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数量及规模也在持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质量如何就受到了高度重视,而桩基础作为建筑工程稳定性能和承载力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也需工作人员能够切实提高自身对该方面内容关注程度。如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为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可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周围环境因素,结合工程项目自身特点选择合理化桩基础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增强地基承载力,大大提高建筑工程使用寿命。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具体应用
引言
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阶段,桩基础技术与工程质量及建筑物安全与否密切相关,可以说桩基础技术是土建施工能效持续提升的关键点,也只有不断提高桩基础技术的利用率,加大研究力度,才能提高施工的有效性及科学性,促使工程项目有序推进。从当前形势来看,科学技术的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技术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趋势进行创新及改变,提升施工效率,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关于桩基础技术的类型阐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愈发加快,我国建筑行业也逐渐取得了突出性进展,而桩基础技术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土建施工中去,具体可将该种技术手段分为两种类型,即为振动沉桩技术和静力压桩技术等,其中振动沉桩技术手段主要是借助桩身自重和振动特征展开施工,因而在实际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还需在桩顶位置设置一个振动器,促使预制桩自重和振动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进而使预制桩能够更加深入到土层结构中。尽管该种桩基础技术类型普遍具有占地面积较小且操作便捷安全等优势,但仍存在着噪音污染问题,需施工人员在实施该种手段时能做好噪音预防工作,避免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质量带来任何不利影响。而静力压桩技术则是借助静力作用对重型机械和桩自重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反作用的产生使预制桩能够深入内部,进而实现桩基础施工最终目的。根据实践分析了解到,该种类型技术具备承载力较强且使用性能较佳等优势,将其应用到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可切实提高施工质量水平,尽可能降低不必要影响因素的出现,但仅仅也只是适用于土质较为松软区域,否则将会对土层结构产生破坏作用。
2桩基础技术的特点分析
桩基础,由桩基础与其余部分链接形成的承台组成,将桩身彻底埋入到地基下部,承台底部与地面有效接触,该结构类型被称为低承台桩基,若将桩基础的上半部分露出地面承台的底部位于地上,该结构被称作高承台桩基。现阶段,桩基础技术在一些超高层建筑项目中应用效果较好,尤其是地上部分质量不过关、地基深度比较小的工程项目。桩基础技术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能够保证工程项目地基的持力层承载力得到更好提升,能够完全承载大部分高层建筑工程上部竖向荷载,独立的竖向桩基具有特别强的刚性,由于桩基础的强度加好,建筑地基不会轻易出现大面积沉降,使得建筑工程结构更为稳固、可靠。第二,桩基柱体能够顺利穿过液状软质基层,并有效固定于基岩表层,如果出现地质灾害,地基上部的土层会发生沉降,沉降方式较为自然,但是,位于土层下部的桩基础,其抗压性较强,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土层下部桩基础不会轻易的从土层中拔出,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得到更好提升,有效避免建筑工程出现大面积的坍塌与变形。第三,桩基础中独立柱具有较强刚度,能够有效抵抗因为外界自然灾害而引发的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抗震性能得到全面提升。
3关于桩基础技术的具体应用
3.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重点把握相应的准备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1地质勘察
要想全面提高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整体效果,必须要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周围地理环境进行详细的考察,及时的将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整合,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将搜集到的各种数据信息整理成表,从而为施工设计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在勘测完毕之后,要对施工现场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在施工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规避。选择最佳的布局方式,为施工全局提供正确的设备保障。
3.1.2施工方案的设计
在地质勘测完毕之后,必须要加强对于施工方案设计的准备工作,在施工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文明施工,提高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3.1.3判断桩机的整体高度
在桩基础施工之前,必须要合理的判断桩基的整体高度,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必须要熟悉放线定位的施工技巧,保证每一个点的精准度,施工人员只有对每一根桩基进行合理的高度控制,才可以保证桩基的整体稳定性。
3.2关于灌注桩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实际情况中,灌注桩技术也分为多种,包括沉管式、挖孔式以及钻孔式。其中,沉管灌注桩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借助外力的作用来将桩基直接打入土体当中。这种桩基础技术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且工艺也比较简单。但是在沉管的过程中,由于需要用到较大的外力才能够将桩基打入土体,所以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故不适合在市区应用。在拔管过程中,过快容易造成桩身缩颈,而且由于是挤土桩,先期浇注好的桩易受到挤土效应而产生倾斜断裂甚至错位。一般来说,在打入桩基的过程中,有单打法、反插法以及复打法等多种工艺。在使用单打法拔管的过程中,每拔0.5~1.0m时,需要振动5~10s,之后再拔0.5~1.0m,重复操作这种步骤,最后拔出管道。在采用复打法的过程中,则需要在同一个桩孔位置进行连续单打,局部位置进行复打,在使用反插法的过程中,每拔管0.5m,需要下插0.3m,重复操作,最后拔出管道。另外,挖孔灌注桩技术其实就是指利用人力挖孔,安放钢筋笼之后再浇筑混凝土而成。人工挖孔桩施工方便,造价一般比沉管灌注桩及冲孔灌注桩低,在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挖孔桩井下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安全尤为重要。至于钻孔灌注桩技术,则是利用机械钻孔,之后再浇筑混凝土成桩。目前,这种技术是使用得最频繁的灌注桩施工技术。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护套中心与桩位中心之间的偏差严格地控制在50mm范围内,并且保证回填土足够严密、紧实,在钻孔过程中必须对好中线及垂直度,保证成孔质量,防止塌孔,缩径及桩孔偏斜。
3.3关于预制桩技术的应用
所谓的预制桩技术,其实就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之前,根据具体的要求提前把桩基制作好,再将预制挖成的桩基直接打入地层当中。在实际情况中,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钢管式,其二是混凝土式。其中,钢管预制桩一般在比较特殊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而混凝土预制桩的材料为混凝土,具有坚固以及施工方便等各项优点,在实际施工中也是应用得最广泛的。另外,关于预制桩技术的施工,由于桩对土体的挤密作用,需要具体情况来确定打桩顺序。常用的打桩顺序一般有三种: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自中间向四周进行。关于预制桩的沉桩方法,包括着有静力沉桩、振动沉桩等多种,需要根据实际要求来选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过程中,桩基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桩基础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来说,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洪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J].民营科技,2018(12):166.
[2]郭烽仁.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策略[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3(03):37-39.
[3]唐喜,陈琪,孟江龙.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8):185.
论文作者:李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桩基础论文; 技术论文; 桩基论文; 土建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土层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论文;