2.2 评价指标选择的差别

核心期刊遴选的关键在于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要览》与《总览》编者注重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选用评价指标方面做了精心研究。《要览》和《总览》均采用7种评价指标,不过二者还是有所区别。《总览》的评价指标与2000年版有较大调整,新增了它引量、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两项指标,取消了载文量指标,同时减少了自引权重。《要览》的研制过程中比较多地利用该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数据,注意显示期刊被使用情况和重视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选择学科总被引、期刊总被引和学科影响因子(即年影响因子)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参考其他指标。由于《要览》和《总览》采用评价指标及设计权重有所不同,针对某种具体期刊评价的结果可能出现差异,当属正常现象。

2.3 重视综合性核心期刊的遴选

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学科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综合性研究成为一种明显趋势,于是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品种逐渐增多,例如《中国科学》、《中国社会科学》以及各大学学报的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等刊物数量众多,且学术品位较好,学术影响力较高。但在核心期刊遴选中,一般按学科划分筛选,这会导致综合性期刊入围学科核心期刊的机会受限。为解决这一问题,《要览》特设“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总览》分设“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科学技术”、“综合性医药卫生”、“综合性农业科学”和“综合性经济学”等5个类目,集中反映综合性核心期刊。

2.4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要览》与《总览》的另一特点是注重定量评价与专家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充分吸收学科专家的意见筛选核心期刊方面二书的做法又略有不同。《要览》采取“精英”路线,严格挑选国内人文社科领域的50名知名学者(多为社科院学术委员、各研究所所长、刊物主编,少数为院外专家学者),请他们对各学科引证期刊表中的期刊进行筛选。由于每一学科聘请的专家人数较少,专家的权威性勿庸质疑,但代表性略显不足。《总览》注意广泛收集专家信息,在全国范围聘请1871位各学科专家参与核心期刊评定,平均每一学科有30~50名专家,增强了定性评审意见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3 三点改进意见

第一,《要览》、《总览》遇到一个共同问题,即各专业核心期刊呈现不均衡分布。其主要原因是学科发展程度不同,各学科拥有的期刊数量相差悬殊,另外,期刊编辑质量参差不齐,学术规范执行不力,也给遴选核心期刊造成障碍。但是一些学科(甚至包括一级学科在内),核心期刊数量明显不足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比如《要览》宗教学、统计学、环境科学、社会学核心期刊分别为2~4种,《总览》社会学、统计学的核心期刊分别只有4种。另一方面,个别学科核心期刊数量偏多亦应注意,以图书馆、情报、档案学为例,《要览》列16种核心期刊,《总览》列30种核心期刊,会不会有人批评编者“近水楼台”?

第二,学科门类欠齐全,是《要览》今后修订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强我军全面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新时期我军的神圣使命,与之相适应的军事科学研究将有大的发展,军事科学在社会科学的学科地位将逐步提升。《要览》中应补充军事科学类核心期刊。

第三,《要览》、《总览》的评价对象均为印刷本期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电子版期刊、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传播与应用日益广泛,它给传统印刷本期刊带来巨大的冲击。看来核心期刊评价的范围局限在印刷本文献之内的做法应该改变了。核心期刊评价需要借鉴信息计量学、网络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以各种形态出现的期刊文献进行全面考察和综合评价,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来源数据、评价技术方法等方面应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收稿日期:2004-08-21

标签:;  ;  ;  

核心期刊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果--浅谈2004年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综述”和“中国核心期刊概览”_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